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的中医升降理论与临床妙用

国医大师的中医升降理论与临床妙用

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河北藁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深造诣。

学术思想:

一、脾胃和温病学说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人以胃气为本,故治病注重调理脾胃。他还深入研究了现代常见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痛风等疾病的发病机理,认为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损伤常见气虚、血少、湿蕴、痰阻、瘀血、气机紊乱等病症,辨证要着眼于发病的根源,调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即“调中央以通达四旁”。他调理脾胃重在升降相宜,而顾其润燥,升脾阳,降胃气。

二、临床重视湿邪

认为湿邪不独南方多见,北方亦多湿邪。湿邪的来源,有天地人之分。天地之湿伤人,诚为外湿,而饮食所伤,多为内湿。湿邪伤人极易困遏脾阳,而见湿困脾土。他治湿注意宣通三焦气机,湿邪的转化以及甘淡渗湿,清热利湿等,即所谓的“通化渗三法”。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来,路志正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外科等亦很有造诣。此外,他对眩晕、胆结石、风湿病、萎缩性胃炎、甲亢和甲状腺病、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胸痹、不寐、嗜睡、糖尿病以及不孕症等,均有自己的见解。

三、强调用药轻灵活泼

所谓轻灵,即药量不宜过大,药味不可过多过杂。因为量大药杂味厚气雄,难以运化,脾胃不伤于病而伤于药。所谓活泼,即药物要选辛散芳香流动之品,不可壅滞滋腻,壅滞则涩敛气机。他认为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能中病,贵在恰中病机。

他认为疑难病的治疗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他倡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他注重协调医患关系,取得病家合作,明之以理,授之以法,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整体治疗。

中医升降理论与临床妙用

在论述升降失常之前,必须先从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谈起,这一问题在《内经》中,已认识到大地是处在太空的中央,无所凭佑,是靠宇宙大气的力量把它升举起来。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并且认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无时不在运动和变化。变化的发生是由于天气不断下降,地气不断上升,一上一下,互相召引,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同时,有动必有静,一动一静,才能够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又《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相召:相互吸引后作用;相因,互为因果)。《素问·天元纪大论》又说:“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正由于天地阴阳之气不是静止的,而上下升降运动不息,所以会发生变化,有变有化,才能产生万物。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根据《内经》理论,天气下降于地,地气上升于天,升降的会合,亦为“气交”,人就生存在“气交”之中,也就是说,

人是生活于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之中

李东垣创脾胃论,其精髓即在于脾气之升,胃气之降也。所立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分别使用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升麻,以风药升阳。他的根据是大法云:“湿气之胜,助风以平之。”又云:“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矣。”《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津,上归于肺。”脾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

肺司呼吸(肺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肾司摄纳。水生于地,而地气上升于天,但是天气终归下降于地,故有“水之源在肺,气之根在肾”的说法。

朱丹溪《格致余论》:“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气宜升,胆气宜降,肾水上升,心火下降,肺气宣发、又主肃降,无一不体现了阴阳上下升降的运动规律。

在临床上,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的平衡,即是心肾相交。反之肾阴亏虚,心火炽盛,肾水和心火失交,则成未济(《易·火水未济卦》),水火失去平衡,不能相济,就会产生心烦、怔忡不安、失眠等心火炽盛的证候。临床上遇到由心肾不交而引起的失眠,要用阿胶黄连鸡子黄汤,古人叫做泻南方补北方。其他如交泰丸、苏子降气汤、补中益气汤、平胃散等亦为调节气机升降的代表方。

在中药性能方面,同样运用升降浮沉的理论,而成为临床用药规律之一,因为人体病变所在,有上下表里之不同,病势亦有逆上和陷下之差异。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沉降,如伤寒初起之表证用麻黄、桂枝之发表;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升浮,如里实便秘,用大黄、枳实之攻下;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逆之头痛,用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等之潜降;病势下陷,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之益气升阳。如果违反这些原则和规律,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如肝阳头痛而用辛温发散药治疗,就会使肝阳上升而无制,引起痉厥之患;久泻脱肛而用泻降药,则使清气下陷更甚,必致洞泻不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