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摩资质”就是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近日电动车行业围绕电摩资争论不休,电摩资质能否挂靠,能否异地生产已经行业焦点。摩企资质管理更加严格,审批更加繁琐这也成为不争的事实,电动车关于挂靠和异地生产问题尚未定论,但确实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为了自己利益制造恐慌,而加重摩企资质的办理难度,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雅迪、新日、台铃、爱玛、绿源、绿佳、绿能、赛鸽、格林豪泰等很多电动车企业已经申报和已获电摩资质,虽然电摩资质管理更加严格,但对已经申报和已获企业影响不大,相信这些优质企业会带给大家更多优质产品,在电摩发展道路上做出更加卓著的贡献!!!

“电摩资质”就是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2018年7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北京召开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技术审查工作宣贯会。

“电摩资质”就是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卢山,原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郑贺悦出席会议。来自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等生产企业、检测机构以及行业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电摩资质”就是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瞿国春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汽车产业发展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期。部装备工业司和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编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推动管理改革、缩减审批范围、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和保障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车辆生产企业、检测机构能够切实加强产品安全质量和生产一致性管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节能环保性能。

“电摩资质”就是未来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卢山在讲话中表示,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将贯彻落实苗圩批示精神,认真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的工作任务,扎实做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技术审查、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双积分管理等各项支撑工作,加强与生产企业、检测机构、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汽车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宣贯会共分三批,对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产品准入审查、生产一致性管理、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等工作的最新要求进行通报和解读,对相关企业在《公告》申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答疑解惑。

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准入许可后,车辆生产企业方可以生产、销售相应的车辆产品。

车辆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获得批准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所载明的内容进行生产,保持生产一致性,承担车辆产品一致性主体责任,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与申请准入许可的车辆产品技术参数一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已经取得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其内部成员之间可以共享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在申请车辆生产企业准入许可时,对准入许可审查要求予以简化;其某一成员取得许可的车辆产品,可以委托取得同类别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的其他成员生产。

对于已经拥有电摩生产资质的企业和3C认证的企业来说,未来将迎来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实力强大的一线资质大品牌沿着藤蔓目标坚定地往上爬,实力微弱的中小企业以及杂牌厂家只能远远看着观望品牌企业稳进地登顶,摘取“电摩”这块胜利的果实并大快朵颐地享用!

对于电动车经销商而言,要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做出应有的判断,首先是当地对于摩托车是否上牌上路的问题,如果摩托车被禁,那么不管有没有摩企资质都跟你没有关系。你只能选择国标电动自行车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