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也能這樣改編,太妙了

清明時節雨紛繁,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句極美,意境特佳,一向有很多人十分喜歡誦讀。一些人把杜牧的這首名詩

改寫成各 種體裁,誦讀起來也饒有興趣。

改成六字詩;清明節,雨紛繁,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五字詩:

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唐詩也能這樣改編,太妙了

改者以為:既然是“清明時節雨”,天然是“紛繁”然,不說自明;行人不在路上,又在何處?故“路上”亦屬剩餘.“借問”二字去掉,不影響句意;“遙指”者也不必是“牧童”,比方“村姑” 又有何妨?改得有無道理,這兒不去談它;風趣的是詩中每句都去掉了兩個字,由七言絕句變成了五言絕句,也很天然.

四字詩:

清明雨紛,行人斷魂。酒家何處,指杏花村。

唐詩也能這樣改編,太妙了

三字詩:

清明雨,人斷魂。酒家何,杏花村

風趣的是,有人竟將這首詩變為一首詞.請看:

01

清明時節雨,

紛繁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

遙指杏花村。

02

清明時節雨,

紛繁路上行人,

欲斷魂。借問酒家:

何處有牧童?

遙指杏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