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年後太陽衰老,地球除了生命滅亡,本身會怎麼樣?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首先要說的是,你的這種好奇是一種追求事物真相的品質,是一種科學精神的表現。當然,既然打了科學標籤,就不能只是為了搞笑,還必須有比較嚴謹的科學觀點。

目前啊世界科學界對太陽的壽命普遍認為有100億歲,現在年齡已經有50億歲了,正值壯年,還有50億年的主序星運行時間。從太陽誕生開始,太陽中心在3000億個大氣壓強和1500萬度的高溫下,一直就在進行著由4個氫核聚變為1個氦核 的熱核反應,這種核聚變是太陽發光發熱的源泉。為了維持這種核聚變,太陽每秒鐘都要消耗掉400萬噸的質量,通過光和熱向太陽系的太空中輻射掉,這種消耗還可以維持50億年。50億年後,太陽的中心的能源就幾乎消耗殆盡,中心的核聚變停了下來,再也支撐不了巨大的引力而坍縮,變得越來越亮,而外圍還有殘餘的氫在燃燒,溫度和亮度大大增加,並膨脹成了一個紅巨星,這個紅巨星的半徑達到現在太陽半徑的200倍,差不多快到了地球的軌道。水星、金星、地球很可能在這個時候被焚燬或者被太陽吞噬氣化掉。這就是地球的歸宿。還有一種說法是太陽晚期引力減弱,地球軌道會向外移動,以地球為界,外圍的行星會逃過一劫。

太陽最終拋離了外殼氣體,這些氣體飄散在太空形成原始星雲,中心收縮成了一個白矮星。這個白矮星是電子簡併態的緻密星球,表面溫度可以達到10萬度以上,密度極高,可以達到每立方厘米十幾噸的重量。地球在這樣的一個太陽變成的白矮星系裡,能否能否繼續作為行星一員在一個新的軌道運行,白矮星的光和熱能否繼續照耀著地球,只能憑你的想象去猜測了。

有朋友肯定會很關心,這時候地球的生物和人類會怎樣呢?其實,這個時候談論地球生命早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在太陽還沒有滅亡的很早很早之前,地球就已經沒有生命了。太陽每過10億年,亮度和溫度會增加10%,地球的水將被蒸發殆盡,生物包括低等藻類都全部滅絕,成為一個殘骸星球。其實在這之前,地球的溫室效應或者一些其他的地球災害和地外災害,可能早就使地球不宜居了,人類必須進行星際移民,才有可能生存發展下去。

目前,世界科學家已經在尋找和研究星際移民的可行性,首先目標是火星,還有太陽系以外的恆星系統,都是考慮的目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制定了《改造火星計劃》和《百年星艦計劃》準備用一百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成宜居姊妹星球,並製造星際航母,將人類送往太陽系以外,尋找新的宜居星球。這方面的知識,請參看時空通訊前面發表的文章和回答。

(時空通訊原創作品,抄襲可恥,抄襲必究)


時空通訊


首先要說的是,很多人對預測數十億年之後的事表示懷疑,但事實上對於太陽壽命的預測是相當嚴謹的,遠不是胡亂的猜測和推測。

目前太陽的年齡是50億歲左右,科學家們通過計算預計太陽還有50億年左右的壽命,這也就意味著太陽正值壯年時期,從這方面來講,這也是我們人類的福分。

太陽之所以能保持熊熊燃燒長達數十億年,就是因為兩種力量的平衡。第一就是核聚變產生的向外巨大的推力,第二就是太陽本身強大的向內的萬有引力,這兩種力量取得了幾乎完美的平衡,才讓太陽生命一直持續下去。


不過隨著太陽內部氫燃料的越來越少,當燃料耗盡時,核聚變產生的向外推力將不能與萬有引力抗衡,引力佔據了上風,太陽也開始了走向死亡的道路,引力作用會讓太陽開始向內塌縮,太陽內核溫度和壓力也隨之急劇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向外爆發成紅巨星。

成為紅巨星之後,太陽的體積開始膨脹變大,逐步向內行星,比如說水星,金星等行星靠近。科學家們預測,50億年後,隨著成為紅巨星的太陽膨脹到足以吞沒水星,金星,甚至地球也難以倖免,而更遠處的外行星則不會被吞沒。


