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生活中只存錢不花錢的人?

o丶柒言


只存錢不花錢的人,有好幾種:有吝嗇鬼(葛朗臺)、有鐵公雞(周扒皮)、有數錢狂(某大員)、有摳門鬼(佔便宜的同學同事),其實,還有許多多善良的窮人們,比如我們的父輩,比如農村老人,比如城市底層草根,他們不是不想花錢,不是不想吃好點穿好點,但他們存錢是為了家庭。

不想講那些金錢奴隸了,他們視金錢如生命,寧捨命不捨財,視財如命,花一分錢就像割塊肉,對自己摳門,對家人摳門,對朋友摳門。就像一位人民的名義裡,那位處長,天天面壁看錢,唯一的愛好就是數錢,躺在鈔票上睡覺才是最舒服的。花一點,就心疼。這些負面的人渣,懶得寫了。職場火鍋想談一談,我們身邊的那群人。

職場火鍋就講講我的父親輩吧,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存錢不花錢,但是他們在子女身上花錢,絕對不含糊。他們這一代經歷了自然災害時代,骨子裡刻下了節儉的基因。反過來說,他們也沒有什麼大錢,青春奮鬥的時候,實行低工資。現在工資高了,他們早就退休了。他們這一代才是最被時代虧欠的人吶。

我的父親輩們,那些叔叔阿姨,他們每天最熱衷的,就是參加各種促銷活動。凡是需要捧場的地方,都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銀行、車站、房展、養生、商場,只要搞促銷,他們一傳十十傳百,拿著塑料袋就浩浩蕩蕩出發。掃碼,不會。那麼,留電話。登記,加入會員。讓幹啥都行,但有一點,就是休想讓我掏一分錢,最後必須給一袋雞蛋、一把麵條、一盒大米。如果一天空手回來,老人們心裡就空落落的。

老人們最喜歡那些大型房展、車站了,他們不是去看車模的,而是去撿紙殼子的。那麼多精美的宣傳冊,沉甸甸的,一斤能買七毛多錢呢。老人們撿的那個帶勁啊,老夫老妻騎著三輪車就去了。穿梭於車展房展和廢紙收購站之間,到處都是他們忙碌飛奔的身影。我突然在想,如果還有鐵道游擊隊,老人們再年輕十歲,真是不敢想象啊。

作為兒女們,我們都有工作,收入也不錯,每年都給老人孝敬,逢年過節,單位分的年貨沒少往家裡搬。老人們也有退休金,不算高,但夠他們吃夠他們花的了。我們兒女們嫌棄老人去排隊領雞蛋、騎三輪車去撿廣告紙啊,丟人啊。但我們拉不住啊,勸不聽啊。每天賣個十塊八塊的,每天領十個八個雞蛋的,老人們快樂如神仙啊。

春節帶孩子回家過年,我們做兒女的紛紛孝敬三千五千的。初五返京的時候,老人拉開車門,悄悄塞給女兒二萬塊錢,這是供你上學用的,這是爺爺給的錢,你必須專款專用啊。那一刻,我淚水奔湧。這一代老人家不容易啊,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每天都盼著商家搞促銷,每天都盼著有車展,他們不就為了那二三十塊錢嗎?你讓他們花五塊錢買個蛋糕他們都捨不得。

等我們要離開家鄉的時候,我的老父親一把就塞給孩子2萬元。你們說這一代老人只存錢不花錢,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已經淚流滿臉了,寫不下去了。他們什麼心理?我們需要怎麼看待?我們講多少大道理小道理,有用嗎?老人們聽嗎?這一代老人的偉大,已經無法用語言去表達了,就寫到這吧。


職場火鍋


謝邀!不同的人金錢觀都不相同,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只拼命掙錢,不捨得花錢,有的可能是不捨得給自己花錢,有的甚至也不捨得給家人花錢,當然,也捨不得給朋友花錢,他們存了不少錢,為什麼不捨得花錢呢?坤鵬論認為,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窮過,所以只想拼命存錢

