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丨報告:「一帶一路」倡議上台階,高新行業走熱、民企比重加大

最新丨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上台阶,高新行业走热、民企比重加大

本文共1501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劃重點

❶ 德勤認為,當前中國走出去的重點已經從基礎性建設項目逐步擴展到醫療、高科技、消費品、能源礦業等領域。

❷ 跨境併購將取代綠地投資,成為“一帶一路”參與企業主要的投資方式。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走向深入,參與其間的產業和主體也在逐步發生變化。

7月10日,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德勤全球“一帶一路”服務團隊受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即將進入另一個新階段。其全球“一帶一路”服務領導合夥人黎嘉恩介紹道,當前中國走出去的重點已經從基礎性建設項目逐步擴展到醫療、高科技、消費品、能源礦業等領域。未來,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投資發展的份額也將越來越高。

1

高新行業收併購走熱

德勤方面預測,跨境併購將取代綠地投資,成為“一帶一路”參與企業主要的投資方式。據中金公司此前測算,2015年至2017年間,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併購規模年複合增速達49%。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併購規模佔全部海外投資規模的比例,也從2015年的12%提升至2017年的35%。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國家宏觀政策、金融等方面支持,還有更多行業和主體參與其中。據統計,2017年在“一帶一路”項目發展最具影響力的前50家企業中,民營企業份額最高,佔比42%,其次是央企佔比36%、當地國企佔比20%。

最新丨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上台阶,高新行业走热、民企比重加大

截至2017年5月,中國對沿線各類直接投資的區位分析(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

如果說此前是以搭建框架為主的第一階段,那麼“一帶一路”倡議正走向第二個發展階段。黎嘉恩指出,其核心是創造更多機會,找準戰略定位的跨國企業將有可能從中受益。“最初由國企牽頭,但目前已有更多民營與外資企業參與,民企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一環。”

最新丨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上台阶,高新行业走热、民企比重加大

2017年中國3大品牌在東南亞5個主要新興國家合計銷售2980萬部智能手機,首次超過了三星。這一銷量增至2013年的20倍。(來源:日經中文網)

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全球生態系統的持續建設,最初的參與側重點是能源和基礎設施,當前正逐漸拓寬至貿易、製造業、互聯網和旅遊產業。2018年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併購項目中,新經濟領域的比重明顯提升。今年以來,中國電商巨頭紛紛佈局“一帶一路”高薪行業。阿里巴巴投資印度最大生鮮食品電商Bigbasket、小米投資印度社交平臺ShareChat、京東宣佈對越南平臺Yiki.vn的C輪投資等。

另一個熱門領域是醫療健康。德勤中國財務諮詢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主管領導人陳紀正介紹道,在“一帶一路”沿線醫療行業的跨境併購方面,中國2016年的總金額同比出現了近乎3倍的增長。“近兩三年,中國在醫藥行業的跨境併購主要以慢性病、心血管和癌症用藥為主。因此也為國人帶來很多益處,比如令患者脫貧、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更重要的是通過醫改把醫療資源重新分配。”

2

企業需注重把握風險敞口

綜合來看,未來對沿線國家相關產業的收併購不只是存在於製造、配建、研發等環節,還將搭建起一張網,帶動相關方的銷售和供應鏈網絡共同擴張發展。

隨之而來的則是對於風險敞口的把握。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仍然是國有企業最青睞的“一帶一路”投資區域。原因在於,東南亞臨近中國,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並有改善基礎設施的需求;南亞則因人口規模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德勤方面預計,未來幾年,歐洲、俄羅斯和中亞地區也將繼續是熱門投資地,但優先投資目標很可能仍集中在地理上臨近中國的地區。

地域和文化、法律制度等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隱性風險。因此,去年8月我國政府向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企發佈政策文件,內容涉及盡職調查、項目可行性和持續運營等方面。同時,“一帶一路”(中國)仲裁院的成立,也進一步減少了風險因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節選)

責編/張廣琳 審校/劉夢 監製/李雨思

投稿/糾錯:[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們:[email protected]

最新丨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上台阶,高新行业走热、民企比重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