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販賣焦慮轉而販賣情懷就高尚了?

有一個簡單的事實:雞湯和反雞湯,都是流量巨頭。互懟自古就是最便捷有效低成本的炒作。

新媒體發展到現在,作者們的目標越來越明確了,就是一個詞“販賣”。向念舊的人販賣情懷,向年長的人販賣青春,向中年男人販賣油膩,向偽勤奮者販賣付費知識,向所有人販賣焦慮。

販賣焦慮這一招堪稱是無差別攻擊,因為你不論處於什麼階段,總有想得而不可得的事兒吧。本來是大家努力生活就夠了,可是他非得三天兩頭刺激你,又不提出實際的解決辦法,只是讓你徒增煩惱,實在是耍流氓!

君不見,在刷屏爆文感人的三觀中,彷彿大千世界人生百味都不復存在,只剩下非富即貧的二元對立:不高級就是low,不愛錢就是不努力,想平靜過一生就是貪戀安逸。

最近大火併被人民日報點名的就有“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面對這樣的毒雞湯,

網友用段子來消解:

溥儀3歲登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哪吒7歲鬧海,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王俊凱17歲身家過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曉夢18歲成為道家天宗大師;

扎克伯格34歲身家4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比爾蓋茨60歲身家5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李嘉誠90歲身家2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於是乎,之前販賣焦慮的先收割一波十萬+,領袖發聲後轉而販賣情懷“這芸芸眾生的平凡生活就該被懟?平凡就意味著被同齡人拋棄?憑什麼”表示並非每個人都有一夜暴富的潛質,醒醒吧,成功的定義並不單一,再收割一波十萬+,儘管客觀來看,這波操作吃相難看,但人家確實引發共鳴得到的就是真實的回應,有什麼辦法?怪大家蠢?怪社會現實?

莫怪……只是這成了一種盈利模式罷了,共鳴點便是利益點,而焦慮,才能刺激消費。

羅胖邏輯思維出書,封面上赫然寫著“我懂你的知識焦慮”,其內涵卻越來越明顯“我製造知識焦慮要你懂”,他一直說自己很焦慮,內容行業總是很焦慮,一直表示自己很冤枉被稱為“焦慮製造者”,或許更好的說法是,焦慮本來就存在,他或者他們只是出來加劇焦慮以獲得利益點。

有錯嗎?該封殺嗎?憑什麼呀?……就如同所有的商品都有銷售環節都要抓用戶痛點解決客戶需求及問題,人家販賣焦慮和知識也是合理合法合乎商業邏輯和程序的呀。

只是,行業熱起來時,難免吃相難看,良莠不齊……

只是,我們何必要別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說好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呢?

馮唐老人家有句話說的好“世上的事很多,歸根結底不過兩件:關我屁事,關你屁事”。

作為一個內容行業從業者來說,閱讀量、點擊率、內容收益自有他們的考核指標,離開工作迴歸生活,他們也是跟正常人一樣需要“吃喝玩樂”的人罷了;

對於閱讀者而言,明確自己想要的,掌握好自己的生命節奏,旁人的眼光跟我何干,這世界跟我何干,自己內心舒坦生活無虞還有段子看不也是極好的嘛。

願你看清這個時代,

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裡,

然後活出餘生的新高度。

本文……也是一篇雞湯,也是蹭流量。(攤手無奈)。但重要的是蹭的姿勢,曲意逢迎劍走偏鋒還是凌然正氣?不存在的,獨行俠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