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Apple-King


2018年7月10日,慈善家田家炳先生逝世,享年99歲。萬千追思,化為一句最簡潔但卻最令人動容的話:“

我們的家鄉都有一所田家炳中學。”


籍貫:1919年出生於梅州市大埔高陂銀灘村


田先生生於廣東大埔,16歲時因父親去世輟學從商,負起家庭重擔。1958年,舉家自印尼搬至香港,建立化工廠,生產塑料薄膜和人造皮革,成為億萬富翁。1982年,創辦田家炳基金會,致力於教育、醫療方面的公益事業。


1950年代中攝於印尼耶加達田寓的家庭。田家炳(後排左四)、周氏(後排左五)、房氏(後排左二),正中央為母親房太夫人。


他自述道:“我16歲時父親就去世,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我剛剛讀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後來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


自80年代至今的三十多年的時間裡,田家炳基金會至少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及約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


圖:知乎上,許多受惠于田先生的學子在看到田先生去世的消息後才“恍然大悟”


田先生做教育,有自己的理念。相對於捐贈知名高校,他更重視對中小學校、幼兒園和師範類學校的資助。


他曾如此解釋自己的取捨:

“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而且,大學並不是誰都能夠唸的,但有了中小學,每一個學生就都能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

我最樂意到內地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去捐款。甚至有時覺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中學,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書可讀,感覺會是畢生最大寄託。

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頒授“2886田家炳星”證書


1997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田先生的企業和基金會收入大不如從前。為履行捐款承諾,他不惜以5000多萬港幣的低價,賣掉了自己最高市值達1億港元的豪宅。


2003年,為幫助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完成募資計劃,他又將房子抵押,貸款600多萬港元。2005年,他出售旗下核心物業田氏廣場獲得近3億港元,也全部捐給了內地的學校。


2003年,田先生從報上讀到“2003年大學排行榜”,對大陸高等教育之落後痛徹心扉,遂致信“素未謀面”的時任教育部部長賙濟,痛陳意見。


這封信裡,沒有敷衍,沒有客套,開篇即直切正題,談真問題、提真批評。其中,呼籲當局“愛公帑如同愛護私產”、將香港“教育方面的經常政府開支表、學生每年單位成本表”整理送給教育部諸官員參考等處,最為耿直,可謂信如其人。


斯人已逝,風範長存。中國當代教育史不應該忘記這封信,和這封信背後那顆偉大的靈魂。


下面是信件的原文:

致國家教育部賙濟部長函

國家教育部

賙濟部長鈞鑒:

素未謀面,仰慕良殷,鈞座 公務繁忙,原不敢打擾。近聞香港《明報》報道上海交通大學發表的“2003年大學排行榜”,特冒昧修函表本人對我國教育的一得愚見。


全球500名大學排名,中國地區排名前13所大學中,內地6所,香港5所,臺灣2所,以第一名的臺灣大學在國家排名190名外,其他都在中下流位置。


我國號稱5000年曆史悠久古國,文化博大精深,地大物博,但教育遠遠落後於立國僅百餘年的美國及其他一些小國,怎不叫國人汗顏。


茲再以中國13所大學言,依歷史、人口、土地、資源等綜合條件作比較,大陸教育亦遠遜於香港和臺灣地區,寧不令人欷欷慨嘆!

大學排名榜附此,敬請參考。


教育乃強國之本,中央政府推行“科教興國”政策。


近年各地政府共同重視並大力投資教育,大學、中學擴大招生,擴建校舍、新校區,蔚成風尚。鈞座 執掌教育多年,對我國教育情況落後應瞭如指掌,雖雲我國幅員廣大,經濟薄弱,但如積極號召全國各地領導以身作則,以愛公帑如同愛護私產,以一家父母兄姐為籌孩子學費而節衣縮食精神,免除一切浪費,把來之不易的寶貴資源移作發展功垂百世的教育事業,應不無小補也。


香港迴歸後,特區政府亦以發展教育為當務之急,儘可能提高教育經費,香港教育統籌局於2003年6月編印《教育統計數字一覽》,內列多項統計數字,其中較簡要部分: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表、教育方面的經常政府開支表、學生每年單位成本表共3頁,應有參考價值,茲順附此,敬請查收。


