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價格戰等多重夾擊下,化妝品專營店會被淘汰嗎?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一位入行十多年的化妝品店店主M(化名)用“雞肋”來形容金華地區化妝品零售當下的狀態。

“其他地區我不清楚,金華市場就是這樣,開店已經沒錢賺,但這麼多年投入心血,也撤不出來。”電話裡,他的語氣沙啞而無奈。

“金華的化妝品店確實很難做,利潤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我們店開的時間長,老客比較多,還能撐住。其他有些店開了半年、一年就關門了。我們做了十幾年,放棄也可惜,就只能混日子。”金華秋濱街道韓束妝業化妝品店的店長吳雪娟也唯有一聲嘆息。

這陣涼意從何而來?答案非常淺顯:惡性價格戰。

百貨專櫃與化妝品店的撕咬

銀泰百貨,是金華比較大的百貨商場。在化妝品專櫃渠道中,銀泰百貨和金華第一百貨幾乎平分秋色,只不過兩者引進的品牌定位有所不同,銀泰以佰草集、自然堂等國產品牌居多,而後者則以迪奧、雅詩蘭黛等高端品牌為主。

在消費升級、價格戰等多重夾擊下,化妝品專營店會被淘汰嗎?

在搞活動促銷上,銀泰向來是積極踴躍的。從節假日大型活動,到平時週末小型優惠促銷,次數日漸頻繁,折扣力度也越來越大。

去年,銀泰連做了兩場滿600送600的活動,這是我們(化妝品店)的供貨價。他們是有利潤,但我們沒有。”活動促銷,是百貨專櫃衝刺銷量屢試不爽的絕招。但其本質,仍是非常低端的價格戰。

傾城靚妝是金華一家老牌化妝品店,在談及價格戰時,它屢次被其他店主點名。“傾城靚妝也是常年做活動,滿200送100、買二送一,其實就是在跟百貨競爭。但它利潤壓得那麼低,而且一年店面租金都要七八十萬,完全是自殺式發展。”

唐三彩是全國百強連鎖之一,其金華西市街店的店長蔡欣表示,和百貨在同一個品牌上競爭時,確實有衝擊。金華的百貨渠道品牌多,促銷活動也多。以前唐三彩不會經常搞活動,但現在也開始做每月常規活動,比如爆款面膜128元一盒,買兩盒180元,或者低價換購等。“搞活動會讓顧客觀望,每天都有顧客進店問產品價格,可能感覺沒達到心理預期,就會說等活動的時候再來買。

張建英是金華銀泰百貨歐詩漫專櫃店長,她坦言,現在專櫃日常的活動很多,也是希望吸引客流。4月20號並非節假日,專櫃也做了一場活動,整個活動下來銷售額大概為四五萬,對比平時週末三四千的銷售額,確實有效果。但同時,張建英的觀點其一也與蔡欣一致,“活動多了,消費者是會觀望。”

膠著的對抗:化妝品店與代理商

“早幾年,覺得搶到品牌就很好,現在感覺跟燙手山芋一樣。”化妝品店主M說,“像自然堂、歐詩漫,品質確實好,但現在我們不敢去做銷量,因為我再努力,百貨一把價格放低,就把我的客源全都拉走了。我都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但在代理商看來,事實並非如此。

“百貨打折早已不是這幾年的事兒了,而且百貨和化妝品店搶的也並不是同一批客戶。說百貨影響(化妝品店)發展,那電商的影響不是更大?”金衢地區最大的代理商——金華天羽美容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聰來說道。

在消費升級、價格戰等多重夾擊下,化妝品專營店會被淘汰嗎?

化妝品店店主M坦言,“我們跟代理商沒法溝通,互相就是在較勁。他們把銷售任務都壓給我們,我們希望他們不要把百貨渠道的價格放那麼低,但每次一談到這點,他們都會說是品牌方給的任務太重。不籤合同,他們不同意,籤合同又壓任務、扯皮,整個已經是死循環的狀態了。”

原本,化妝品零售的規矩是先打款後提貨。但M說,現在他們店主是提多少貨,打多少貨款,錢貨兩清。“要合作就合作,不合作就算了。也是相互制約,我不做他們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做。這個現狀很不健康,但也沒法改變。”

方聰來表示,零售的本質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現在外部環境和消費者都在變化,不懂得與時俱進,用消費者喜歡的方式與他們溝通,一味地希望以價格去吸引消費者,是行不通的。

“說實話,金華不少店主都跟不上時代。我希望他們有改變,我們也在努力引導他們學習、改變。但人往往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才會思變,現在還沒到那個程度。”

在金華天羽和十幾位零售店主的內部交流會上,方聰來問店主們是否知道網絡熱詞“種草”的意思,現場只有一位95後回答。“連‘種草’都不知道,還談什麼和年輕消費者溝通?”他笑道。

