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篡位传说,雍正本人的自述性文件——《大义觉迷录》

关于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问题,胤禛甚至在登基之后专门写了一篇《大义觉迷录》来澄清所有的关于皇位的不实揣测。《大义觉迷录》用了大量篇幅来摆事实讲道理,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就是为了说清楚两件事情:

① 清朝不是个坏朝代;

② 胤禛不是个坏皇帝。

大部分情况下,胤禛在这篇论文里都是先抱怨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所以大家虽然还不了解所有事实真相,但至少能够对胤禛的所作所为产生非常大的同情。但是耿直的胤禛,往往在这个时候突然笔锋一转,接着说,我都这么不容易了,你们这些刁民还都不理解我,该死,都该死!于是,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吃瓜群众的同情瞬间又转化为敌视。

比如这句:“我朝之为君,实尽父母斯民之道,殚诚求保赤之心。而逆贼尚忍肆为讪谤,则为君者,不知何道而后可也。”(《大义觉迷录》)你看看,我胤禛是如此的爱民如子,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殚精竭虑为你们服务。可是你们这些逆贼,居然还诽谤我。

雍正篡位传说,雍正本人的自述性文件——《大义觉迷录》

而对于惊心动魄的畅春园传位事件,胤禛也在文中延续了诉几句苦,骂几句人的鲜明文风。胤禛如是说:

父皇死后传位给我,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哭的死去活来,其他人都让我节哀。可是猪狗不如的胤禩,胤禟还带头诽谤我。你们这些逆贼,还诬陷我杀父逼母,坏透了。(“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皆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猪狗的意思,胤禛用来指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久蓄邪谋,希冀储位……而逆贼忽加朕以谋父之名,此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圣性仁厚慈祥,阖宫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大义觉迷录》)

声泪俱下博同情,一言不合就骂街。

效果很不理想。

很多情况下,对于误解不用试图去解释,因为越解释越会增添别人揣测的兴趣。你的每一次新的解释的论据,都会成为别人下一次质疑的新的论点。很多人都认为,这篇《大义觉迷录》是胤禛一次不合格的政治秀,最后欲盖弥彰。但我们如果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胤禛抱怨式发泄式的文风,完全不像是一个窃取大位的自然人的反应,反而恰恰体现了他无奈和愤怒的情绪。这样的胤禛,才更像是一个被冤枉很久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胤禛。

且不管胤禛是不是被冤枉。

康熙的猝然离世,最大的痛苦其实来自于十四子胤祯。对于客户侧突然宣布中标结果,胤祯居然完全没有任何预案,不管康熙最后到底是倾向于四子还是十四子。胤祯,都不得不吞下自己疏忽大意丢标的苦果。而且,商业投标,如果投诉过程不公,可以重新组织投标。但是,对于皇位的招标,几乎是不可逆的。胤祯从前线回京城后,在灵前质疑传位结果,毫无疑问是徒劳的。不仅徒劳,而且胤禛根本就无需解释。

雍正篡位传说,雍正本人的自述性文件——《大义觉迷录》

十四子胤祯

无需解释。因为,成王败寇。

无需解释。因为,胤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履行了自己康熙朝皇位招投标期间所有的商业承诺,从1722年荣登大宝,到1735年暴毙。胤禛殚精竭虑,发愤图强,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着属于皇帝的荣誉。况且,最后的死,也跟他疯狂工作,积劳成疾有很大关系。

历史无论如何定位胤禛这个人,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那就是,胤禛,对得起自己辛苦投标得来的天下,对得起皇帝这份其实并非一劳永逸的职业。

然而,“九子夺嫡”,将永远保留神秘面纱,为后人口中代代相传。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