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在中國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經過幾千年的天災人禍,而能夠把古城完好保存下來的名城則為數不多。

10: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壽縣古城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佈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甕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有“歪門邪道”之說,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與城牆有密切關聯的“舐犢情深”、“劉仁贍死節守城”、“當面鑼對面鼓”、“門裡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傳說,伴隨各城流傳至今。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9: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

城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荊州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後成為江陵縣治所,出現了最初城廓。經過三百五十多年的風雨,現存的古城牆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築。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8: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約5萬人口,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雖歷經滄桑,仍保存完好。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的石板小巷,溝通全城。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璧輝門”,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曾是出城的唯一通道。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7: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

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東西寬約1000餘米,南北長約2000餘米,南北縱向有三條大街,東西向有五六條小巷。城內房屋皆土木結構瓦頂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鋪設而成。大多數街道有引自蒼山的清泉水流淌。古城方圓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門樓以及四座角樓。城牆四面設有四道城門,即東門洱海門,南門雙鶴門,西門蒼山門,北門三塔門。城外有護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內保持著典型的棋盤式結構,南北城門對稱,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城池的佈局為棋盤式,南北城門相互對稱,而東西城門相錯,南北有三條街,東西有六條街構成了大理城主要道路格局。城市的中心偏西,南北軸線不居中,形成了西重東輕的城市佈局。而東西城門相錯,是採用了白族建築中的“東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則。

大理古城是人類文化遺產最傑出的區域之一,地處邊疆,民族文化濃厚,是國家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人工與自然融合”的景觀風景營造的方法及傳統的城市景觀規劃建設思想對中國現代建築營造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6:商丘古城

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現存商丘古城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雖然歷經戰亂,但保存得基本完好,為全國少見的古城遺存。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範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

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東門偏南,西門偏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商丘古城是歷代先民們智慧累積的創造,更是“象天法地、順天應地、取法自然”思想的應用,其目的就在於創造一個“天人協調、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萬年永固。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5: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於秦朝,源於隋末汪華遷郡治於歙縣烏聊山下,內有子城,外為羅城,東北倚斗山,東南烏聊迤邐,揚之水順城東北而西為練溪,環繞東南隅而下歙浦。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建於明、重修於清的歙縣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4: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

古城的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築群體,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閬中古城立於山環水繞的穴場吉地,其建築佈局,也嚴格遵循風水穴法規劃佈局。閬中山環水繞而擇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樓,以應風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內其餘街巷,均以中天樓為核心,以十字大街為主幹,層層展開,布若棋局。

閬中古城是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更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3: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佈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經絡設置有著曲、幽、窄、達的風格。麗江古城的格局是自發性的形成坐西北朝東南的朝向形式。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佈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麗江古城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2: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佈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遙古城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1:襄陽古城

襄陽古城位於襄陽市區漢江南岸,它南跨漢沔,北接京洛,地處要衝,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時為楚國之北津戍,東漢未為荊州牧治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襄陽城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城南北長約1.6公里,東西寬約1.4公里。明洪武初年維修古城時,漢水南岸北移,為使北城與漢水緊連,加強城東北角防禦能力,把城向東北擴展,遂使城周長達7.3公里,面積達2.5平方公里。襄陽城總長為7322米,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護城河最寬處250米。襄陽城共有六座大城門,即大北門、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襄陽城與仲宣樓、鼓樓、襄陽護城河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中華腹地山水名城。

金庸、馮驥才等專家學者給予了極高評價:“襄陽為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牆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這裡已成為內陸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汲取山水之精華”。襄陽城,地處中華腹地,居楚鄂西北,扼漢江中游,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史,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憑山之峻,據江之險,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襄陽城為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之說。​


中國十大古城,平遙古城僅第二麗江古城緊隨其後,第一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