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2018年7月8日,常青藤计划2018在京举行媒体发布会。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常青藤计划总策展人康剑飞、盛葳,中青策展新锐王麟、宋振熙、苏磊出席了发布会,并与在座媒体分享和解析了常青藤计划2018的主题、内容及全新的展览建构。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发言

首先,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与两位总策展人康剑飞、盛葳一起回顾了常青藤计划创建五年以来的历程:2014-2015年,常青藤计划以年展的方式实现对青年艺术生态的横纵向的概貌研究;2016-2017年,年展升级为“天津青年艺术周”,以年展为核心项目,新推出创客项目、青年策展人项目、行走项目等,并将青年策展人项目固定为常态项目,将关注视野拓展至青年策展人群体;2017年,在东疆国际艺术中心落地YAC青年艺术社区项目,打造一个涵盖艺术家创作、驻留、展览、交流等功能的共享社区,实现各个青年艺术子项目间的协同联动,为青年艺术群体提供更多维度的发展助力。回顾中也有剖析和讨论,也正是基于项目四年来发展的经验与思考,才有常青藤计划2018发展进入第五年的一些改变。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中央美院版画系副教授、常青藤计划2018总策展人康剑飞发言

2014-2017年间,常青藤计划年展项目先后采用推介人推荐、网络报名及二者结合等方式,无主题、媒介限制地征集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起了资料详实的艺术家数据库,与近400位艺术家实现展览合作。2018年,常青藤计划旨在更加有目的性地进行一些更为聚焦和深入的话题探讨,引导青年艺术群体摆脱创作的精英化、概念化,将思想经验和感知社会的体验更多地融入作品,赋予作品更为广阔的文化深度与精神高度。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美术》杂志副主编、常青藤计划2018总策展人盛葳发言

在两位总策展人看来,年展不仅限于一场展览的呈现,而是希望发起大众的对话,吸引来自各领域文化学者的参与,针对展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延展出一系列学术论坛、讲座、出版、公教活动等。纵览过往几年的征集,作品的感染力和公众参与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期待今年能在征集阶段借助青年策展人的力量,挖掘收集时下最具共时性、同理心的当代泛象,将其当作社会镜像的映射去制定主题,有策略性地寻找到观念契合、积极回应时代的青年艺术家加入进来。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策展人王麟发言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策展人宋振熙发言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策展人苏磊发言

面对新兴科技对未来的再造以及两极分化的现实论调,年展总策展人康剑飞、盛葳提出“永生市”概念,王麟、宋振熙、苏磊则以此为主线,策划出各有所向的展览版块——“奶嘴乐园”、“神祇重装”、“乡关何处”,并通过版块间的有趣关联,给出人类前景的3个平行预想:当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从彼岸观望到此岸共处,以命运共同体来承载技术垄断的人类族群,是在大众文化的疯狂消费中娱乐至死、麻木无感,还是以宗教般的热情致敬崇高与荣耀,抑或是走向一种新生物的原乡构建?在三位分策展人的对话中,科技迭代所驱导的未来选择或许不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而是杂糅复合的多元景观。他们试图联手艺术家以人类学图景的图像“造梦者”身份对过去、当下、未来业已引发或即将触发的生态及生活日常进行前瞻排演,造梦的背后蕴含着对新技术改变人类文明进程,重构欲望感知和理性思维的反思警示。

从发布会上策展团队所透露的信息,可看出本年度常青藤计划天津青年艺术周及年展项目的策略转型:敏锐地捕捉到智能科技冲击传统美学的艺术新象,尝试借由年展主题的拓展吸引各行业的前沿学者共同就人文焦虑、技术恐惧等问题切磋碰撞,创造艺术之外的知识文化生产,并对展览活动的社会有效性和公共体验性甚为重视。正如技术向艺术边界发起挑战,却也赋予艺术灵感。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2016年,天津青年艺术周系列艺术活动正式启动,两年来, 艺术周活动积极寻求与区域文化资源的联动合作,探索贴近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脉络的,极具当代性、实验性、观念性 的多层级展览运作模式,最大限度缔造青年艺术群体跨界发声、全方位展示自我、与公众和市场平等对话的交流展呈平台。

