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节奏与感悟是怎样被时代异化的?|《生命·觉者》郦波

《生命·觉者》系列,

讲述对生命解说最具多样性的观点。

本期对象:郦波

生命的节奏与感悟是怎样被时代异化的?|《生命·觉者》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

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

国际华文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公开课讲座教授,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

《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文化嘉宾,

致力于中国古诗词的推广,微博粉丝百万。


专访郦波第一期精彩对话:

一、“睡觉”这件事,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梁冬老师

到底什么是“觉”?“觉(jue)”和“觉(jiao)”是不是等同呢?与郦波老师相识的时候,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中国士大夫精神的澎湃力量。

郦波老师

当时聊到您做的一个关于睡觉的项目我非常感兴趣。《说文解字》讲睡觉是:“睡者,坐寐也。”现在我们提到睡觉,肯定是要有一张床躺下来睡吧,古人说的“睡”这个字的本意,是坐着睡。

“眠”的本字是一个目加一个民,“眠,息目也。”而“寐”这个字,一般古诗词就把它简单的当作睡觉,但《说文解字》讲:“寐者,末也。”

“睡”是坐着睡,那“寐”就是躺倒睡了,它们代表的睡眠层次不一样,“寐”称作是“睡而不眠”,躺下睡但是不闭眼睛。

还有一个表示睡觉的字“寝”,这个是指神的睡眠方式,一般帝王去世之后会修建“陵寝”,就是说他永远睡去了,升天了。“寐”是指倒头就睡,这是奴隶的状态,一天劳作之后非常辛苦,然后倒头就睡。但他明明是闭着眼睛睡,为什么说他睡而不眠呢?

“睡”这个字讲的是贵族,坐寐,眠要息目,眼睛要关上,不是简单的闭上眼睛,而是眼睛不对外了,是对内,“照见五蕴皆空,因观而照”,这叫观照,这种睡,是对心灵和身体非常好的滋养。

生命的节奏与感悟是怎样被时代异化的?|《生命·觉者》郦波

所以,“睡觉”的“觉”是指沉睡进入醒来的一个状态,而这个《觉者》的“觉”,也就是“觉醒”这个词,“觉”和“醒”在《训诂》里又不一样,沉醉之后神智渐渐清晰叫“醒”,而“觉”是沉睡之后醒来,所以《说文解字》引申出“觉”的一种深刻的内涵。

“寐”是指奴隶阶层劳作之后,倒头就睡;而贵族是有闲阶层,他们掌握社会资源,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需要修养和修炼,所以叫“坐寐”,也就是坐着睡,其实就是静坐。

静坐之后的“觉”,是通过感知和体验,认识到深刻的真理与规律,在《说文解字》中说:“觉者,悟也。”就是你不回到自己的本心去,打开内在的精神世界的话,根本不叫“觉”。

只是对外界的信息有了解,或是看了一些微信公号的文章,说得好像头头是道,但是没有在内心世界里面达到观照的层次,不能叫“觉者”,因为没有“悟”。

二、理性的精神

郦波老师

其实,儒释道都讲静坐,而且是放在非常重视的位置。禅宗叫禅坐,道家叫打坐,儒家是第一个讲静坐的,在《尚书》中就有提到了。

静坐最重要的法门,是《大禹谟》里面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静坐的最高状态,当然也是人生的最高状态。

“人心惟危”就是因为环境所迫,人的心绪、情绪、情感不由自主,奔腾万状。

马克思当年提出了第一个异化物——金钱,今天第二个典型的异化物出现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创作之初,它的技术原点叫超文本链接,它希望你点开一个链接,能够迅速导入下一个链接,所以这种模式,虽然使得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变得非常方便,但是我们却养成了碎片化的获取方式,阅读方式,以及各种碎片化的习性,碎片化的情绪表达。

生命的节奏与感悟是怎样被时代异化的?|《生命·觉者》郦波

最可怕的就是碎片化的思维习惯,如果全民如此的话,还会导致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素质的下降。

如今中国的家庭教育,所有的父母都会有一个感慨,孩子上学之前,所有的妈妈都是淑女,孩子上学之后,尤其是孩子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淑女变成魔女了。其实是教育方式有问题。

理学以来的书院文化,主要有两种上课方式:讲会制和会讲制。它其实非常像现在我们的学术会议,进行思想碰撞。当时的辩论非常激烈,为了求真知嘛,第一天辩论,朱熹的脸色就变了。朱熹和陆九渊谁也说服不了谁,辩了三天不欢而散。

过了两年,陆九渊的父亲陆贺死了,陆九渊就到庐山白鹿洞书院,想请朱熹给他的父亲写墓志铭,然后朱熹就说,难得陆九渊大师来,给大家讲一课吧。陆九渊当仁不让,就讲了一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完很多学生痛哭流涕啊,然后朱熹起身拜渊执弟子礼说:“熹与诸生不忘先生今日之言”,以此成就了非常有名的“白鹿洞讲义”,这个故事中就体现了大师的胸怀和理性的精神。


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生命的节奏与感悟是怎样被时代异化的?|《生命·觉者》郦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