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投資數億攬客,景區遊客寥寥無幾太慘澹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陝西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遺產。 黃帝陵、秦始皇陵、兵馬俑等等,到陝西,必看的景點數不勝數。抖音抖火了一批城市,而西安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打卡景點還是因為視頻的內容,一時間,陝西訪問者飆升。

陝西西安:投資數億攬客,景區遊客寥寥無幾太慘淡

圖自網絡

小編想說的是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爆紅之後迅速過氣沉寂。說到底這個景點也是陝西為旅遊業的發展而精心建造的。看到它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一部影視劇《白鹿原》,這部影視劇也為這個景點增添了不少人氣。

陝西西安:投資數億攬客,景區遊客寥寥無幾太慘淡

圖自網絡

“非常古老和古老的時候,有一隻白鹿,白色的毛白色腿和白色的蹄,鹿角是清澈的白色.白鹿跳躍和跳躍像跑步和漂浮的從東跑到西原,突然之間消失了。人們突然發現,在白鹿走過的小麥突然長得很高,黃的幼苗變成了黑油的綠苗,整個原上和河邊都是綠色小麥苗。這就是白鹿原名字來源的原因。

陝西西安:投資數億攬客,景區遊客寥寥無幾太慘淡

圖自網絡

遊客稀缺的最根本原因是我覺得是這類的民俗村等太多了,供大於求,而且幾乎全都是複製袁家村,而且只是複製了餐飲街。各種餐飲街模式相似,單一格式很容易讓人感到審美疲勞。消費者主要是西安遊客,而且外省旅遊團很少。根本原因是早期缺乏足夠的規劃,缺乏中期的更新和市場研究。

造成各民俗村不可避免地爭奪客源,急功近利的爭奪“白鹿原”的文化資源。業內分析,各景區已投入數十億建設,回本任務太重。在重壓下,本地文化不可能體現出來。商鋪難以吸引投資,後面就容易來之不拒。結果就是到處都是各地小吃的大雜燴 。

所以我覺得旅遊+文化,只有充分體現當地文化,才能更好地吸引遊客留住。

也許正因為如此,這個3.5億元打造的文化村在爆紅之後過氣。在高峰期,每天有多達10萬名遊客,但現在遊客稀少。網民們也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陝西西安:投資數億攬客,景區遊客寥寥無幾太慘淡

圖自網絡

網友A:景點有很多小吃,各個地方的,甚至外國比薩餅。當地的特色菜較少,沒有什麼可看的。

網友B:基本上吃,喝,玩,沒有別的。一批古建築的外觀,卻沒有當地文化的靈魂。說什麼文化村,半點文化都沒感覺到,都是“錢錢”的商業氛圍。大老遠跑了過來,東西也不便宜。哪個城市沒有各地小吃的地方?下次也不會再去。

網友C:本地的西安人,只想說,該免門票的就免,看人家杭州西湖。

你到過那裡嗎?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