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過保德州黃河實錄

康熙過保德州黃河實錄

康熙過保德州黃河實錄

康熙三十六年,為征討叛亂的蒙古準噶爾殘部,愛新覺羅·玄燁第三次御駕親征,出京城,經大同,趕赴寧夏。沿途中,他還短暫停留,體察民情。農曆二月二十八日這一天,上午巳時,玄燁抵達保德州,迎鑾人員除了知州唐文德及本州紳衿耆老外,還有趕來的山西巡撫倭倫等官員。玄燁讓親近侍衛關保、吳什捧出貂袍、貂褂,賜給倭倫。《清聖祖起居注》還載,這一日,在保德州賞窮人錢,知州唐文德、保德營守備李起伸等見駕。玄燁命領侍衛內大臣公福善同乾清門侍衛馬武試李起伸騎射武功,李因騎射不堪被革職,玄燁還認為保德州地方甚屬緊要,要求該管總兵官選優長之人補授。

當天,玄燁寫信給皇太子胤礽,一面報平安,“朕躬安善”,一面描述在保德見到黃河的景象,“黃河水勢平緩,較湖灘河朔水勢更平而不甚深,以篙探之,可至於底”。這一天,玄燁還給他所信任的敬事房總管太監顧問行寫信,流露出對黃河石花魚的讚歎:“二十八日到保德州黃河邊上,朕乘小船打魚,河內全是石花魚,其味鮮美,書不能盡。吃食皆有,惟白麵最好,此皆細事,外報不曾寫得,惟叫裡邊知道。”

康熙過保德州黃河實錄

康熙過保德州黃河實錄

二十八日玄燁住在保德,確鑿無疑。那麼二十九日呢?史料表明,二十九日他即去往府谷,但在離開保德之前,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遣官祭祀黃河。祭祀的日期,《清聖祖起居注》、《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清史稿》均為二月二十九日,具體為遣兵部侍郎席爾達代表皇帝舉行祭河儀式。席爾達於清晨焚香跪拜後,即獻上牲帛祭品,開始宣讀玄燁諭祭文,祭文的大意是:往昔帝王巡視四方、採風問俗,經過名山大川時都要虔誠祭祀,以示懷柔神靈之義,是非常隆重的傳統禮儀。我作為皇帝,安定國家,每日宵衣旰食,不曾懈怠,今深念靖寇安民,欲遍覽邊疆地理形勢和百姓的生活狀況,就取道沿途州縣,從山西去往陝西,路過保德州,將渡河西進。黃河是偉大的神靈,他堵塞洪流之源,向北通達諸水之宗,澤被久遠且深廣。我今至此,效法先古,恭敬神靈,特此派遣朝廷官員告祭。我今焚香,敬獻牲帛,請神靈靜享。通讀下來,可以確信,祭河是在離開保德州前所做的事情。祭河時間定了,則祭河地點也自然是在保德州無疑了。後來,玄燁及隨侍大臣高士奇均作有《保德州渡黃河》詩。《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中先寫駐蹕府谷縣城南,後寫遣官祭黃河之神,意即祭河地點在府谷的記載顯然有誤。《保德州志》所載駐蹕保德州三日有誤,所載“三月初一日黎明,命兵部同鴻臚寺祭河”也是錯誤的。

康熙過保德州黃河實錄

祭完黃河,玄燁本計劃動身渡河,但因給地方官員書寫賞賜扁額等公務佔用了一些時間(《保德州志》記載的“賜陳士宣白金十兩、知州唐文德御書一幅”應該就在其時),直到二十九日上午九時許才渡船離開保德。因為人馬眾多,渡河其實從二十八日即已分批次開始,玄燁二十九日渡河時,發現水急船少,不昜到岸,就親臨察看,令坐船的人都挽著皇太子派人送來的堅固粗繩而渡,這樣一來,到達對岸的速度就變得非常快捷。玄燁又令皇長子允禔及領侍衛大臣等官員親自監督,禁止爭船,依次而渡,頃刻渡畢。玄燁及扈從人員應該最遲不會超過中午即到達了府谷。

渡河後,農曆二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三月初一這三日,玄燁均住在府谷縣城南,等待所有人馬三月初一從保德渡河完畢後,才於初二移駐孤山堡。這一年的三月,玄燁抵達寧夏,親自指揮了對噶爾丹殘部的剿滅,噶爾丹自盡,歷時八年的平叛勝利結束,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需要提及的是,玄燁在抵達保德州的前一天,就深知邊民生計維艱,故在諭示山西巡撫倭倫的聖旨中就免除了保德州等邊邑當年應徵的賦稅,且要求途經地方的一切供用之物絲毫不得累及百姓,給窮鄉僻壤留下了更多的暖意。

(作者康豔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