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2018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

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足球比赛攻陷?

虽然中国队无缘本次世界杯,

但中国人踢足球的历史可很悠久。

所以,趁着这个热度,

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古代足球,

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蹴鞠!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足球的起源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属淄博市)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北宋 苏汉臣 《蹴鞠图》(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炅、赵普等人踢球的场面)

蹴鞠在中国

中国的蹴鞠运动在宋代风靡天下,上至皇家贵胄、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妇女儿童,都爱踢球。

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水浒传》里写到的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而被提拔做了高官。显然,这与当时的统治者对蹴鞠活动的钟爱是分不开的。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自上而下热爱蹴鞠的社会氛围下,宋朝不断涌现出球技惊人的蹴鞠运动员!而在宋朝,蹴鞠运动是有皇家球队的,拿着皇家的工资,全心全意苦练球技,只为博得皇帝欢心。

南宋笔记《武林旧事》中曾详细记录了“皇家足球队”首发名单:

“筑球三十二人:

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

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蹴鞠的赛制

宋朝蹴鞠的玩法有很多,“筑球”是一种强调对抗性的踢法。

球场中间会竖起一个大球门,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以彩带结网,只留出一个尺许见方的网眼,叫作“风流眼”。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比赛双方分别派出十六人(或者十二人),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球衣(如“皇家足球队”,左军着红锦袄,右军着青锦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

左军与右军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就如现代足球比赛中也有前锋、前腰、后腰、后卫、守门员等分工。

每场比赛还设有“都部署校正”“社司”,即正副裁判员。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比赛开始,左右军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方先发球。

不管哪方先发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由“球头”射门,即将球射过“风流眼”。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如果球触网弹回,只要不落地,本队球员可以将球接住,继续传球、射门。球射过“风流眼”,对方接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球头”射门。

直到球落地为一筹,以进球多寡定胜负。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国民蹴鞠 外交必备

陆游少年时,曾在咸阳观看过一场蹴鞠竞赛,场面非常热闹: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古诗中还有许多关于蹴鞠的描绘,例如:“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说的是农村少年的蹴球比赛;“舞馀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球”,说的是宋朝女子的蹴球比赛。

可见当时美女蹴鞠,在文人眼中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除了踢球赛,蹴鞠运动因为场上场下都热闹非凡,夺人眼球,在盛大节日庆典的时候,“皇家足球队”都会举行精彩的表演赛。

《东京梦华录》描述了北宋“天宁节”期间,“皇家足球队”的一场表演赛:

“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左军球头苏述,长脚幞头,红锦袄,余皆卷脚幞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球头孟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送。”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此外,有外国使臣到访时,“皇家足球队”也会在宴席间献艺表演,作为一种接待外宾的外交活动。

在宋朝的周边国家中,辽国、高丽、金国也都非常流行蹴鞠,如果当时举办一场各兄弟国之间的蹴鞠友谊赛是完全可行的!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充满智慧的小皮球

那么宋代的足球是什么样子的?

(以前的)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毬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

—— 宋 《皇朝事实类苑》

意思是说,以前蹴鞠用实心球,今人所用的皮鞠,是充气的空心球,以牛或猪的膀胱为球芯,充气后,外面再包以牛皮,弹跳性很好。

能弹跳的球对圆形的要求很高,唐人做的皮鞠,由八片外皮缝合而成,还不够浑圆。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宋人则用十二瓣硝过的软牛皮来缝合,“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圆象天。香胞一套,子母合气归其中”;“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密砌缝成,不露线角”,“碎凑十分圆”。

学过几何的都知道,十二个五边形正好可以构成一个球形体,所以这样缝制出来的皮鞠可以说是非常圆了。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皮鞠充满气,弹力十足!用小型鼓风机,宋人称之“打揎”。

“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即皮鞠)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宋朝皮鞠还有标准重量,为“十四两”,跟今日足球的重量差不多。

如果我们宋朝的足球是实心的、缺乏弹跳力的,那就真低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了。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宋朝不仅有专门制球的作坊和商品球,还出现了大量足球品牌。

《蹴鞠谱》中就记载了41个牌子,有六锭银、虎掌、侧金钱、八月圆、旋螺虎掌、曲水万字、满园春、葵花、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六如意等等。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梨花可戏,虎掌堪观,侧金钱缝短难缝,六叶桃样儿偏羡,斗底银锭少圆,五角葵花多少病,得知者切莫劳用。

——《蹴鞠谱》

这段“精品购球指南”,大意是说:

梨花和虎掌这俩牌子的球好看耐用,侧金钱牌的做工不行,六叶桃样子最好看,斗底和银锭牌的圆度不够,五角和葵花牌的毛病多,千万不能用。

宋朝有如此多足球品牌,说明当时对球的需求量很大,也说明了宋朝时经济繁荣,国民生活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蹴鞠由盛转衰

到了辽金元时期,足球运动在当时十分普及,而且地位也不低,是朝廷节庆的节目之一,不管是在皇宫还是在民间,不管是贵族还是文人雅士,不会玩蹴鞠就代表你落伍了,据大戏曲家关汉卿在《不伏老》的散曲中,就说:“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

可是到了明朝,足球仍在广泛流行,朱元璋为了防止贵族和官员们沉迷娱乐,涣散斗志,一度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还制定了“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者卸脚,犯者必如法施行”的残酷法律。

世界杯去不了,看咱们古人如何玩转“足球”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

清代中叶以后,在社会因素的限制下,随着西方近代足球的渐次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游艺活动终于被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