2018年,天津青年艺术周发展进入第三年,将深化“青年艺术家年展”项目的核心主导地位,辅以与主题相关的学术论坛等活动。首度将关注“青年艺术生态”的学术视野拓展至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就新媒体、消费时代下技术飞速发展诱发的人文焦虑和艺术范式的更迭等热门话题及现象进行艺术 手段的重构与表现,并组织策展中青力量组建策展团队,集中协商研讨,共同商定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核心命题,从“科技”出发,指向明确地召集青年艺术家群体、泛学科文化研究者、硬科技新锐等多学科前沿从业者,共同挖掘、探讨科技、人文、艺术生产间并置共生的逻辑关系,并生发出艺术现实之外的问题意识与普世思考。

2018年天津青年艺术周旨在通过艺术展览、学术论坛、特别展览项目等,实践不同维度的“对话”,形成视觉展览为基础,资源互鉴、学科跨界的艺术文化活动综合体。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青年艺术家年展是“常青藤计划”的常设核心项目,年展的目的在于发现、培养、推广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关注青年艺 术生态下青年艺术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已成功举办4届。

2018年,该项目打破往届无主题限制的征集模式,以“总策展人(知名策展人)+策展人(青年策展人)”的结构组建策展团队,并通过协商讨论提出核心概念“Immortal City 永生市 ”,以三个围绕主题各有所向的策展版块,召集创作观念彼此契合、互为逻辑的青年艺术家,共同打造集科技、人文、艺术为一体的三个“平行世界”。

展览旨在借由艺术呈现科技高度发展、消费娱乐尘嚣而上的时代,技术介入生活与艺术而产生的泛人类学视觉图景,并通过版块间的策展关联,分别诠释消费、互联网信息、科技、 娱乐等对人类生态及生活日常在过去、当下、未来业已引发或即将触发的表象流变和内在变革,从而唤起人们对所处现实的警惕思考和关乎人类灵魂、信仰、意义、价值的重思。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从神话到现实,人类对永生的渴望层出不穷、交替上演,从丹药炼制到仿生器官、基因克隆,从木乃伊复活到星际旅行、 思想数据,人们前仆后继、乐此不疲。永生不但显现为生理层面的理想,同时也表现为日常生活的现实,正是因此,“永 生”的信念创造了“时间”与“历史”、“仪式”与“信仰”、 “种族”与“记忆”、“艺术”与“博物馆”、“知识”与 “图书馆”、“科技”与“乌托邦”……作为其表征的图文记录、物品收藏、思想创造,无不孕育于寻求永生的目的与 进程中。如果肉体不能永恒,总有某种形式能成为新的载体, 但或许,永远也不会有永恒,一切终将烟消云散。

科幻小说为人们提供着截然不同的前景,悲观者看到未来社 会底层中人类对基本生存资源的无限渴望与亡命争夺;乐观派则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完美新世界,时间停滞、历史终结。 但今天的现实却是,我们在灯红酒绿中大快朵颐,愉快享受 大众文化带来的新鲜与刺激,仿佛及时行乐便是天长地久。 或者将明天押注于一日千里的新兴科技,以宗教般的热情致 敬它可能带来的崇高与荣耀,将自我再造为新神。然而,如 果神也无法永生,谁来为人类树立纪念碑、建造博物馆?在世界的尽头,我们和一切都成为标本,新的实验重新展开, 既是回到原乡,亦是开启乌托邦。永生很残酷,也同样娇妩。

明天,人类将变为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更好的生存,人对于欲望 的迷恋是永恒的。欲望是人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根本动力, 如何快速而低成本地满足人的欲望成为消费时代“权利”与 “资本”研究的核心议题。

电视出现之后的消费与娱乐主要集中在如何占有和消耗人们时间的“注意力经济”上。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因资本的带动而不断变动和扩大,因此,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急剧加速,大量的肉身愉悦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轻而易举地获取。PC端时代,电子娱乐还仅仅是部分青年人的专属,而 手持移动互联终端的发展则将所有人一网打尽。信息的爆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似乎我们了解得更多、涉猎的范围更广、 知识更全面了,而事实是,永不间断的消费将我们的时间打碎,使我们再也无法进行任何深入的思考。

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奶头乐”( tittytainment) 理论,世界上大 部分人口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填满。“奶嘴乐园” 将呈现我们被无形之手所支配的欲望以及转瞬即逝的临时性 消费的过度刺激。展览中艺术家及其创作,有助于思考我们 是否已经进入消费娱乐文化为我们自身所创造的牢笼?我们 的生活是否已被机器所重塑、被媒介所俘获?