圖:田家炳致賙濟信


家炳不自量力,自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會,以興教助學,培育英才作為回饋社會、報效國家的不二途徑。二十年來一直竭盡全力推動及資助國家的教育事業,蒙各省、市、區政府致力配合投入資金,在全國(包括香港)已捐助52所大專院校、88所田家炳中學、40餘所小學及幼兒園、850所鄉村中小學圖書室。1997年亦有幸資助國家教委師範司“高等師範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


惜香港經濟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一直低迷不振,房地產首當其衝。本會資金來源,僅靠4幢位於地區略差的工業大廈租金輸入,今因供求失常,空置率高企,租金持續急劇下調,收支頓失平衡。本會力微負重,目前仍承擔著幾十所大學及中學的鉅額捐款,不得已於本月開始暫停新資助項目的申請,深感惋惜。亟盼香港經濟能及早復生,帶動樓市興旺,俾使本會繼續多為國家教育盡其綿薄。


家炳乃一布衣,荷蒙各方厚愛,惠予種種過分表揚與殊榮,除衷心感激外,更一直視為最有效的鞭策及激勵,希望進一步多盡國民天賦,以報各界愛護雅意。茲為喚起各省、市領導及社會有識之士有力響應,特厚顏將本會捐資資料、各界給予榮譽及部分鴻文附此,並期有關當局訂立一切可行辦法,激勵全國上下,各盡厥職,全力以赴,共同關注及辦好關係國家民族百年樹人大業,祈勿河漢斯言或以自我炫耀見責。

尊此奉達 並候

夏祺

田家炳基金會主席:

田家炳(簽名)

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日


(注:該信件收錄於:《田家炳興學重教文獻集成》,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680~681頁。信件標題取自該書所擬目錄。文件尚有註明:“副本寄:王湛副部長、袁貴仁副部長、管培俊司長”。信中提及的附件,《文獻集成》未收。)



據田家炳基金會統計,田家炳在全國範圍內已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約20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


附:田家炳基金會所捐助的“田家炳中學”(資料來自田家炳基金會官方網站)


“高中就叫田家炳中學,老先生一路走好。”

“畢業於內蒙古田家炳中學,十分感恩。”

“眉山最好的高中就是田家炳高中,感謝田老先生髮展教育。”

……

不知道這些聲音,是否能讓老先生心頭感到一絲欣慰?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教育是關係國家強弱、文化盛衰的百年樹人大業,資助教育是“把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看到一幢幢教學大樓的興建,聽到萬千學子朗朗悅耳的讀書聲,不但經濟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

田家炳先生像

百度百科關於田家炳的詞條,今天變成了黑白色。

田家炳先生於今日上午(2018年7月10日)與世長辭,享年99歲。

在我就讀過的兩所大學裡,都有田家炳先生留給學子的福利,一個是田家炳樓,一個是田家炳教育書院。

內地的大學,最為常見的通用教學樓名字應該就是逸夫樓和田家炳樓。

邵逸夫的大名眾所諸知,而田家炳則有些低調。

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市的一個書香之家,從小受良好教育,但是由於家庭變故,16歲時不得不棄學從商,在橡膠和塑料產業上大有建樹,公司規模在國內名列前茅,號稱香港的“皮革大王”。

也許是為了彌補失學的遺憾,田家炳先生積極支持內地的教育事業發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田家炳先生在國內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還有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此外還有約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

因此田家炳先生被尊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比這些數字更感人的,是田家炳先生的高尚品德。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田家炳基金會的運作受到影響,陷入捐款承諾難以兌現的困境。田先生毅然賣掉在香港的別墅,將5600萬港幣全部投入內地的教育硬件建設,自己攜夫人在外租一個面積很小的公寓容身。

之後又賣掉一個13萬平米,高24層的田氏廣場,得3億港幣,悉數捐給內地的幾十所大學和中學。

這樣一筆一筆的捐款,動輒幾百萬,上千萬。而田先生自己的生活狀況如何呢?

