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丨美國小麥也要涼?中國進口轉向「一帶一路」國家

围观丨美国小麦也要凉?中国进口转向“一带一路”国家

本文共152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劃重點

❶ 美國掀起貿易戰後,不僅大豆出口中國的銷量受到影響,連小麥也要涼了。

❷ 中國開始把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進口目光轉向哈薩克斯坦等黑海地區。而這些地區正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據路透社11日報道,黑海地區的主要穀物出口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獲得了向中國,甚至歐盟出口小麥、玉米、大豆的新契機,並且“終結了美國在尼日利亞和墨西哥市場的主導地位”,迎來了“春天”。

據國際穀物理事會統計,2017-2018年度黑海地區在國際小麥市場的佔有率約為37%,明顯高於美國和加拿大之和。

黑海小麥取代美國小麥

围观丨美国小麦也要凉?中国进口转向“一带一路”国家

烏克蘭南部某城市,聯合收割機將穀物裝到運輸卡車上。(來源:路透社)

6日,美國開始對華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挑起了人類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中國也對美國大豆加徵25%進口關稅,使得其進口成本每噸增加700到800元,比巴西大豆每噸高300元左右。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稱,“國內的企業其實從6月份開始已經在陸續減少美國的進口。從我們的統計數據看,從6月28日之前的3個禮拜,美國大豆我們沒有新的採購,反而是減少了61.5萬噸的進口訂單。”

事實上,不止美國大豆涼了,其他出口農作物也都受到了衝擊,“非死即傷”,比如小麥。據美國政府數據,2017-2018作物季(從6月到次年5月),美國向中國出口了90.24萬噸小麥,低於上一作物季的156萬噸。

中國是雖然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國,但仍需每年進口大約400萬噸小麥。那麼被貿易戰打飛的小麥訂單去哪裡了呢?

答案是,黑海地區的穀物出口國,比如哈薩克斯坦

受“一帶一路”倡議影響,中國在貿易戰開始前就已經對該地區小麥增加進口,而貿易戰則加速了這種趨勢。“我們今年才開始從哈薩克斯坦購買小麥,第一筆訂單有幾千噸。”一位中國小麥貿易商說道。“我們要看看銷量和利潤怎麼樣,如果情況很好,我們肯定會增加進口”,他補充道:“既然不能買美國小麥,那我們就從哈薩克買,貿易量足夠大的話,國家還給補貼。”

據瞭解,哈薩克斯坦所在的黑海地區主要穀物出口國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但是,這種買進策略也有風險,物流困難、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小麥的品質不夠穩定等都是不確定因素,另一位貿易商補充說。他說,由於品質不同,黑海小麥可能無法完全取代美國小麥,因此貿易商可能也需要轉而進口加拿大小麥。

巴西也從7月開始購買俄羅斯小麥,屬八年來首次。“墨西哥一直在大量購買俄羅斯小麥,這種買入將會繼續”,專門從事俄羅斯農產品交易的Solaris公司董事斯威辛說。“在貿易戰新時代,價格勝於雄辯。”

黑海大豆、玉米出口強勢崛起

美國的大豆喪失競爭力後,中國把目光轉向巴西、阿根廷、中亞等“一帶一路”國家。

俄羅斯當局近期報告顯示,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間,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的85萬噸大豆,是上年同期34萬噸的兩倍多,創出新紀錄。王遼衛表示,中國會分階段從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以及中亞“一帶一路”國家大量進口大豆。黑海農產品市場分析師斯維特拉娜稱,“如果美國的出口中斷,那麼黑海國家可能將增加對中國的大豆出口。”

顧問公司INTL FCStone的大宗商品風險經理馬特表示,假如減少從美國購買玉米,中國可能也會轉向烏克蘭和俄羅斯。

围观丨美国小麦也要凉?中国进口转向“一带一路”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