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悠久的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观(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大理,历史上南诏国、大理国的国都,这个如诗如画的山水之地,历来都是人们心底最柔美的地方。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远望千年之久的古城,犹如星空般深邃而悠远;淳朴的白族民居,默默诠释着柴米油盐的质实;醉人的风花雪月,掩藏着讲不完的美丽传说......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过去称“叶榆”。这座老城,残破的城墙已被修复。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全城青瓦,鹅卵石堆砌的墙壁,默默诉说着大理的古朴优雅。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从南城门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青石铺就的街道间古老的房屋建筑,依稀透着昔日的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各种花红绿蔓伸到墙外连成条条花巷;清冽的泉水从苍山引进城里,穿街绕巷,每户人家都是门前溪渠流水潺潺。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不足200米长的窄街两边是一家又一家店铺。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有些摆满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古玩,有些是时尚的咖啡馆,更多的是风格各异的酒吧。幽幽灯光下,门口的木质餐桌和藤椅更是古色古香,几个人围坐着,手捧一杯冒泡的生啤或散发着浓香的咖啡,或谈论着什么,或打望着熙熙攘攘的游人,或轻启书页任自己开始沉思......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大理古城背面是崇圣寺三塔。崇圣寺就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所说的天龙寺,是古代大理国国王出家的地方。如今古刹无存,仅留下三塔。在大理,三塔并不仅仅是一个“永镇山川”的寄托,一个弘扬佛法的道具,它还是大理古城古老文明的象征。它们背依苍山雄风,面临浩荡洱海,静静地陪伴着大理的前世今生。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风花雪月

大理,自古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大美景而闻名。这美丽的风花雪月,配上大理那特有的城市气质,实在是最合适不过。

下关风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南诏建都时,为江山永固,建起防御敌害的外城上关和下关,这两个地名一直延续至今。下关区有“风城”的俗称。走在空气流速极快、飞沙走石的下关,狂风简直可以把人掀翻。如果不巧必须得出门,就只好把领子竖起来,去体验一把当“风筝”的感觉了!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上关花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有人说:“没有风的大理,花不开,云不来,月不明,没有风的大理,就没有玉洱银苍串起的诗行。”正是下关的风吹开了上关的花。上关,鲜花如地毯铺满大地。古时候,“上关花”特指名叫“上关花”的一种名花,元朝时已成绝景。现在,“上关花”成为大理珍奇花卉的代称。在大理,“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早已传为佳话。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苍山雪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苍山正是一座美而无言的山。19座伟岸的山峰,演绎了人间的爱恨情仇。马龙峰峰顶终年白雪皑皑,犹如一条白色轻纱,蔚为壮观。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久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雪”。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洱海月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它为“金月亮”。因为湖的形状像人的耳朵,故称“洱海”。洱海湖水清澈见底,传说在海底生长着一颗硕大无比的玉白菜,这碧波莹莹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来的玉液。傍晚时分,洱海里劳作的渔船渐渐回港,空旷的洱海等待着夜色降临,月华如水般铺洒下来。当一轮皓月冉冉升起,晶光四散,倒映在洱海水中的月,正是“风花雪月”最美的“月”了。


大理——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

泛舟洱海,美景在怀。这一场关于大理的风花雪月,注定是诗和远方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