現在的90後,特別是城市的90後,大部分都很難體會到窮的滋味,而在80後或者70後,乃至他們的父輩,對窮真的有很深刻的體會,甚至有刻骨銘心的記憶。而且老一代50後、60後,甚至部分70後,因為以前的工資收入都很低,所以他們即使有一些積蓄,但是在當下,甚至在一二十年前都感覺很緊張,畢竟物價上漲了,通貨膨脹,他們手裡的錢根本不值錢。在90年代,很多崗位的工資不過幾十元、一百來塊。對於這一代,他們骨子裡都是一個字“省”,能省多少就儘量省,希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儘管孩子們總是勸他,錢是掙來的,不是省來的,但是他們依然會按照幾十年來慣有的模式去存錢,捨不得花錢,因為他們窮過。

2.壓力大,對未來缺乏安全感

另一部分人,可能是如今的70後、80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家立業,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但是80後普遍面臨買房的壓力,也許房子首付搞定了,也許按揭款能持續按月交,但是,接下來一大堆壓力接踵而至。結婚生子了,孩子的費用,接下來的教育、學區房等等,甚至家庭的改善住房,這都讓70後、80後感覺壓力山大。坤鵬論一位朋友,在二線城市,每個月工資1.5萬以上,但是還是捨不得花錢,問其原因才知道,這位朋友如今生了兩個小孩,老大小學5年級,老二才3歲。為了這個老二,朋友的老婆辭去了工作,專門管兩個孩子。朋友說,儘管自己收入還不錯,在所在城市相當於工薪階層兩個人的收入,但是他自己根本樂不起來。買了一套學區房,但是名額只能用一次,也就是說只能老大讀,老二再過三年就要讀小學了,學區房的問題再一次擺在他的面前。前一陣網上熱傳的“中年男人不如狗”,朋友自嘲說,這就是他的真實寫照,連生病都生不起。朋友的情況很典型,因為當前的壓力很大,而且對未來的擔憂也很多 ,所以根本捨不得花錢。

3.摳門

當然,最後有一類人,他們不捨得花錢,是因為他們確實比較摳門,就是平時大家說的那種鐵公雞。不管是外出、就餐或者其他地方,他們總是不願意搶著付款。而且,他對自己花費也是非常省的。即使他比較有錢了,也是如此,這種可能是來源於骨子裡的節省和摳門,分佈在不同的年齡段。

只存錢不花錢,可能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原因,比如有的人為了還房貸,所以拼命省錢。但是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度,過猶不及,或許在這裡也適用吧!


坤鵬論


我有個朋友就是個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夫妻二人早年做生意就賺了上千萬元,現在身家有多少,外人已不知道了。二個人守口如瓶,絕不提及家中財產,因為擔心被別人謀財害命。

於是我提議他們僱個保鏢,沒想到我朋友的回答是:“被保鏢害了怎麼辦?”

一下就把我搞的無語了。。。。

他們夫妻二人穿著非常普素,吃的也一般。二個人年輕時就辭職做生意,沒有辦養老保險,最終他們只辦了個最低檔的個人醫保。

據我所知二十年前他們的資產就有別墅、海景房、門市房、住房若干套、股票。。。

可是他們一談到未來就憂心忡忡,不敢買貴重的東西和衣物,他媳婦還總想著出去為家打工賺錢。。。。大有擔心以後會被餓死的感覺。他們總和我談做生意是多麼的辛苦,沒有正式的工作,以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並說他們自己是窮人。。。。

都把我聊無語了。。。。。在我看來他們根本就不用出去做什麼生意,只要把門市房租出去幾個或吃銀行利息就足以月入數萬,衣食無憂。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財務自由的境界。

這真是我這樣的平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世界。在我看來,他們兩口子可能有輕度的抑鬱症。也許他們有攀比心理——他的哥哥20年前就已家產數億。也許他們是不滿足現狀,並不認為他們現在已經很成功。

在我們東北寒冷地區,許多普通工薪階層家中都有一二件貂皮大衣,可是他家居然家中一件貂皮大衣都沒有。他們的家中伙食簡單,要不是男主人愛吃肉,估計家中就會天天吃素食。男主人雖然常年做生意,身上沒有任何一件超過一百元的衣物。若不是為了做生意才迫不得以買了輛雪弗蘭撐點門面。。。。

總之,他們如此節儉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對未來的安全感的缺失,當然也有從小家庭環境的薰陶,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頭腦中的金錢觀與眾不同吧。


孟可的思想空間


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疑惑——錢不用來花,存著有什麼用呢?

