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爆款产品,除了会找“痛点”,更要会挠“痒”

本文选自著名企业咨询顾问舒瀚霆博士的《瀚霆研习会》

谈到产品,大家都会把“痛点”挂在嘴边。但其实,找到痛点,解决的大部分仅是客户的刚需,却未必能让人心动。,除了“痛”,还要“痒”。痒,才能让人产生快感,欲罢不能。

“痛点”和“痒点”的关系,就像是金字塔的架构搭建:痛点是底端,是必需品,是蛋白质和水,能让人免于饥饿;痒点才是顶端,是美味,让人心动,让人神往。

我们来举一个栗子:

一个人做服务美国旅游购物的APP,那么用户痛点是:到美国旅游,购物不可避免,但是人生地不熟,一方面担心买不到好的,另一方面担心被宰。如果他的APP这样设计,第一个页面一看,是一堆LOGO的列表:兰蔻、Dior……这就是只关注痛点,不体会痒点的表现。

没错,当客户需要购物的时候,这样的页面确实可以帮助客户,但是却达不到客户一看这个APP就有购物冲动的效果。如果打开APP第一眼看到的是这样的:“传说中的XX就在你身边1公里”、“国内买不到的XX”、“气死闺蜜的XX”,或者是满眼令人砰然心动的商品图片,觉得不买就亏了的中外价格差以及还有国内找不着的优越感……看了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痒点。

要想客户心甘情愿掏钱,必须要挠得他们心里痒痒,情不自禁。

痛点就像是白开水,渴了大家就有需要。但是,很少有人看着白开水就有喝的冲动,因为它不能让人心里痒痒。而且,当有了别的替代品的时候,比如说酸奶、可乐。有了别的选择的时候,白开水就被抛弃了。而痒点就像毒品,会让人产生严重的生理与心里依赖,会成瘾,会时不时就想起了要去体验一把。

十年前互联网创业的草莽阶段,大家基本上只抓痛点就可以了。但现在,有痛点没痒点,就没有竞争力。痛点,可以解决客户的暂时需求,属于物理层面;痒点,能够让客户重精神上产生依赖,属于精神层面。所以,痒点更加能够加大客户的粘性。

好了伤疤忘了痛,痛点也许是良药,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客户时刻都在病痛之中;只有痒点,时不时挠挠,可以让客户全身酥麻而不能自已,即使剁了手也心甘情愿。所以,产品能够解决客户痛点固然是好,但是能戳中痒点,那才是高招。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是活在未来的。

更多瀚霆独家观点,更多企业家成长经验独家分享,尽请热情关注我们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