毫無疑問,屆時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如果還存在)都將面臨死亡,事實上,在太陽吞沒地球之前,地球上早已不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隨著太陽體積逐漸變大,地球溫度迅速上升,海洋也將蒸發。

而地球本身也將被太陽“烤焦”。而太陽成為紅巨星之後的下一個階段就是白矮星,那是一個緻密的星球,體積甚至會比地球還要小,是太陽成為紅巨星拋灑掉外層的氣體雲留下的“內核”。白矮星仍然會發出微弱的光線,屆時的太陽系會顯得死氣沉沉。

或許你會擔心在太陽成為紅巨星後人類將何去何從,不過看來確實沒有為人類擔心,數十億年後的人類到底會如何,只能去想象了。隨著太陽體積膨脹,太陽系的宜居區也會從地球向外移,達到木星土星附近,而木星土星有很多衛星可以成為人類的落腳點。


同時以目前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來看,人類或許早已離開地球,離開了太陽系,到更廣闊的星際空間殖民外太空,甚至會成為真正的星際旅行種族,沒有固定的定居點,乘坐巨大的宇宙飛船一直航行在浩瀚的星際空間,成為“宇宙遊牧民族”!

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悲觀的結果,那就是在太陽滅亡之前人類早已經滅亡了,這並非不可能,人們文明在浩瀚的宇宙面前還顯得太渺小。

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人類的未來,換個思考方式會更好,因為即使被我們一度認為永恆的太陽也會最終走向死亡,如果說人類有一天走向滅亡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宇宙探索


我是宇明,是恆星與生命起源之《循環論》的理論創始人,對於50億年後太陽衰老,地球除了生命滅亡,本身會怎麼樣呢之話題,可有發言權。下面我來簡述一下此題吧!我認為,太陽50億年之後太陽系會實現物質週期循環的總還原。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依據科學家鑑測表明,太陽本週期擁有的核能物質可以持續核聚變燃燒約為100億年,我們的太陽與太陽系在本週期已走過了約為50億年,正處於壯年時期,太陽本週期餘下的核能物質還可以再光輝約為50億年。隨著時間之箭的推移,一方面,太陽核能物質在持續核聚變燃燒狀態下,會持續釋放出大量的塵粒流物質,其核能物質會變得越來越少,


質量和體積也會變得越來越少,從而導致磁力會變得越來越弱之必然物理現象,這一現象會引發太陽系佔領宇宙空間的逐漸收縮現象。另一方面,太陽核能物質持續核聚變燃燒,能向太陽系持續釋放出巨大數量的塵粒流物質,因而,太陽系空間塵粒流物質的存量就會越來越多,逐漸集結到不同軌道運行而被加入到大行星之中,引發大行星的體積與質量會變得越來越大之必然物理現象。


這種現象是與太陽成反比的關係。隨著太陽體積與質量越來越少,固有的磁力會越來越弱之必然現象,太陽系佔領宇宙之空間會逐漸收縮,導致太陽系空間太陽磁場之磁力線圈的大行星運行軌道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或向太陽靠近,並逐漸從目前穩定的八條大行星運行軌道,向逐漸合併遞減的趨勢發展,我們地球這條適中運行軌道是太陽系這一發展趨勢的交會處軌道,在今後50億年內,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天體和一切太空物質都會逐步集結於地球這條交會軌道而運行,因而,地球的體積與質量就會越來越大,


與太陽熱能溫差的適中區間位置不變,地球上的穩定液態水體(海洋)現象不變,生命的持續誕生與進化生存生態現象不變,地球能通過生命持續進化生存的自然手段,可將太空所有逐漸進入到地球上的無機界物質,轉換成為能燃燒的能量物質而被注入到地核和地幔之中儲藏起來。到達50億後太陽系本週期的尾聲,太陽系只會有地球與太陽兩顆巨大的星球存在,地球到那時的體積與質量會增至約為目前的16萬培或以上,


積累在地核和地幔之中的核能物質同樣會增至16萬培或以上,當太陽耗能走到50億後的週期最後時刻,超高溫的抗磁作用將會逐漸減少,當處於抗磁作用的零介點時,就會顯露出太陽磁性的真面目,即是異性相吸,並能將巨大的地球吸引過去,實現大爆炸現象,實現太陽系週期物質運動與變化之所有物質的總還原,地球在本週期內用近100億年通過生命持續誕生與進化生存的轉換手段,