但是有心理學研究發現,金錢有著非常直觀地降低人們痛苦的作用。

當人們感受到被人排斥時,會產生痛苦、不快等負面情緒。而實驗發現,“金錢”的出現(僅僅是數錢的動作)就能夠減輕這種不愉快的感覺。不僅如此,錢的出現、數錢的動作也會影響人們對生理疼痛感的評估,錢會緩解人們生理上的痛苦感。

因此,不難想象,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僅僅是看到銀行卡上的餘額,或是錢包裡的紙幣,或許就能感到滿足和幸福。

除了過度節約,還有另外一種極端——過度消費。這樣的人可能會囤貨、過度購買。 他們往往從很小的時候就學到,錢可以解決暫時的焦慮。當他們想要掌控自己的快樂感時,他們就會去消費。

其實,花錢和節約原本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範圍內都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過度節儉嚴重影響到了你的生活質量,或者,過度消費已經讓你出現了財務危機,你或許可以嘗試以下建議:

給過度節約者的建議:

1. 提前為那些值得享受的東西做好預算,提前把那部分現金準備出來,比如假期。
2. 當你想買一個東西的時候,也要告訴一個朋友,告訴他們你會在什麼日期前把它買下。儘管這聽起來有點無聊,但他們會督促你做必要的消費。
3. 想想你過去是否有因為節約,錯過了一些重要的體驗?再想想未來你還要經常重複這樣的遺憾嗎?

給過度消費者的建議:

1. 暫停使用信用卡,儘量使用現金消費。
2. 當你需要用現金時,去銀行卡里取錢,並及時看到自己賬戶數字的減少。
3. 停止提前消費,只購買目前需要的東西。
4. 當你達到了存款目標時,給自己獎勵,但獎勵額度要適量。
5. 買任何東西之前,停一停認真問問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
6. 思考未來可能的開銷。算一算你孩子上學要花多少錢,你到退休會需要多少錢。你要對自己一生的儲蓄有所規劃,建立長遠的理財目標。

最後想說一句,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不妨數數錢開心一下?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Vohs, K. D., Mead, N. L., & Goode, M. R. (2006).The psychological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5802), 1154-1156.


知我心理學


只賺不花,背後深藏著對未來的擔憂。


01.我們的父輩經歷過極困難的日子,所以很喜歡存錢

老一輩人經歷過很多痛苦,戰爭、饑荒,不要說時常吃不飽,有時候命都保不住。進入和平年代之後,他們自然會更加努力的賺錢然後省著花,希望以為後多做準備。
我個人認為上年紀的人存錢不花,還是窮怕了。

可現在一部分中年人也存在這種現象,為什麼呢?


02.現在市場競爭壓力大,公司倒閉風險也高,難以提供穩定保障

職場上,只要年過30歲馬上會感覺到危機感,年輕人比你拿的少、比你有精力、比你能吃苦,這種情況下,估計很快你就得失業。
之前上的失業險能保證部分基本生活,可代價是放棄現在的生活方式,不能隨便出去吃飯、不能想買啥就買啥。如果沒有做為進項的工資收入,很有可能生活境況會類似隱性破產,而且萬一生病需要錢怎麼辦?
一念及此,中年人自然拼命存錢而不花錢,並不是捨不得,是害怕、是對未來的擔憂。