他沒有私家車,上班都是公共交通,一雙鞋子穿近十年,襪子也是帶著補丁。他不講排場,不搞慶祝。他深知內地的一些官場習氣,每次捐款之時,若有地方大魚大肉奢侈招待他,那這個地方就會失去田先生的捐款。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卻很難。

田家炳先生就是這樣堅持做了一輩子的好事,功在千秋的好事。

1993年9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決定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1996年,英國女皇親授M.B.E.(Member of British Empire)大英帝國員佐勳章。
2010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給田先生象徵香港特區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我想,田家炳先生不會在乎這些榮譽,只在乎中國的莘莘學子和百年教育大計。

再次由衷感激田家炳先生之高尚行為與用心,願您走好。


熊二History


我們學校的老校區一進校門就能看見一座叫“田家炳教育書院”大樓,那是田家炳老先生在1998年捐資600萬建的,600萬元在98年可不是小數目,是我們學校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的一筆捐贈。以下引用學校官微的紀念文章,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文章對這位一生熱心教育、奉獻社會的企業家有所瞭解。

星光燦爛
文/ 劉路
(原文刊登於1998年10月5日 《陝西師大報》第255期,本文略有刪減)
(一)
田家炳是一顆星。1965年由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現,1983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給予編號的2886號行星。在璀璨的銀河系中,它忠誠地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田家炳是一個人。一個客家後裔,一個蜚聲中外的實業家, 執著不悔的慈善家, 一個愛憎分明、個性飽滿的炎黃子孫。
無疑,以姓名來冠名星宿代表了社會對田先生至高的肯定與褒獎,但這種臻於極致的首肯,會使我們突然間與田先生遙遠起來,遙遠得只會在心中留下一個有關人與星的模糊對應而忽略田先生鮮活的性格魅力,而這魅力,才是更應當彰顯與凸現的東西,才是田先生溫暖我們的光華,值得去永遠銘記、永遠播灑。


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在廣東省大浦縣古野鄉的一個偏僻山村。16歲父親辭世,他不得不輟學以挑起執家重擔。18歲即遠赴越南,創立茶陽瓷土公司,業績斐然,1939年夏,日軍侵佔汕頭,瓷土出口受阻,田先生當機立斷遠涉印尼重新創業。先後創辦超倫、南洋兩家橡膠廠,業務鼎盛、如日中天。
在事業成功之時,保持冷靜的頭腦、以敏銳的目光洞察前進中的不利因素正是田先生的過人之處。1958年,田家炳舉家遷徙香港。初到香港,田家炳就以非凡的氣度與魄力買下了屯門30多萬平方英尺的海灘、填海建廠,這種精衛式的舉動被很多人嘲諷為“拿錢往海里扔”。田家炳不理會這些, 因為他明白,事業的巨輪剛剛揚起風帆,哪容得瞻前顧後、優柔寡斷。1960年,奇蹟出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化學工業大廈在荒蕪的海灘拔地而起。投產後的第一批塑膠產品即倍受客戶青睞,到了第二年,品種繁多的產品就佔據了整個香港市場。
淺嘗輒止、小富即安不是田家炳的性格,在他的心中孕育著更為遠大的目標。
1968年,田家炳在元朗屏山擴建分廠,添置先進設備。在荔枝角道興建田氏大廈,作為田氏化工企業總部。
1979-1982年,田家炳在屯門的廠地興建起三座現代化工業大廈。田氏企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局面,經濟效益扶搖直上,形成實力雄厚、譽滿香江的“田氏王國”。

1992年,他又在廣東東莞創建東莞田氏化工廠有限公司,其規模、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均屬全國一流,為國家出口創匯做出巨大貢獻。

(二)

田家炳成功了,“香港人造革大王”的美譽理所當然地加在他的身上。田家炳富了,“嶺南億萬富翁”,實在不是誇張。富翁的活法很多,飛揚跋扈者可以一擲萬金博來麗人莞爾,循規蹈矩者可以錙銖必較留予兒孫奢華。而田家炳不會如此,他太眷戀生養他的熱土,以至於家鄉的發展無時無刻不縈繞在他的腦海,祖國的杆頭日進每時每刻都會伴隨他的心房勃勃律動。
“社會是由無數小我組成的,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都有賴社會各階層人士分工協作提供。我的涓滴貢獻,只是稍盡回饋社會之責而已。如果大家都能共同關心社會,各盡所能、奉獻愛心,整個社會必然成為人類樂園……”
“我內心總覺得中國的每件事應該為每個中國人所關心,榮辱、譭譽、成敗當然我都有份……”
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田家炳先生的拳拳報國熱腸;深邃的愛國情結決定了田家炳先生為了祖國的慈善事業義無反顧、執著不悔。

