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近日,2018年美国本科申请录取结果出炉,录取情况“非常惨烈”,名校录取率屡创新低……惨烈的其中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许多SAT1500 +的大神与排名前30的大学基本无缘,能够录取一个UCSD已属不易。这样的惨烈,史上首次,也会对明年的大学申请选项产生重大影响。

常春藤8所学校的录取率,除了康奈尔勉强过了10%,其他均为个位数,除去耶鲁大学因为新宿舍落成扩招而导致录取率略微上升,其它藤校的录取率继续下降。其中,哈佛大学以4.5%的录取率创下历史新低。

--------------------------------------------------------------------------------------------

国际教育最前线:提供最新国际学校咨询、入学条件、学费以及学校校园开放日的活动预约;欢迎家长访问

--------------------------------------------------------------------------------------------

据不完全统计,哈佛大学在国内就录取了4个中国学生,耶鲁7名、普林斯顿6名。(可参考头条内另外一篇文章《哈佛耶鲁放榜!南外依然offer收割机,这些国际学校也有好成绩!》)

“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连中国SAT教父、留学大拿张一冰都在公众号里感慨:“藤校,似乎已经是南外以及京上广深那几所学校的专利了。”

“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美国本科名校ED录取率为何这么低

那么,美本名校ED录取率为什么这么低呢?

首先,这与名校报到率低脱不了关系,有很多优秀学生拿着多封offer,所以很多名校对特别优秀的学子“手动再见”,转而发现那些和自己学校匹配的潜在申请者,因为“特别优秀的学生反正都会去更好的学校”…

而这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一旦没有被前20学校录取,很可能直接滑到前40左右学校。这也是今年很多1500+大神没有被排名前30左右学校录取的直接原因。

此外,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竞争更加激烈,也是重要原因。美国本土录取受国内反种族歧视的要求,对于亚洲学生的录取比例一直走低;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对于签证制度的紧缩,录取率低,也就不足为奇。

“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当“名校情结”遭遇“录取爆冷”

美本ED发榜日是中国留学行业最欢腾的时候,名校录取的offer在朋友圈、群里大肆转发,功利的表象无疑让正在准备留学的学生家长更加“焦虑”。

但,学生家长们有想过吗?名校越难进,我们越要把目光超越名校,把焦点放在孩子的成长之上。哪怕孩子没有能力和运气进名校,其实也不影响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让教育为孩子将来漫长的人生做准备,而不仅仅是名校。

就像下面这幅漫画,名校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小山峰,我们真正攀登的应该是“人生”这座大山啊!

“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Sun的创始人,顶级投资机构Khosla Ventures创始人VinodKhosla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不急着造更好的汽车。十年后,大众或者丰田会变成金融实体而非汽车制造公司,汽车行业最终会消失。”

“另外,如果我想15或20年以后成为一个好医生,我不会去医学院,而会去学数学。我们现在学习的关于医学的东西,15年后都会被淘汰。”

不管你相不相信Khosla的预测,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未来世界的变化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功地适应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其重要性,一定远远超越“让他们考出多么高的分”

“名校情结”遭遇“最难录取季”,家长该服下“功利解药”

“名校”真的等于成功么?

许多家长的“名校情结”其实是因为对于“精英大学”的误解,他们认为名校对成功至关重要。

实际上,美国一项研究调查显示,两者的联系其实并没那么紧密。

美国的这项研究调查了4512名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高管和CEO。结果显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获得了精英大学的本科文凭。而另外三分之二,并没有接受过精英教育。

另外,数学家Stacy Dale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Alan Krueger曾经追踪了两组学生,一组在1970年代进入大学,而另外一组在1990年代进入大学。

他们调查的课题是:进入“精英大学”的学生,在30岁、40岁和50岁的时候,收入是不是会超过那些虽然得到了相同的SAT成绩,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被精英大学拒之门外的同龄人。

研究的结果是:成绩一样但是没进过精英大学的孩子,收入没有一点儿区别。

这意味着,对许多学生来说,在他们18岁的时候,“你是谁”要远远比“你去了哪”要重要。

所以,选择适合孩子的路,也远比选择“知名”的路,要重要的多。

如果你还在为孩子的择校担忧焦虑,

如果你还忧愁孩子没有考上“排名xx”的公办名校,

如果你还在纠结A校好还是B校好……

那么,让我们把问题的本源回到“孩子本身”上,试着跳出“名校怪圈”,让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尝试采纳像远播国际教育等第三方更专业的择校建议,也尝试一些像国际教育一样新的升学途径),让选择更简单。

最后,把丘吉尔的一篇演讲里的一句经典名言送给各位:没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有继续前进的勇气。

--------------------------------------------------------------------------------------------

国际教育最前线:提供最新国际学校咨询、入学条件、学费以及学校校园开放日的活动预约;欢迎家长访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