此外,還有一點比較值得一提,在交流會現場,方聰來介紹新零售的發展時,舉例盒馬鮮生和網紅茶飲品牌喜茶,不少店主的反應有些懵然,顯然對當下的消費趨勢和年輕群體的喜好不甚瞭解。

適者生存:精細化服務+調整產品結構

唐三彩的產品結構已經在調整,國外品牌的佔比會越來越大。蔡欣表示,唐三彩會提供一些顧客喜歡、代購比較火的品牌,YSL、Tom Ford等高端品牌也在引進。

此外,還有唐三彩獨家代理的品牌,明星產品如水光針、凍乾粉等。“明星產品的回頭率很高,我們很多老客一直都在使用。這些產品能保證我們的利潤空間,也能留住顧客。畢竟在商場裡買不到。”

在消費升級、價格戰等多重夾擊下,化妝品專營店會被淘汰嗎?

△唐三彩2017年全新模式樣板店陳列

“我們店主要做其他項目為利潤點了,靠賣日化產品賺錢不現實,只能作為引流方式,做美容、紋繡等項目。現在很多醫美產品比較受歡迎,時間短、見效快,以後美容也會往這些方面發展。”吳雪娟說道。

化妝品店店主M三年前就把目光轉向美容院皮膚護理項目,確保店鋪的利潤來源。“美容院開張後,客源就比較穩定,日化零售基本就是引流工具,不指望賺錢了。然後通過美容項目把客單價往上提。”

除了調整項目和產品,顧客管理服務也日趨精細化。

每個月16號是唐三彩的會員日,有雙倍積分、積分換禮等常規活動。顧客在註冊會員後,BA會引導顧客關注微信公眾號,同時與顧客添加私人微信好友。顧客買單後,BA現場說明產品使用方法,微信上再發一遍文字版。而後,還會三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定時回訪,追蹤顧客的產品使用情況,以及吸引他們回購。如果備註是敏感肌膚的顧客,回訪服務的次數會更頻繁。

蔡欣說:“我們非常重視員工對顧客的服務,一定要專業、親切。我們這麼負責,顧客會更信任我們。有些顧客告訴我,同樣的產品,即使其他店稍微便宜一點也不會去購買,因為服務沒有我們細心周到。”

吳雪娟表示,現在他們店也在做微信上的顧客管理,除了日常護膚溝通外,還會組織一些積分兌換美容護理的活動,來維護客源穩定。

事實上,通過微信來增加顧客粘性,也是百貨專櫃在做的事。張建英坦言:“跟顧客加微信之後,有什麼兌換、活動我們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她,還有生日發祝福語、領小禮品等。交流比較好的顧客,也不一定只聊產品銷售,還能聊點別的,像朋友一樣。”

而微信顧客維護,化妝品店店主M並沒有做過,他認為,精細化管理始終要建立在利潤的基礎上,在沒有利潤的前提情況下,是不會去做的。

金華市區一家單品牌店店主直言,化妝品專營店的模式太陳舊了,這是原生性問題。“我也做過這種店,但一直做不好。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和產品太雜,顧客要什麼我就去進什麼貨,很被動,而且也沒有專業性可言。”

在她看來,單品牌店能給顧客更好的體驗服務,能營造一種粉絲文化。因為現在的年輕消費者並不是只買產品,更是在買價值感和生活方式。

在消費升級、價格戰等多重夾擊下,化妝品專營店會被淘汰嗎?

△一家化妝品專營店陳列

在消費升級、價格戰等多重夾擊下,化妝品專營店會被淘汰嗎?

△一家單品牌店陳列

金華的百貨和化妝品店的競爭確實非常激烈,實力強的化妝品店也緊隨百貨打折放血,兩方都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中,無法脫身。不僅造成大型店與小店之間的摩擦,也造成化妝品店和代理商的相互怨懟。

也有店主表示,除了百貨,現在其他競爭因素也很多,做外資品牌的門店面臨代購的價格競爭,以國產品牌為主的店則面臨線下和線上的促銷廝殺,還有微商細碎的蠶食。

“我們店裡很多顧客都在做微商,某個微商品牌,花600塊錢買一套產品就可以加盟了,在朋友圈開店,就能賺錢。雖然有時有顧客來跟我們求助,微商產品用得皮膚出問題了。但現在很多微商也比較保守了,不賣功效性的產品,只賣基礎護膚產品,用在皮膚上沒作用,但也不會出事情。”吳雪娟說道。

化妝品專營店是本土化妝品品牌的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它們曾經在外資品牌還沒有滲透到低線城市,電商也沒有發展起來的空隙,獲得了快速發展。如今零售渠道的多樣化擴展,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而消費群體更新迭代,新生代消費者的品牌認知、生活理念與上一代的巨大差異,也讓化妝品店感到無從適應。

打價格戰,並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頑疾,還是在於化妝品店本身。像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中“適者生存”觀點,事物發展也是如此,跟不上時代,就只有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