1982年,田先生預立遺囑,指定將全部資產的百分之八十,逾十億港元捐獻出來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全力資助祖國發展教育和各種公益事業。截止1997年底,該基金會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捐助大專院校二十一所,興建中小學六十九所、醫院十所,圖書室三百五十所,以及展覽館、水電站、道路、橋樑……共耗資數億元。
人的行為總有著各種各樣的動因,或是慾念的撩撥、或是形勢的逼迫,而要固化成奮鬥終生的事業則必須無容置疑的信仰支持。多半個世紀過去了,田先生的耳畔還時常響起自己幼年時父親的話語:“寧可實而不華,切忌華而不實”;“做好人就要謙恭誠信、薄己厚人、勤奮正直……”。他眼前會時常浮現父親的身影,依舊把著他的手,端方周正地寫下“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父親的耳提面命與言傳身教讓年幼的田家炳懂得怎樣去做一個人 、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樸素的傳統道德、精深的傳統文化和風細雨般沁潤著稚氣的田家炳。直到有一天,當父親已離他遠去的時候,他才清清楚楚地發覺一種東西已深深地融入血脈、成為他恪守不渝的信條。這種信條成就了田家炳、也正是這信條決定了他回饋社會的無悔選擇,決定了他把報答與奉獻當作終生的事業而奮鬥不息。

田先生熱心慈善不圖名利,他說過,香港有很多人熱忱善事善舉,他不想錦上添花,內地有些地方很困難,他力爭雪中送炭。他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給予,怎樣去真正的回報,他要做的是把自己受用終生的道德財富真正地播散出去,使這精神之火在人群中點燃並燎引,使它最終成為骨骼,支撐起我們的民族;讓它化為雨露,滋潤萬物蒼生。
田家炳先生是幸福的,這幸福因為他賢美的妻子,因為他穎惠的兒女。因為布衣素食絕無半點巨賈氣派疏放曠達容涵一襲仙風道骨,因為親自駕車伴舊故歷覽香江風物體驗起友情的融融切切,也因為吟辭章書文賦調琴瑟歌樂府時品咂出從容的雍雍雅雅。這種幸福樸素而不蒼白、深邃而不艱澀,堅持文化傳統使他得以愉悅康樂,而恪守道德節操更使他通體舒爽。
“我們希望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並無可厚非,但如果大家只追求物質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提升,這樣的社會是不完美的。我們的家庭,如果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縱是家肥屋潤,富甲一方,能否稱得上幸福的家庭?一對夫妻,如互相猜忌,同床異夢,你疑我詐,縱是珠光寶氣,家貲鉅萬,算不算美滿的婚姻?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從這些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得知:物質文明只是促進人類幸福的一個環節,我們還需要和諧的社會和有愛心的人群。要達到這個目的,自然需要培養個人的精神文明,說得簡單一點,就是需要大家重視道德二字”。

田先生用他切膚的感受,用他質樸的言語向人們播灑著一種看似淺顯,但太易忽略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只有當孩子們花兒般的笑臉沐浴在文明的聖光下,只有在我們的國家民康物阜,儀理有嘉時,我們才會覺出它的彌足珍貴,而由衷地感謝田先生近似執拗的固守與堅持。

(三)

冷靜的田家炳清楚地懂得,一種道德的承襲,精神的燎引是何等困難,但他更倔強地相信在這種承襲時榜樣與楷模的偉力,就像父親對於他,像燭火對於暗夜。教育!尤其是師範教育!只有通過它才能使精神更快地薪火相傳,只有通過它才也會使道德越發地生生不息!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能繁榮昌盛,先進的科技是最大的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有賴於普及的教育。同時,最重要的是——和諧的社會秩序和融洽的人際關係,也是由教育中傳播和建立的”;“二十一世紀的希望在於教育,要使十三億人口變成政府的人力資源,關鍵在於教育。中國是文明古國,國要富強,就要造就人才,就要辦學校。教育的涵義是一切文明之本。另外就是要重視德育教育,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科技、經濟當然重要,但忽視了道德教育,經濟再發達,社會也未必安寧、幸福。”;“依我個人經驗來說,無論工商貿易的交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信譽、德行是很重要的。俗話說品學兼優、敦品勵學,都可見德行的重要。我希望透過教育給年輕的一代傳揚和建立以德服人的態度,使社會有良好的道德風氣;我希望通過老師的身教言教給學生提供範例,以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品德,將來成為社會上的好公民,亦成為他人典範”……