还在期待媒体和大V代替我们思考,给出专业而权威的答案吗?在我们日常生活视野中的信息,绝大部分都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对我们没有一丁点儿价值,但我们还是在不断地 点击、翻阅、观看,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人们唯恐落伍, 然而,欲望是否真的得以满足?抑或只是时间的消耗与获胜的幻觉?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近十年的人类进程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科学-技 术”,一是“娱乐-消费”,两者背后的本质问题是资本的 问题。面对资本的讨论,学者们大多需要回到马克思的大资 本论讨论中,回到建构一个西方“左”和“右”的理论关系 中。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在瓦解了“信仰-真实-存 在”的史实之后,大可以回到资本的反面,找到一个讨论资本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回到原初的人类文本中,找到一些新的视角。

希腊神话构建的文明叙述是一个人类讨论自身很好的脚本, 希腊人的论述在我们当代有了一个新的版本,折射出一种无 比贴切的世界观。由此,我们将面对希腊神话中“第三代” 神祇的故事,即奥林匹亚山上的12主神的线索,进行文本更新,整个神祇的世界将出现一次新的“系统重装”。众神唯 一的期望是隐匿在人间的先知之神普罗米修斯,等待和寻找他的归来。但这种“归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等待 戈多”。

当下资本所重新建构的信仰问题,将以荒诞和沉重的方式显现出来。在娱乐消费、技术恐惧、伦理崩塌的现实中,表达一种对原始文化的重新向往。通过这一理路,或许我们能够找到一条解决当下问题的路径。神祇的世界在这里如同“系统”一样被重装、升级,而每一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将成为神祇献给人类新的“装备”。通过这些作品去了解他们的权 威力量,感受他们的存在。反过来,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些“ 重装”来反击新神,迎接普罗米修斯的归来?

常青藤计划2018|硬盘还是涅槃?欢迎来到永生市!

“乡”是故土、家园,但在今天,她却并非是土地的延展, 而是根性、起源的继续。这通常类似于本质主义者希望建立 的稳定持久的系统或概念。然而,我们是否能以同一根性的 态度,来应对处于巨大变动中的科技、经济的和人文世界? 在今天和未来,我们如何技术地、文化地在一个网状的系统 中共存呢? 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系统独立运行的能力,市场正在重新 构建自己的文本,并取代由神话和理想组成的公共剧本。艺 术将再次在文本和类型学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新的 形式和主题中汲取能量。艺术家在个体和文本系统之间探索接口的实践,成为了主体性变革的先驱,也成为了当代的文化标本。

这些实践一方面发生在个体与系统之间。艺术家将知觉作为材料,与系统内在的标准化模式间建立接口,就如同将个人 的主体性直接种植在文本系统内在的逻辑中,在根性上的直接书写,让彼此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的暴涨,在身处文本内部的个体之间形 成了模糊炙热的文化的熵环境。这让人想起后现代主义诞生 时期,媒体和文化工业产品成指数级增长的年代。在混沌扩 张的时期,图像、符号、交互技术为争夺对于个体控制而形成所谓的杂交、混合,以及彼此间的克里奥尔语化。根性化 的艺术必然超越时间和传统的逻辑序列,具备融合的特性, 如同一种敏感的充气材料,容纳人类的不同行为。如同利奥塔所说:“适应现代主义的变化,也就是适应一个全球化的人性空间的重建。”

常青藤计划2018年度展览报名征集

报名时间

2018.07.08-2018.07.31

报名通道

常青藤计划官方网站 www.ivyart.com.cn

报名要求

与年度展览主题——永生市Immortal City观念契合的青年 艺术家及作品,

作品门类及表现形式不限。

最终由策展团队 根据主题、作品、场地等因素综合决定是否入选。

《库艺术》十年抽象研究文献图书现正火热发售中

  • 十年积累,涵盖批评家与艺术家抽象文献内容

  • 300多页特种纸全彩印刷,带来极佳阅读感受

  • 内页含影像内容,通过扫码观看艺术家现场访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