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風景道萬家致富路

小滿時節,塞罕壩機械林場,茫茫林海,草甸起伏。京津地區的遊客,常常利用周未來這裡欣賞美景。

塞罕壩,凝結著三代務林人將荒原變綠洲的奮鬥精神,展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生態畫卷,它處於國家“—號風景大道”的最東端。

一條風景道萬家致富路

今年7月,第三屆省旅發大會將在承德舉行,大會的“主舞臺”,便是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她東起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經御道口牧場管理區、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西至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全長180公里。

一條風景道萬家致富路

這是一條景色旖旎的風景大道,更是一條有著20個旅遊項目,可帶動62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富民路。

旅遊產業扶貧新樣板

“以前交通閉塞,守著綠水青山,卻端著窮飯碗;現在環境優美了,生態變好了,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借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從家門|口不的光,我開起了農家院,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奔頭啊!”圍場老窩鋪鄉上窩鋪村村民劉君利興奮地說,他不僅開了農家院,還註冊了“途陽旅遊”的品牌,準備大幹一場。

一條風景道萬家致富路

走在上窩鋪村,青磚灰瓦的民居整齊潔淨,道路兩旁的綠植鮮花明媚可人。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目前,老窩鋪鄉共改造民居357戶,街巷硬化14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20多盞。

極大改善的交通狀況和農村新貌,點燃了村民在家門口創業的激情,也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客商前來投資建項目。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這不僅僅發生在老窩鋪鄉,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沿線鄉鎮,這一變化如雨後春筍般發生著。

堅持景觀生態交通+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理念,在保護自然景觀環境、傳承地方文脈的同時,輻射帶動周邊景區村莊的發展;彰顯生態特色,嚴格保護每個風景群的原始生態環境……讓青山綠水成為旅遊富民的資源,體現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建設的方方面面。

一條風景道萬家致富路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貫穿圍場、豐寧兩個國家深度貧困縣,串聯木蘭秋獮、阿魯布拉克匡不茶鹽古道、國家牧場、契丹部落、中國馬鎮等六大組團20個旅遊項目。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建將有效帶動62萬人口政富。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新地標

5月20日,38名選手各展其能,角逐第三屆省旅發大會講解員的十強名額。比賽勝出的選手,將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為遊客推介承德全域旅遊發展情況。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集合了森林、草原、湖泊、溼地、山地等多樣自然景觀,厚積了皇家文化、萬里商道、邊塞文化等歷史人文資源。“既是名副其實的風景長廊,又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繁榮共生的文化地帶,這為承德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承德市旅發委調研員李思泉說。

一條風景道萬家致富路

過去,旅遊景點多是單打獨鬥,難以形成合力,良好的旅遊資源未能形成響亮的品牌。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建設,成為打破禁錮的“金鑰匙”。在空間上,國家“-號風景大道”將獨立景點串聯成線,旅遊從業人員實現深度交流合作;在產業上,打破單線作業,實現多維發周不打造以風景道路網為載體的巨線型旅遊經濟帶和旅遊目的地。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將整合草原、山地、溼地、湖泊等多樣化資源,通過廊道建設十產業延伸+市場精分,匯聚形成壩上草原休閒度假大道,建設國家生態旅遊草原特色風景道。

目前,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共設有御道口、中國馬鎮、永太興等3個旅遊集散中心,大峽谷太陽湖景區遊客服務中心,雙岔河、乾隆行圍、康熙飲馬、天成號、魚兒山、黃封山6個驛站。

據介紹,承德通過打造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正在寫形成以自駕徒步、旅遊集散、戶外裝備、戶外廣告等產業為特色旅遊經濟帶,營造多功能業態,力爭把世界級的景觀資源發揮到極致,打造在全國甚至全世界有影響力的旅遊品牌。(河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