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時代第三位大帝是黃帝曾孫帝嚳,他對華夏族有什麼重大貢獻?

黃帝成為大帝之後,開闢了“五帝時代”(約前30世紀—約前21世紀)。

五帝時代第一位大帝當然是黃帝,第二位大帝是黃帝的孫子顓頊。

顓頊之後,黃帝的曾孫、顓頊的侄子帝嚳,擔任了第三任大帝!

蟜極的父親叫做玄囂,玄囂的父親叫做黃帝。帝嚳是黃帝的曾孫,玄囂的孫子,蟜極的兒子。顓頊是帝嚳的堂伯父。帝嚳的母親烏氏在窮桑(西海之儐)生下他,傳說烏氏因踏巨人足跡而有身孕,後來生下了一個男嬰。

這個男嬰生下來時很神奇,當即就能夠開口說話。這一點,男嬰的曾祖父曾經做到過,男嬰比他的曾祖父還要強大。具體的敘述是這樣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這是指黃帝的表現,說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說話了;可是,帝嚳還要厲害,他“生而神靈,自言其名”。男嬰生下來開口說的話內容是道出了自己的名字!

帝嚳是他的名字嗎?不。他的名字叫“姬俊”(夋),帝嚳是成年之後的別號。

五帝時代第三位大帝是黃帝曾孫帝嚳,他對華夏族有什麼重大貢獻?

帝嚳

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幾歲已遠近聞名(聞名遐邇),十五歲輔佐顓頊,得到封地名有辛(今河南商丘睢陽區),所以後來又稱“高辛”。帝嚳常住在帝丘(今河南濮陽),三十歲時繼承帝位後,遷都亳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

帝嚳的特點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智商高,品行好

“智商高”,在古籍中描述是“聰以知遠,明以察微”。意思是說:既有遠見,又能把事情看得很透徹。這是很了不起的,屬於高智商的人才有這樣的特色。智商高僅僅是指人聰明,作為統治者,最重要的是品行。帝嚳的“品行好”表現在四個方面:

1、非常注重個人的品德修養,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2、能夠做到仁德,還能夠保持威嚴,這是做君王的素質;

3、為人厚道,說話溫和,還能夠信守承諾,也就是誠信;

4、注意細節修養,不僅穿衣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場所,一舉一動都合乎時宜,不會給人不良的印象,因而,具有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很強的道德感化能力,即“其動也時,其服也士。”

帝嚳最大的功績,留給歷史的特殊貢獻是:無為而治,寓治國於無形之中

五帝時代第三位大帝是黃帝曾孫帝嚳,他對華夏族有什麼重大貢獻?

無為而治

帝嚳治理國家的理念是:和風細雨,不產生、不發生、也就不會有激烈衝突!用文言文表達是:“德莫於博愛於人,政莫高於博利於人。政莫大於信,治莫大於仁!”統治者首先要有高尚的品質,同時要誠實和溫和,講究信用,而且“普施利物,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知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所以,帝嚳在人民心中得到信任,就不會有對立和衝突的事情發生,社會就會很穩定。

在帝嚳高尚品質的感染之下,在統治集團內部,就不會出現品質差的不良之人,一定會出現品德高尚的人。在帝嚳家中,就出現了品質高尚的最高典型人物,那就是堯的出現。帝嚳實在日理萬機治國,以身作則教化萬民的同時,還能把自己的孩子們也教育非常出眾,這給中國後世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帝嚳的四個兒子,有兩位後來成為兩個朝代的先祖,有一位成為領導人物,有一位成為千古大賢、理想君王人物。

帝嚳不使用武力,而是教化和感化百姓,這是治國的最高境界。所以,在他的領導之下,沒有發生過任何軍事行動,沒有出現過叛亂,鬧事、外族入侵等事件,自然也就沒有打仗的事情發生。帝嚳成為第三大帝的時期,整個時代就是一個太平盛世的大好時代。

帝嚳除了是治理國家的高手之外,還在農業生存方面做出了貢獻。

在此之前,老百姓雖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藝畜牧沒有一個依據農時順序的認識,連這方面的概念也不強,因為畢竟是在人類幼稚階段的認識過程之中,所以才沒有對農作物時段順序的意識,很多時候會比較嚴重的制約農業發展,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不太高。

當時雖然顓頊曆法剛剛才製作出來,但正在完善和實踐過程之中,帝嚳開始注意到這一點,因而他才能夠“爻策占驗推算曆法,窮極變化,頒告天下”。他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之中,及時的將影響農時的農業節氣公佈出來並做到告知義務。

史籍《大戴禮記》有記載說,帝嚳安排人“夜觀北斗,盡觀日,作歷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觀北斗四時指向,以定是令;觀天干以定周天歷變”,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事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帝嚳治歷明時,“教民稼穡”,使農耕文明邁入了新的時代。

除了農業生產之外,帝嚳敏銳的抓住當時出現的最有前途的銅礦開採。從顓頊大帝時代開始,已經進入到陶器文明與金屬文明的過渡時期,不過,當時的銅製品大多是隕石,是直接應用,還沒有進入金屬冶煉。到了帝嚳時代,不斷髮現和創造,逐步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古籍記載了帝嚳命臣下鹹黑,率眾去到峒山(今河南新鄭、滎陽至鞏義一帶)去開銅礦經過冶煉再鑄造出銅器。由於開採量很大,峒山被開掘成空峒山。因此,

帝嚳被尊為金屬(銅)冶煉的開山鼻祖

五帝時代第三位大帝是黃帝曾孫帝嚳,他對華夏族有什麼重大貢獻?

青銅器

所以,在帝嚳統治的時代,不僅社會安定,農業發展勢頭良好,手工業經濟開始創造財富。

帝嚳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最後,第三任大帝帝嚳,留給後人一張履歷表:

本 名 姬俊(夋)

別 稱 帝嚳

字 號 高辛氏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之五帝時代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 生 地 窮桑(西海之儐)

最早封地 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一說是出生地】

出生時間 約公元前2480年(一說:公元前3380)

去世時間 約公元前2345年(一說:公元前3345)

主要成就 “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無為而治,寓治國於無形之中、設立並依照二十四節氣發展農業生產、創造性的進行金屬(銅)冶煉(成為開山鼻祖)等。

陵 寢 今河南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集(一說河南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之秋山)

五帝時代第三位大帝是黃帝曾孫帝嚳,他對華夏族有什麼重大貢獻?

史記

《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帝嚳資料(全文):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山海經》等古籍之中,還有不少關於帝嚳(帝俊)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