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关键词:兴趣 方法 素养 目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关于语文教学,我认为我之前所取得的成绩是让我感到羞愧的。虽然我的学生里有过满分作文和中考、高考满分,虽然我学生的作文常常发表,虽然我的学生都挺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但也正是因此,我才感到这些成绩令我羞愧。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苏玉杰博士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若只是上述这样的成绩便可以到处宣扬自己是优秀的老师,我觉得是对不住“语文老师”这个称谓的。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应该是能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能否让学生会学习语文,能否让学生明确学语文应该学什么,能否让学生明确学语文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让学生知道自己怎么样才能学好。简单说,就是要通过语文老师的指引和影响,让学生有“我要学”的浓厚兴趣、有“我会学”的个性化方法,有“我学会”的明确学习目标,有“我学好”的坚定决心和长远规划。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一个老师或是一个学校培养不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这个老师和学校便是不合格的!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回顾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感觉到自己有点悲哀了,因为我亲自教过的数届数千名的学生里面,鲜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若干年前我教过的学生也会经常回来看我或者想方设法联系到我,但交流中无不还是对学习语文一片茫然,讲过的方法并没有转化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学的好的有成就的几乎没有。曾经让我自豪但现在想来足以让我无地自容的事也常常发生:三年前教过的中考生,高考时又联系到我,希望我再给点拨一下;七年前教过的高考生,研究生论文要提交,居然又联系到我,让我再给润润色;十年前教过的不知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了(我兼职在西部高级职业学院和某民办大学带过大学语文),突然某一天又联系到我,说“苏老师,能不能再帮帮我,我孩子不知怎么学语文……”

学生在学习或者做学问上信任你是好事,但学生若是自己学习或将来做学问时还依赖你便是耻辱了!因此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的语文老师!

于是,我开始思考并决定实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计划了!这是对自己教和学的革命,这也是与自己失败的过去决裂,当然这不是为了完成国家的课题,这也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要做给人看,而只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完成的成长,一个积极的蜕变,也希望这是一个华丽的转身!

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立项后,研究者多了起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写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也成为各校和各老师喜欢用的短语;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了,“敏而好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太多了,但“学而时习之”不一定是(以后讲论语时单聊)!然而纵观近十多年的自主学习问题研究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我们是不是应该觉得“羞涩”呢,反正我是觉得很惭愧!早在十年前我的论文里好像就曾引用过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数据和研究论断,然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早把当年的思想忘却脑后了!不能总把责任推到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上去,我们得先好好检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跟施教者关系最为密切!施教者本身有没有自主学习能力?施教者能不能先从学习行为上成为典范?“行为师范”在自主学习问题上做到了吗?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对照着自己的学习行为,我倍加沉痛。从开始到现在,我没有学习语文方面或在语文教学方面浓厚的兴趣。原本自己学的是法律,就业不理想,又读了师范,为了生存和生活,忝列为语文教师。成为语文教师后的学习,要么是为了评级、职称,要么是为了镀金、标榜。当然我喜欢课堂,我喜欢学生,但打内心里说,我并非一开始喜欢语文,因为我也可以教英语和数学,甚至是物理和化学。原来教语文或者学语文只是一种生存或者生活的手段,只是一种职业,只是后来不得已才成为自己生命和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就像那年北京高考作文材料里的老计,有的学生在文章中一语见地,戳得人心疼:老计或许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伟大,他或许并不热爱大山深处,或许他并不热爱扳道工这份工作,甚或他自己也或许并不认为列车的鸣笛和他的坚守就是一种和谐,原本也或许只是一种生存和生活的无奈,只是这份无奈的工作成就了自己而已,换份工作或许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不希望小计也是这样,不喜欢的事情,成为了生命和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的确是值得悲哀的一件事。我们的学生尚且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而我们呢,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拿起语文教材或者说起语文教学来,没有冲动和激情,即使现在有了也只是一种职业病而已!如果再继续检讨“我会学”、“我学会”、“我学好”几个话题,则可能就更不敢再“好为人师”了!


于是,我开始思考并决定实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计划了,就从培养自己开始!这是对自己教和学的革命,这也是与自己失败的过去决裂,当然这不是为了完成国家的课题,这也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要做给人看,虽然也还是提的自主学习这一套,但我自己明白,这次自主学习的提出,是彻底的与过去告别,是完全地转变理念和实践,是小我的一个实验,是希望对未来教育的改革先做个尝试,当然,说着说着又大了,我宁愿上面说的什么也不是,而只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完成的成长,一个积极的蜕变,也希望这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又大了,还华丽转身,能转身就不错了,必须转身,不转身便没有出路!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一.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我们的学生,没有什么就业和生存生活的压力,但若是还和我们当初开始教学时的学一样,整天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这个过程将是很乏味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过程转化,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的第一步。

如何才能做到这个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允许用科学名词概念和空中楼阁式的课题论文,做实在的事,说实在的话,谈实在的方法,一定要知道我们从现在开始是教育的实践家,而且要做出色的教育实践家!

