「鄭」眼看春城:登昆明西山記

我八十年代初,來到昆明工作,三十多年來,不知多少次登臨昆明西山,遊覽西山名勝古蹟,每次都會被西山秀美的風景、迷人的滇池、華亭寺、太華寺、西山龍門動聽的傳說而陶醉。


這次登臨西山,是與來自全國的“徐學”專家、學者,參加5.19中國旅遊日啟動儀式暨2018徐霞客遊線標誌地尋線與論壇會後,5月20日,參加西山區組織的重走霞客路登臨西山。

清晨,初夏的陽光,照耀西山茂密的森林,霞光映照雄偉的華亭寺,西山區政協主席章振介紹,西山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考察雲南,寫下25萬字《滇遊日記》的開篇之地。今天我們重走霞客路,是來感受先賢描述的西山之美。

徐霞客52歲來到雲南,為明末崇禎十一年(1638年)的五月初八入滇,崇禎十三年(1641年)正月離開雲南,他一年零九個月,四進四出西山,寫下不朽《遊太華記》,“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西岸平疇夾水”。《滇中花木記》“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鵑為最”。徐霞客沿著古道,從滇池邊到太華寺,經華亭寺,登上西山龍

門。徐霞客對古道作了這樣的描述“由寺西側門出,循寺南西上,南逾支隴入腋,共二里,東南升嶺,嶺界華亭、太華寺中而東突者”。

我們邁入華亭寺,雲南省政協常委、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昆明市佛教協會會長心明大師笑迎大家,他介紹華亭寺來歷,始建於元朝,是昆明現年代最久遠的佛教聖地,玄峰和尚在此修行,聖治三年(1323年)募化修建大光明殿,並請回《大藏經》一部,在圓覺寺建多寶殿貯藏,歷經滄桑的華亭寺,層樓飛閣,巍峨磅礴;心明大師介紹1983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漢地佛寺。他說,徐霞客與華亭寺、太華寺有緣,四進四出西山,他是登西山的先行者,寫下了《遊太華山記》傳世之作,影響深遠,僧人很懷念這位先人。

心明大師一路介紹,一面將我們送去徐霞客走過的太華寺古道,二公里古道,在密林中前行,太華寺居西山群峰之中,始建於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為梁王甘麻刺創建。雲南禪宗的“開山第一祖”玄鑑常在此講經說法。後改稱太華寺,山門外,銀杏樹挺拔粗大,穿入雲霄,相傳為建文帝手植。

走出太華寺,北面碧嶢山山腰,修建“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聶耳祖籍雲南玉溪市,出生在昆明,他與田漢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為了紀念他,漢白玉的雕塑聳立在音符的臺階中,國歌在山中輕輕地迴盪;雄壯的國歌聲,鏗鏘有力,召喚人們前進、前進、向著中國人的夢想,永遠前進。

仰望掩映在參天大樹之中的聶耳雕像,走進東面一座現代建築艾維美術館。美術館是溫州民營企業家吳仁榮、吳存良父子投資近億元建設的一座藝術殿堂,給遠古的西山增添了一個新的文化景觀。我們參觀美術館之後,沿著太華寺古道繼續向前,登臨西山龍門,俯看滇池,這是當年徐霞客考察滇池流域重要一站。我們一行重走霞客路的霞客人,步入三清閣,南側“別有洞天”石門躍入眼簾,南至龍門達天閣,是在千仞峭壁上的石窟工程,在東臨滇池面的大斷層面上,修築了一條石刻通道,石道都是用人力從懸崖峭壁上一錘一鑽打出來的。石道途中有遂道,呈螺旋宛轉,高約能容人行走,石洞如窗,下臨萬丈深淵,驚心動魄,山頂有座魁星閣,途中經達天閣,石坊上題有“龍門”,人們古稱為西山龍門。站立其中,五百里滇池盡收眼底,龍門以奇、絕、險、幽為箸稱為“龍門勝景”,是一座精美的道教石窟,雄居西山眾多名勝之首,故稱“不耍西山等於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傳說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個階段組織數以百計

的石匠開鑿,站在龍門月臺眺望,滇池煙波浩渺,高原之城的新昆明,如同一座海濱之城,湖面鷗飛燕舞,遠處高樓鱗次櫛比,青山如黛,白雲悠悠,好似一幅滇池無弦萬古琴、西山無墨千秋畫的絕美風景。

西山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美譽。民間傳說,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位小夥結為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苦不止,淚水匯成了滇池,她也仰面化作了西山。四十多公里綿延起伏的西山,如同一位美麗的少女仰臥在滇池之畔,長髮青絲垂海,豐乳圓滿,世人稱之為滇池睡美人。這些美麗的傳說,感人肺腑,峰巒間森林中,寺廟名勝多,明代奇才大旅行家徐霞客、文學家楊升庵先後登臨西山,數百年之後,我們沿著先賢們走過的古道,仰望祥雲,俯瞰滇池,遠眺湖濱的昆明,感受到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的春城大美,萬千感慨:一座新型的湖濱之城:西山如畫名勝多,滇池湖畔睡美人,昆明市民好幸福,天天享受春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