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在家里他把枪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一闲下来,就把这支枪擦了又擦。每到民兵训练时,宋学义就带上这支枪给民兵讲革命传统,讲射击要领,他有一句话,许多当年的老民兵至今还记得:“枪打得准不准,关键看你眼里有没有敌人,如果你看到的仅是靶纸,而不是敌人,那你的枪就打不准。”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壮士爱枪,壮士的子女也爱枪。宋学义的两个儿子宋大保、宋福保都是民兵,训练非常刻苦,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他们专门在家里修了个简易靶场,用父亲最钟爱的枪进行训练,尤其是大保对这支枪钟爱有加,由于经常进行擦拭,对枪的性能了如指掌,他能把枪卸开后,在无光条件下重新组装,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1965年2月,新乡军分区首长到北孔村观看民兵实弹射击,大保兄弟俩自持平时和父亲的枪打交道的时间多,训练的时间长,一心想打个好成绩让首长看看,就自告奋勇,首先参加射击。谁想事不随心,大保三发子弹只命中十七环,大保不服气地说:“过去我打靶都是优等,准是这枪有毛病,今天风也刮得太大,不信换换枪,让我再打三发看看!”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宋学义这时走过来批评大保:“我看不是枪有毛病,也不能怨风大,还是你的思想有毛病,才打过几次枪就骄傲了,哪还能练出真本领?练武是为了打仗。要是在战场上,敌人会等你换了枪再打他吗?人家还专找雨急风大的天气向你进攻呢!”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经过这次教训,大保、福保在父亲的帮助下,更加离不开枪,更加勤学苦练,不到半年时间,全家的军事技术都大有长进。宋学义看到这种情况,在训练场举行了传枪仪式,把这支枪传给大保、福保,以此来激励他们。就在这次实弹射击中,大保三发三中26环,福保三发三中24环,他们的母亲李桂荣取得了三发三中28环的好成绩。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153医院病逝的噩耗传来,全沁阳人民为之哀忱。为了及时整理壮士的遗物,沁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邓宏礼同志受组织委托来到北孔村,找到宋学义的老伴李桂荣老人说明来意。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李老把英雄的遗物一件一件整理出来:有1959年宋学义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时时戴的一顶帽子和一件中山装,有用缴获敌人的子弹袋制作成的、用于固定支撑英雄受伤的腰用的腰卡,有英雄读过的《共产党宣言》…,,…目前,这些国家级文物都存放在沁阳市博物馆。

宋学义爱这支枪胜过他的生命,老伴李桂荣捐遗物独留爱枪

当邓宏礼谈到那支56式半自动步枪时,李桂荣动情地说:“这个还是别收集了,老宋最爱这支枪,视枪如生命,老宋走了,我把这支枪放在身边,见到枪就如同见到老宋的人了,同时,也时刻激励我们全家向老宋那样干革命。”就这样,这支革命的半自动步枪就伴随在李桂荣的身边。随着形势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央决定对民兵武器装备进行集中封存保管,李桂荣老人保管的这支壮士最钟爱的枪也在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