只存不花的情況在年輕人中反而比較少錢,主要是他們賺的相對少,也存不下……


03.認知升級:家有千傾地,不如藝在身

社會總是允許大部分人能吃上飯,有賺錢的能力就可以,所謂“家有千傾地,不如藝在身”,存的錢早晚有花光的時候,有本事賺更重要。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435個長篇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歡迎關注轉發或者留言討論,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這裡所說的只存錢不花錢應該是相對來說,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存起來,一點都不花,這樣的人也活不下來。應該說是錢存了很多,但很少的花錢。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父輩中比比皆是。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這樣。到了我們這一代還稍好一些,估計到了下一代更會如此。

一、小時窮形成了創傷

這些人通常小時候窮過,而且很窮。對他們來說,有過對窮的感受都是深刻體驗,這些體驗造成了一些創傷。所以,錢到了他們手裡,很難漏出來。抓住了錢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們一直沒有超越小時候的創傷,心理上一直活在過去。

二、不相信自己將來會更好

也有很多窮過的人並不這樣,他們掙錢多花錢也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相信將來會越來越好,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那些不花錢的人,覺得自己就這麼點本事,能掙點就好好存著,以後說不準就掙不到錢了。

三、不知道錢可以投資

會花錢的人,他們覺得錢可以生錢,不會把錢存起來,而是要把錢花出去,有時為了投資而花,有時為了人情而花。總之,他們會覺得只有花出去才踏實,花的越多,掙的也會越多。而那些只存不花的人,他們不會用錢投資,不明白錢生錢的道理。

四、沒有活明白

凡活明白的人都不會把錢看得很重要,天道電視劇中的丁元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根本就不把錢當錢,在自己沒錢時,也去幫助別人,因為他已經活明白了。而那些把錢看得很重的人,根本就沒活明白,成了錢的奴隸。活明白的人把錢當工具,沒活明白的人自己成了錢的工具。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成繫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很多朋友總是嫌棄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認為這是小氣的表現。

還有人專門跑來問我,老師,你怎麼看待生活中只存錢不花錢的人?你覺得他們小氣嗎?

不!我不覺得這是小氣。只存錢不花錢,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避免以後有事問人借錢。

有些朋友平時吃喝玩樂,右手掙錢、左手花錢,月月花得精光,看著是非常瀟灑。但是,這樣的生活壓根就經不起風雨。萬一哪天遇到了緊急的事,需要用錢,這些月光族就要傻眼了。

有句話叫做“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借錢,是特別難的事兒。

你需要放下自尊、面子,張嘴去求別讓人借錢。而且,就算你放下了自尊去問人借錢,別人也不一定會借給你。

所以,為了避免有事來了問人借錢的尷尬,不如平時節省一點,多存點錢,少花點錢。

萬一將來有事要花錢,咱自己能扛得住,不用張嘴問別人借。

第二個原因,就是窮怕了!

我有個姨外婆就是這種窮怕了的人。

以前她家裡窮,又要養5個孩子,她除了努力幹活掙錢,就是拼命省錢。有將近十年沒吃過肉,頓頓都是吃鹹菜或者青菜。這些青菜很多都是從市場上撿來的。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都能掙錢了,日子也過好了,姨外婆也照樣捨不得花錢。

除了必要的開銷,其他一切開銷她是能省就省,每塊錢都存起來,就怕自己沒錢用。

這都是因為以前她窮怕了,留下了心理陰影,就算現在日子好了,她也沒有安全感。

第三個原因,金錢觀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錢要花在刀刃上。

有些朋友只存錢不花錢,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每分錢都應該花在實處。現在房價那麼高、教育開銷那麼高、看病吃藥開銷大,哪樣不需要錢啊。所以,錢一定要花這些實打實的事情上,花在刀刃上,不能到處亂花。

我認為存錢、理財、少花錢挺好的,把錢用在實處比拿著錢亂消費要好。

錢是人的膽。手上有錢,心裡不慌!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柳柳很忙


我們賺錢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按照這個邏輯應該是及時享樂才對,但是為什麼有人會特別喜歡存錢而不喜歡花錢呢?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賺錢太難了,但是花錢又太快了,於是就只想存著錢,以便以後需要用錢的時候可以有資金,不用求別人。

