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电动车应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不能只让消费者买单!


最近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最多的烦心事,莫过于电动车治理了,有的电动车,已经查处,有的连手续都没有地方去办。现在各个城市都出台的法规,治理电动车,路状也得到了显的改善,面对交警的执法,有些市民一脸茫然。

电动自行车因其造价不高、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等优势,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车辆。据统计,一个省会城市现有电动自行车约300万辆,且数量仍在增加。

但是,电动自行车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许多问题,成为一支不得不整治的交通“大军”。日常生活中电动自行车占道行驶、任意停车以及闯红灯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扰乱道路交通秩序,而且也带来诸多交通安全隐患。

令广大车主心烦的还有电动自行车任意占道问题。“经常会碰到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慢慢悠悠行驶的情况。”“在后面按喇叭,骑车的人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该怎么骑还怎么骑。没办法,我只能到开阔的路段再超车。”

“第一次听说用自家电动自行车载自家人还要受到处罚。”一名市民对交警的这一执法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此举太苛刻了。既然不让载人,干吗要生产出来座位,面对质疑交警也答不出来。这种态度在“电动自行车大军”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只是电动自行车,还有电动自行车使用的电池、充电器等,都存在巨大的火灾隐患。”相关砖家说,另外,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在出售商品前拆下电气保护器进行再次销售,使得电动自行车在被购买时就已埋下了安全隐患。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等原因,电动自行车的身份界定一直处于模糊地带,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上牌管理则是从侧面给电动自行车一个合法身份,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目前治理电动车,出台的都是地方法规,各地的执法标准也不一样。建议给市民一定的缓冲期。其次由交警、工商、质监及行业协会等各部门或组织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可以出台相关准入制度,将那些没有取得生产资质、销售资质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纳入‘黑名单’,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上减少三无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超标产品等进入市场。不能让不能上牌的电动车,让消费者买单。对此,你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