積累和儲藏在地核與地幔之中的巨大核能物質,就能隨機加入到太陽的餘能物質之中,合二為一,並在相互撞擊的大爆炸過程,點燃了地球上再生的核能物質,在一個物質循環週期終結的同時,誕生了一個新週期的太陽和太陽系的開始。之後太陽又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又能提供一條適中磁力線圈軌道供新週期的地球成長與壯大,又會有生命的持續誕生與進化生存的輪迴。

如讀者想知道“恆星與生命起源”詳細過程,請留意我即將出版的30萬字《人間福音》一書,已形成了科學理論體系,將向人類徹底揭開恆星與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紗,許多目前在科學上的難解問題都能得到迎刃而解。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與學習。宇明於東莞市。


地外天使


這個問題我沒研究過,太陽是因為核反應才發光發熱,總有一天太陽會因為核燃料消耗完而不再發光發熱,並把這時的太陽稱為裒老的太陽,估算出50億年後太陽進入衰老期,這些都是可以計算出來的,結論應該沒有問題。由於我沒研究過50億年後地球會如何這個課題,因些無法作出準確回答,但是對於地球可能性的結局這個問題,我個人是有一定判斷的。據科學考證,地球的公轉越來越慢,地球圍著太陽轉一週為一年,遠古時的一年少於365天,現在是365天,可預見將來會大於365天,地球公轉變慢,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會被拉近,拉近到一定程度後,地球會就成流星撞向太陽,那時宇宙就不再有地球了,這也是將來會發生的事情,由於對這些問題沒有研究過,不知道是太陽先衰老,還是地球先消失,所以無法作出最後結論。假如太陽先衰老,那時地球還存在,陽光沒有了,可預見地球上的人類和大量的動植物就無法在地球生存了,這些生命都會在地球被滅絕,但細菌類也是生命,地球還有地熱,只要還有有熱量,地球應該還會有細菌類生命生存,所以那時的地球應該還有生命。


龍一歐


以人類文明發展史與人類文明發展速度來看、來推論;太陽衰老,從時間上推論還不是最迫切的威脅,在太陽衰老帶來的威脅之前,還有很多威脅存在如;地球氣候變化威脅人類生存、小行星襲擊地球、地球內部的大型噴發等都很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假如沒有這些威脅存在的話,人類根本用不了幾十億年的時間,突破太陽系的束縛,進入銀河系遨遊。

根據現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和人類整體文明和智慧的發展速度上推論;如果不發生大的危機,兩萬年以後人類完全有能力、突破太陽系的引力束縛、真正進入銀河系進行探索發現。五萬年前後人類應該有能力移殖太陽系外恆星系。這不是神話,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所以,太陽的衰亡對人類威脅是不存在的。人類完全有能力在太陽衰亡之前,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的!


北芪2sunguixiang


50億年後太陽衰老,這是正常的自然衰老。自然還有她的不確定性!非正常毀滅。50億年的時間裡時空有什麼樣的事發生,應該是未知數。

以現在的科學發展速度,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超過六千年,就建立了如此輝煌的文明。科學的突飛猛進的歷史不過二百年。人類已掌握了核應用的技術。如果現在人類能團結起來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放棄這個浪費行的經濟效益發展觀,有計劃的利用地球資源。50億年後人類應該走出地球了,不應該還在地球上了。到那時候人類也許,有能力來改造星球和朔造星球了。


米粒29331981


太陽不停的膨脹,距離地球越來越近直至吞沒地球,曾經的文明、思想一切都消失了,沒有人知道在銀河系曾經有一個地球上有過生命和文明。


雲慶華


科學家預測稱,未來50億年太陽將膨脹至現今的100倍,吞噬水星和金星,之後20億年將以一顆白矮星的形式消亡。至於位於第三近的地球將會怎麼樣,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太陽將會摧毀地球上的任何生命形式,剩下的自己去想象吧!


失望vs希望


50億年後彌勒下凡!


蓉兒只愛靖哥哥


人為什麼需要了解50億年後的事情呢?這是人吃飽撐的吧,只是杞人憂天罷了,如果你相信宇宙萬物是被創造的就不要考慮非人所能及的事情,你看天上的鳥兒不種也不收,老天尚且養活它們,更何況人呢?人比它們要寶貴得多了,上天自然有上天的安排,人能平平安安的出生又平平安安的老去,這就是幸福!也是完美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