我記得我沒有賺錢的時候,我非常喜歡買東西,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有父母在的時候,我花錢就更大膽了,因為有人買單。後來長大了,發現賺錢真是太難了,不僅要幹體力活、腦力活,還要受人的監督,被領導和客戶責罵還不能還口。問題是辛辛苦苦一個月賺的錢可能幾天就能花完。

聽說適度的花錢有利於心情愉悅。我記得我考研的那段時間,有點不開心,因為我本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讓我一整天待在圖書館是有點難受的。我就每隔幾天買本書,買完心情就好很多。

我們確實應該需要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但是我們也應該有所享受。如果每天只是拼命地賺錢存著,那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意思。我們的父母那輩人非常喜歡存錢,因為總是在缺錢,而且想著要給孩子留點結婚用。

我想說的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就讓我們自生自滅吧。可以不用那麼辛苦,把賺的錢留給自己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隻花錢不存錢的人。他們不僅把每個月的工資花完,而且還要到處借錢用,還要用信用卡,在網上進行貸款。對於這樣的享樂主義的人來說,還是要對自己的資金和支出有所規劃,適當存點錢,以防哪天有需要用的時候。

綜上所述,不管是隻存錢不花錢的人,還是隻花錢不存錢的人,我都覺得不太好,太過極端。一個太省,沒有生活樂趣;一個太浪費,沒有節制。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對金錢的態度和認知,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客觀來講,大多數不富裕家庭的人,喜歡存錢的概率較大,因為安全感不足。而富裕家庭的人,由於有較充沛的收入來源,在花錢方面較為敞亮。

這也很容易理解,沒多少錢的家庭,他想多花也沒有啊,所以富裕家庭和不富裕家庭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並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而天檀認為本問題的核心應該是同一層面的人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問題。

同一層面的人,怎麼花錢嚴格來說都沒有錯,因為這是人家的自由。在生活中我確實遇到過對賬戶中的數字特別感興趣的人,較真起來能說他錯嗎?確實沒錯!

不過,賬戶數字的增長只是一個維度,這確實證明了自己的一些成績,不過天檀要特別提醒的是,花錢可以讓你觸及更多的維度,增長更多的見識,有更寬的社會體驗,未來可能賺到更多的錢。

從長期來看,如果只存錢不花錢,很容易封殺自己的認知和體驗世界的渠道,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慢性降低自己的賺錢能力。我們的建議是:存錢是必須的,花錢更是必須的;掙錢是硬道理,花錢更是硬目標!


天檀


很羨慕這種人,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現在我就是反的。

從去年七月份到上個月三十號為止,整整一年,我稅後收入有七萬左右,但我一分錢也沒攢下。大致而言房租花了兩萬,旅遊花了一萬,日常生活花了三萬二,更換手機電器等花了六千。以致於我到了這個城市的時候手裡只有四千塊錢。

(一年攢了四千塊錢)

我現在就在租房,一個月得1400,網費、水電煤氣、電話費得200,這都是我沒有空調;吃飯買衣服朋友聚餐得1500,我沒時間洗衣服,計劃買個洗衣機,得六百。冰箱就先不買了。

這麼算下來房租一年是21000.(有2800押金,1400中介費),生活費得20400.加上冰箱我這一年開支得42000元。

我現在的工資是三千三,算了一下,勉強夠但也撐不住。愁死我了,剛和我媽要了五千,先活過這個月。

(多想成為房奴)

我有個同學人家畢業後,考進一個單位,他們有宿舍,而且單位有食堂,平時沒啥開支。四年時間,攢了十二萬元,公積金有七萬。輕輕鬆鬆把首付就付了。

現在在找女朋友準備結婚,多麼讓人羨慕的生活。

而我沒現在就不敢想有房子,繼續打工,羨慕好單位的同學。

(愁,多想成為房奴)

我也想攢錢,攢不下來怎麼辦?人生不容易哈。

總結:

打工幾年來形成大手大腳的習慣,也習慣了漂泊。沒攢下錢,羨慕成為房奴的朋友們。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