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到来之际――回忆母亲

早就想写一下妈妈了,可每每静下心来,我却不敢回忆关于妈妈的一点一滴,因为只要打开这扇记忆的闸门,我就无法控制情绪,伤心的泪水就会马上迷蒙了我的双眼。

时至今日,我的妈妈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这两年来,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根无处攀爬的藤蔓,再也找不到该立足的位置;又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特别像水中的浮萍,飘飘摇摇,却永远也无法安定。

如果不是初一和十五要回老家上香,平常我几乎没有勇气回去。因为还未踏进我的老家,悲悲切切的泪水已如断珠,无论我怎样抑制,都无济于事。走到家门口,再也看不到一脸笑容的妈妈蹒跚着脚步,给我打开大门的身影。静静地坐在屋子里,无论是睁眼闭眼,头脑里晃动的都是妈妈忙碌的身影和关切的眼睛。走进卧室,妈妈垂目低眉坐在藤椅上一边数着佛珠一边时不时斜视着我的神态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回放……可是,除了在梦里,我却再也感受不到来自妈妈的那种切切实实的温情和暖意。

一生中有四个女人必定让我牵念!从小将我带大的袓母、心地善良的母亲、贤淑温馨的妻子以及没心没肺的女儿。而记忆中的妈妈是我们这个家庭中最谦恭和善的女人。小时候,父母双亲经年在工厂,家中大小事务由我袓母操持。我只是经常从大人口中知道,母亲18岁那年就嫁给我的父亲,开初那些年母亲没有工作,直到我上小学时,才在绣花厂当了一名绣花手,算是有了些零花钱罢了。真正当上工人,是我上中学时,母亲才在父亲的工厂挂上了名。我去看过我妈妈,工厂办了个养猪场,妈妈先从饲养员当起,我的妈妈用她瘦弱的肩膀担负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养猪场。若干年后转为正式工人,从此与那些大老爷们起早贪黑地挣着辛苦钱。那时我家七口人,袓母、父、母双亲及我四个兄弟姐妹,硬是靠着父母双亲用他们一双粗糙的手给我们七口之家擎起了一方与众不同的天空。可以想象,大字不识一个的普普通通的妇女,在靠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年代里,帮衬支撑起一个家养活一群孩子的的艰辛和不易。可是,坚强的妈妈从未提起过这段心酸的往事,坚强的妈妈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她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竭尽全力,辛辛苦苦养育着孩子,心平气和地经营着这个家。

记忆中的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明事理的人。能回忆起的往事已经是上中学以后的了。那个时候,学校“学工”、“学农”、“学军”,我记得我们学校为了扩大操场,利用课间在校内的小坡上挖土填方,那时不讲防护措施,更谈不上安全责任,因此,厄运降临时,悲伤的是学生与家长。谁也想不到,山坡崩塌时,下方挖土的学生未能幸免于难----一死几伤,都是我的同届同学。恶耗即时传遍县城,几乎所有的家长纷纷赶往学校。人头攒动中,我发现了急得魂魄俱丧的妈妈,她也盼到了我,拉住我的双手那一刻,妈妈几乎瘫软了。少不更事的我还怪妈妈跑来干嘛,而她只是摸摸我的头,轻轻地说知道你没事就好,我不影响你和学校,然后默默地返身去了。在那手里刨食的岁月里,妈妈得用一双粗糙的手喂饱四个孩子啊!每天,我不知道妈妈几点起床干活,只知道妈妈从厂里回来时不是太阳过午,就是披星戴月。如此这般急着赶来探究竟,显是顾不着扣工钱的了,谁叫他我是妈的儿呢?多年以后,每毎想起这,深深的愧疚一直在我的心中。

最让人牵肠挂肚的,是我赴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的事 。虽说是后来听人讲起,其实当我将手表寄回家里,表明我要参战时,就想像得到,家里应是乱成一锅粥了。奶奶、爸爸、妈妈愁眉苦脸的样儿,同样让我心里像油煎。自古忠孝不俩全,国运当头,孩儿我只能先尽忠了。好在袓上积得,有惊无险,捡回一条命的同时,还火线立功。听说立功喜报送至家里时,全家人才兴奋得流出喜悦的泪花。战后,我送伤员回家时顺道探了家,奶奶依然满鬓银丝但精神矍铄,爸爸身子骨结实一脸憨态,只有妈妈显见得目光黯然容颜起皱了。随后的这么多年,我的命运似乎成了妈妈一辈子的心病,只要提往事,妈妈就噙着泪水说,小时你被部队的马车冲撞过,虚惊过一场;上山下乡当农民也苦了两年;去部队吧却要上战场,险些就丢了命,四兄妹中属你遭遇最多。物事人非的今天,妈妈的牵挂,不由让我有凄楚悲切之感!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勤俭的人。从小到大,我都被妈妈的勤劳和节俭耳濡目染着。每天,妈妈默默上班,回到家里也是看着我们一个个端着碗走出厨房,自己则拿起扫帚扫完屋里扫屋外,或者端起盆子去西门外的河里洗衣服,等我们一个个都吃完饭了,妈妈才把剩下的饭菜盛出来,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然后洗刷完毕,又去厂里干活了。等一家人吃完饭自己再吃饭的习惯,妈妈坚持了一辈子。记得妻子曾经这样埋怨妈妈:年轻时什么都没有吃到嘴里,以后应该补一补了,可您竟然不知道好吃的东西香。妈妈就是这样,无论买回家多少好吃的,她也只是象怔性地尝尝。直到她摔倒后卧床,还是什么都舍不得吃。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似乎没什么像样的衣服,前些年妻子和女儿买给她的衣服,有些直到临终还舍不得穿。妈妈的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她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时奶奶健在,父母双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宽厚仁慈的人。少年时的记忆时常泛上心田,不由让人唏嘘。那亲疲于劳作,家中大小事宜一切奶奶做主,大至婚丧喜庆,小到油盐酱醋,一切都是奶奶说了算,父亲是个孝子,妈妈唯有点头附合。奶奶去世后,父亲权力更大了,家中事宜妈妈压根儿就插不上手,依然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十年前爸爸脑梗去世,妈妈带领我们依照老父意愿从简办丧,从此以后,我发觉妈妈也苍老了许多。在为人处世方面,妈妈从不告诉我该怎样怎样,但我分明从她的言行举止上读懂了礼仪孝道之真谛。我告诉我的妻子,妈妈从来不违奶奶的意愿,也从来未与爸爸有过争执。旧时的“三从四徳” 现如今是不便提倡了,要你孝敬公婆、递茶端水的也不至于,真心希望我们一家和和睦睦。妻子是有内涵的人,家教方面也称得上名至实归,从婚三十多年来,对我奶奶、爸爸妈妈就像亲人一般,从未红过一次脸,说过一句重话,就连我们的女儿在尊老方面也很让人宽畅。

妈妈的一生是一部曲折离奇丰富多彩的大书,足够我们一辈子阅读,一辈子学习的。

——写在妈妈两周年之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