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不媚权贵,打铁为生尚自然

嵇康,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聪颖博学,喜好老庄之学,崇尚自然,讨厌礼教的虚伪,生性刚直嫉恶。魏末任中大夫。

嵇康,不媚权贵,打铁为生尚自然


他的四言诗成就极高,风格雄健清远。思想新颖,住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在魏晋文学史上居有重要地位。然而,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命运却是那样悲惨而壮烈。

曹魏后期,司马集团逐渐控制政权,嵇康身为魏臣,又与曹室连姻,对司马集团濫用权力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他经常与愤世嫉俗的文人雅士饮酒高歌,咏诗抒怀,议论朝政,讽喻喻国事,对司马集团采取不配合的态度。这与许多曹魏旧臣,纷纷倒戈,攀龙附风,形成鲜明人格对照。

嵇康,不媚权贵,打铁为生尚自然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巨源,迷恋仕途,投靠司马氏,做了高官,他举荐嵇康自代,也算得上是一番好意。

但嵇康回复山巨源的书信中却婉转表示,自己尊老庄,“薄周孔”,“荣进之心日颓”,而“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拒绝出仕,并且表示与其永诀,从而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散文名篇。

嵇康因为生活困窘,只好以打铁维生。颖川贵公子钟会素知嵇康才学,特意前来拜访。嵇嵇康忙于打铁,没有理会,钟会认为嵇康有意慢待自己,怀恨离去。钟会后来在司马氏集团中官居要职。

嵇康,不媚权贵,打铁为生尚自然


东平吕安佩服嵇康高雅情趣,经常与之往来,把酒临风,终日畅谈,悠然自得。

后来吕安被他哥哥诬陷而坐牢,与之过从甚密的嵇康受到无谓牵连,也因因此被捕入狱。

钟会趁机挟嫌报复,在司马昭面前屡进谗言,一再编造说,嵇康言论放荡,毁诋经典,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卧龙,是帝王所不能容许存在的危险人物,必须除掉,从而“以淳风俗”。司马昭不加思索地表示同意。

闻知此讯,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不被允许。行刑时刻已到,嵇康“索琴弹之”,从容就戮,时年仅40岁。海内士人无不扼腕叹息,司马昭也顿悟而悔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