单拿语文来说,我觉得至少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欣赏评价找刺激。兴趣的产生,是需要最原初的刺激的。耳濡目染、门里出身等成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心理学上讲,要先进行感官的刺激。学语文的兴趣,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感官刺激呢!让学生看卡通漫画肯定刺激不了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看《甄嬛传》更是天方夜谭!当然这也要具体分年级,高三的学生看《甄嬛》或许能刺激到,但也不如看《三国演义》。我认为,初一及以下的学生看《动物世界》或者《人与自然》类的专题纪录片就可以了!那具有磁性的解说,配上精美的跳跃着的画面,应该可以刺激到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也不一定。

但从这方面入手应是对的,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给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都精心选一些可以刺激到其兴趣或者欲望的感官材料,不需要强调或过分引导这是培养学习兴趣,且看上几次再说。我想,这正如我爱人想让我下厨,天天让我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结果呢,我就喜欢上厨艺了,而且还喜欢评论美食了,有时还很专业一样!当然,这只是:我想!所以我们得做实验,我们得找学生实验,对于第一批参加我们实验的学生,我们应表示感谢,但第一批参与我们实验的学生也肯定会很幸福,因为学语文不再是学语文了,而是看语文、听语文,甚至是闻语文、尝语文,最后的感受就是:语文真好吃,啧啧,美餐!

2.自觉主动养习惯。好多习惯的养成一开始应是自觉的、主动的。就好像我们吃了一次好吃的食物一样,以后还想再吃一次,接连吃了几次不厌烦,便会养成喜欢吃这种食物的习惯。就好像我以前喜欢吃甜点,现在若不是吃出了胃病,我还会喜欢吃下去,尽管有胃病,看到甜点还是有些心动,只能强制自己别再上瘾。习惯就是瘾,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学语文的瘾给激发出来,那该是兴趣教学的多么大的成功啊!若是查字典、词典能成瘾,学语文不就是有兴趣了吗!如何让学生把查字典、词典的事养成习惯,成为嗜好,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比如自己的名字该如何理解,为什么要给自己起这个名字,查查字典、词典,再问问给自己起这个名字的人;然后再查字典、词典,直到深刻理解了自己名字的内涵并励志将其内涵赋予生命中去,让自己查找字典词典的行为和结果影响到自己。若是在翻查字词典的过程中有欣喜的发现和严肃的质疑,则会直接有利于成瘾。那么我们不妨为我们的学生每天找点可以查找的话题或者内容,来引导他们动手翻查字词典,既可以作为工具书去查找使用,也可以当做反面教材去引导学生质疑和批判。比如我有个学生曾经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俯卧”这个词的注解不准确,我看过之后差点笑掉大牙,词典上注解“俯卧”居然是“脸朝下躺着”!我笑完之后,就引导他质疑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准确的注解或者标点符号,结果他竟然还成为了一个现代汉语词典的“专家”,常常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试想,我们的学生或者是我们自己自觉主动养成了翻查字典词典的习惯,每天都习惯性地翻几页,一年下来,至少也得翻破一本字词典!字典词典破一卷,语文学习定好玩!

3.课堂形式应多样。上语文课堂乃至上所有课堂,若是形式单一不变或者顽固守旧地遵循“教和学”的模式,那学习兴趣是很难培养的。课堂当然是严肃、神圣的地方,但在神圣的地方,若是有了孩子,若是有了爱,就应该轻松活泼些,不然就不是孩子的课堂了,就成教堂了!课堂是严肃和神圣的地方,但不是说神圣和严肃的地方就一定要呆板、苦闷和乏味,课堂同样可以有笑声、有歌声甚至是放屁声。为什么要有放屁声,因为我想到了一个真实的经历,就是本人在中学时,有次教委领导来我们学校听我们语文老师的课,一段非常安静的默读时间,突然不知是谁放了个很细很长也很清脆的屁,同学们实在控制不住,就笑了起来,其实后面领导也都低下了头,有的明明就是捂住嘴在笑。但我们的语文老师脸憋的通红,笑也不是,批评也不是,一下子乱了方寸,原来背好的课都没有发挥出来。就连提前安排好的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都把背的答案忘个差不多了,笑着回答,不伦不类!这事自然不能过去,学校领导们笑着将笑着的教委领导一送走,语文老师便联合班主任还有学校的政教主任,对我们班来了个清洗运动,先是查放屁者,后是查先笑出声者,几乎人人惊惶不安,当时我是班长,因为要配合老师工作,把我愁得是好几天饭无味、夜无眠呢!后来怎么不了了之的,都忘了,但这事常常让我想起,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有不放屁的道理!其实放屁跟人吃五谷杂粮关系不是太大,应该跟人的健康有关。据说,不放屁的人倒是肠胃不太好。这可以在生理卫生课上好好讲一讲。还回头来说语文教学,屁事不小,可以毁了语文教学,但同样也可以成就语文教学。若不刻意地讲究教与学的形式,我们那节语文课完全可以由屁而有声有色地讲下去,不光可以讲描写,而且可以讲修辞,不光让同学可以提升阅读技能,还可以让同学掌握写作手段。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引导了,当然这需要语文老师有气魄、有能力和有涵养!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我相信“由一个又细又长又清脆的屁谈谈描写或其他”的一堂语文课,必然会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更相信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带着学生去踏青,亲自感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语文课堂比在教室里用苍白的语言给学生赏析“待到山花烂漫时”更能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相信在课堂上用惩罚的方式来解决学生不愿背书和不会默写的问题远没有到学生家里去看看学生的书都放哪里了或是和学生一起去公园里练水写大字更能解决学生不愿背书和不会默写的问题。


我们不能再一方面学着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写着相关“主张教育应该办到田间地头去,主张把学生放养,让学生亲近自然”的高深的论文,一方面又仍在教室里高声训斥学生:“不拼,你们拿什么和富二代、官二代去竞争?”我们不能再这样人格分裂着,我们必须革命,所以我们得从提升兴趣入手,来一个全新的从教到学的全方位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革命!

【专家简介:苏玉杰,中国问题教育学首席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负责人;中国国学文化传播研究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事超常教育的课题研究和问题教育课题及科研项目开发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