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拉碌碡的叫张须根,须根的俗名堪称大俗,叫粪坑。须根是河北石家庄赵县常信营村人,进了常信营要是打听粪坑,没有不知道的。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粪坑约莫70来岁,个头不高,人长得瘦小。他们村里是沙土地,不种庄稼,种梨树。20多年前,粪坑加入了前街的碌碡会,粪坑碰农闲时节或过年过节拜师学习和表演拉碌碡。耄耋之年的张三儿老汉是他的师傅,粪坑舍得吃苦,练就了一手拉碌碡的绝活。没几年就成了碌碡会的头牌,锣鼓一响,走在前面的必是穿红挂绿男扮女装的粪坑。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拉碌碡是流行在河北石家庄一带的民间舞蹈,剧情表现了一位旧社会的受气媳妇,在丈夫皮鞭下不情愿地干农活的情节。碌碡不会是石头的,而是用细钢筋焊成滚柱状,糊上绿色纱网而已。扮作受气媳妇的粪坑,只见他身着彩衣彩裤,涂脂抹粉,挽发髻、带红花,三尺长的长辫甩在脑后,脚蹬绣花鞋,翘起兰花指,三尺多长的辫子甩在脑后,辫子梢离地最多半尺,一条长辫就随着粪坑的腰身甩动,那扭动的身姿比个女人还女人。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粪坑身后是甩大鞭的,攥着一条一丈六尺长的大鞭,不停地甩,甩大鞭的叫郭入堂,他自然扮那小媳妇的“丈夫”。他右手执鞭,左手牵碌碡绳,一条长鞭,凌空挥起,指哪儿打哪儿,而且专打彩旦头上的纸花,鞭梢落处,落英缤纷,毫无悬念。粪坑必须与甩大鞭的配合默契,稍不留意,鞭子就会伤人。为练好拉碌碡,粪坑脸上、身上可没少挨鞭子。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拉碌碡场上,受气媳妇旁边还设计有两位浓妆艳抹的村妇,她们不时插科打诨,烘托气氛。表演中还有拉着碌碡上桥的桥段,是整个拉碌碡表演的“戏瓜子”。受气媳妇既要前腿弓,后腿蹬,身体向前倾用力拉碌碡,又要将不高兴的情绪宣泄出来,走一步退两步,走走停停。直到最后恼怒地将头上的长辫子叼在嘴里,跪爬到桥上将碌碡拉过桥去。此刻,场外的锣鼓点一阵紧似一阵,场外的叫好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我们驱车来到张须根家看他表演。他家住在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正好可以用作表演的场地。碌碡会的人早换了行头,化了彩妆。大鼓、大锣、铙等家伙一应俱全。长鞭连天响,鞭花落处惊起一团烟尘,锣鼓声声,似在催促拉碌碡之人疾行的脚步。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文武场的老人们就坐在树荫下,敲鼓的、打锣的默契配合,将一番一番的锣鼓击打得一阵紧似一阵。粪坑拉着沉重的绳索,走一步退三步地将碌碡拉上厚厚门板搭成的桥上,腾出一只手,将一团红红绿绿的纸花伸向一侧。就在粪坑将纸花伸出的瞬间,身后长鞭遥遥打来,凌空飞起的鞭子顿时抽紧了观众的心,鞭响处纸屑纷飞却不伤人,可谓扣人心弦。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常信营村的碌碡会至少有170年历史,平日除了过年在本村演出,也到友好村和一些庙会上演出。提起男扮女装这码事,粪坑解释说,早年妇女不肯抛头露面,害怕被人说三道四。再说,长鞭打花也有危险,女子们胆小,所以就由男子装扮。

中国舞不能缺少传统的“拉碌碡”,河北赵县有个男扮女装的碌碡张

“赵县能表演‘拉碌碡’的也仅仅剩下我们这个村了,眼下几个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再过几年就拉不动了,人们再想看也看不着了,你们应该好好给拍拍。”在我们即将告别这群民间艺术坚守者的时候,粪坑不无忧虑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