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可堪称一座天然的“立体历史博物馆”。大慈恩寺——华清池——兵马俑——碑林——骊山——半坡遗址——古城墙,这些地方就是“西安的象征”,让你感受“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古都魅力。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28年),由当时的太子李治主持发起,是为了追念长孙皇后。

西安——千年古都

大慈恩寺包括了大雁塔和雁塔广场,大雁塔由玄奘法师亲自督造,用于典藏佛经,而诺大的雁塔广场则是译经诵经的场地。玄奘法师由西域取经回来后,佛教在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因此大慈恩寺也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佛教传播中心。

西安——千年古都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西安——千年古都

一方净土一片花海,博得一片欢声一首新诗,从古至今,人还是人,寺已不仅是寺。

静的寺,默的塔,艳的花,欢的人,俗世虽与佛禅相悖,但从布局、动静、配色看,此画面却十分和谐。

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以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而享誉海内外。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着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更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驰名中外。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千年古都

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西安——千年古都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西安——千年古都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千年古都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安——千年古都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西安——千年古都

碑林

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和泰山岱庙碑林合称中国三大碑林,其中以收藏名碑最多的西安碑林最为著名。藏品的数量为全国之最,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千年古都

骊山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骊山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女娲曾在这里“炼石补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在骊山脚下留下了兵马俑军阵;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可以说,骊山是西安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可以说,骊山是西安历史的见证,游览骊山,从这里更能读懂西安。

西安——千年古都

昭阳门

西安——千年古都

昭阳门建于盛唐之时,历史上就叫做昭阳门。昭阳门是骊山的东大门,也是不乘索道游览骊山的起点。

兵谏亭

西安——千年古都

据说,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从华清池五间厅逃跑,就藏在这附近。后来,由胡宗南发起,修建了这座石亭,当时叫做“正气亭”,解放后,改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最终定名为“兵谏亭”。

兵谏园

西安——千年古都

兵谏园是为了纪念“西安事变”所建的,陈列了一些跟西安事变有关的兵器,有当时的山炮,吉普车,装甲车等。兵谏园里还有关于西安事变的主题浮雕,再现了那一段历史。

烽火台

西安——千年古都

烽火台算是骊山的山顶了,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的发生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山下华清池的全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1953年春被发现,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古城墙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是一座历史名称,承载着历代王朝的历史故事,虽历经沧桑,但不可磨灭的是它带给一个民族的荣耀和光辉。名胜古迹终会残旧,人的思想却忘不掉那些历史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