田先生寄最多的希望於師範教育。“我之所以鍾情於師範教育,是希望師範院校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教師和校長,更希望他們再教出更多更好的學生”,通覽田先生成百上千的慈善項目,不難看出其中對師範教育的資助最不遺餘力,最矢志不渝。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坐落在古城西安的陝西師範大學的資金困難才會使遠在香江之濱的田家炳先生牽腸掛肚、寢食難安。這是教育部在大西北直屬的唯一所國立師範大學,它肩負著中國相對貧困的西部省份的師資培養任務,田先生欣然解囊,捐助人民幣600萬元,建立陝西師範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
600萬元,這是我校創辦半個多世紀以來得到的最大的一筆資助,有了這筆資助,我們儒雅古樸的校園將新添一座現代化的九層教學大樓。
我們感念田家炳先生的古道熱腸。而尤其感動與激勵我們的是田家炳先生的這種精神與情懷。
有這樣一件事, 或許對田先生來說是極微不足道的小事。田家炳先生對我校教育書院進行資助的決定成型後,多次親自審閱修改工程圖紙,他曾經在細緻地看完圖樣後這樣告訴呂九如副校長:
“還比較好,但有兩處要修改。樓前的臺階是六階,是雙數,這不符合一般習慣,要改成七階;西安夏天很熱,樓內又不裝空調,所以樓內走廊兩側的玻璃牆不要做成死的,要能夠開啟,以便通風降溫, 讓師生們感到舒適。”

田家炳教育書院奠基之日,適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丹桂飄香,花好月圓。是夜,師大校園一片歡歌笑語。 仰望天庭,頭頂,一輪明鏡似的圓月,正以莊嚴的步伐邁動,北斗熠熠,長庚燦燦,閃閃爍爍的星海中,哪一顆是田家炳星呢?

陝西師大的師生們,不必為肉眼無法尋覓那顆親愛的行星而遺憾!讓我們深切地銘記一位名標星漢的炎黃子孫,一位讓你永遠覺得溫暖的慈善長者吧!


中國有許多樓叫“田家炳樓”,宇宙中有一顆星叫“田家炳星”,我們仰望星空時可以想起先生的教誨: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費曼學習法


借用一個佛家的說法,田老先生是人間菩薩,是真正的大德!作為一個客家人我對先生無比崇敬和欽佩,也感到很驕傲和自豪!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青年漂泊,拖家帶口,艱難創業,成功後卻為教育傾盡所有,全國各地都是他建得學校,從大學,到中學,到小學,甚至幼兒園,有無數的孩子在他的呵護和支持下成人成才,成為家庭的支柱,國家的棟樑,創造一個時代的時候,也成就了少數的功業,這個功業不是大富大貴,高官厚祿!而是樹人,而是為子孫後代拔斷愚昧的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九死其猶未悔!田老先生的善舉大愛就是在為天地立心,田老先生的助學就是為生民立民,田老先生為教育就是在讓所有中國的下一代能有機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田老先生一生為此志業殫精竭慮,坦蕩無私,全無保留,那就是雖九死猶未悔!他做得都是聖人的功,聖人的德,聖人的言行!


田老先生背井離鄉數十年,鄉音未改,赤子之心未改,客家人的樸素勤勞堅韌未改,尊師重教的精神未改,不但未改,還未天下立了榜樣!


田老先生,身價億萬,卻賣房房賣產,於己卻節儉到極致,一分一毫皆無比珍惜!身為名流,卻謙和樸實,平易近人,無絲毫架子!


筆者一直認為,人的一生的就是追求圓滿,走向究竟和解脫的一生,是由粗糙走向清涼朝聖的一生,而田老先生的一生便是印證!


大哉田老,大哉先生,流芳百世,遺愛千秋,音容宛在,浩氣長存!先生千古,先生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