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鬱,脾虛」 引發婦科病 常按以下穴位可疏肝健脾

“肝鬱,脾虛” 引發婦科病   常按以下穴位可疏肝健脾

“肝鬱,脾虛”與婦科疾病

不少女性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後會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嚴重時,還會伴隨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發冷、噁心、嘔吐甚至暈厥、虛脫等。

有的女性朋友在痛經時都會服用止痛藥,其實,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疼痛,過量服用,還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後果。

情緒對婦科病的影響

中醫講究七情對身體的影響(之前我們聊過這個話題),心情不好多會引發氣血不暢。在月經的前期,眾多氣血都湧到小腹,所以行經時就會出現小腹下墜、脹痛,乳房脹痛,經血色深,有血塊。

伴隨這種症狀的女性在平常也多情緒低落,愛生悶氣,覺得鬱悶。肝主疏洩,肝氣鬱,胃氣就會上升,人就會噁心反胃。同時氣為血帥,氣虛就會出現瘀血,出現血塊,正所謂,不通則痛。當血塊下來,氣血瘀滯有所改善,女性的疼痛也就減輕了。

“肝鬱,脾虛” 引發婦科病   常按以下穴位可疏肝健脾

按壓穴位調整肝臟鬱結

肝經在大腿內側,敲打起來不太方便,可以取而代之敲打大腿外側的膽經。在月經來前,每天敲打5分鐘,還可以在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後,在腳背最高點前的問陷處,就是肝經的太沖,它能調節肝臟鬱結的問題。

“肝鬱,脾虛” 引發婦科病   常按以下穴位可疏肝健脾

每天臨睡前揉按3分祌,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月經來後,找到位於膝蓋上方偏內側的肌肉縫隙,那裡就是血海,它是活血化淤的重要穴位,可以防治經血過多。

如果按壓起來覺得很痛,多說明身體裡有瘀血:按壓時,微微握拳,輕敲兩腰20次,可以加快瘀血排出,活血止痛。如果痛經嚴重,可以按壓在手背肌肉最高處的合谷穴來進行止痛。這個穴位能緩解全身的急慢性疼痛。

在月經來的前5天 按壓以下穴位

五行中,肝為腎之子,腎是月經最關鍵的控制部位。腎出現了問題,月經的週期也會隨之混亂。至於乳房脹痛、心煩意亂,則屬肝鬱的跡象。

在月經來的前5天,可疏理肝鬱,用的就是太沖和期門。太沖消“氣”解鬱已不需多提,倒是位於肝經的期門需要認真地找一找。它在乳頭下方,第六根肋骨下的縫隙裡,但一定要注意,這裡的皮膚組織很薄,按壓的時候不要太過用力,以免出現瘀青的現象。

“肝鬱,脾虛” 引發婦科病   常按以下穴位可疏肝健脾

接著,按壓關元和三陰交。具體方法是,每天下午5時左右先按太沖3分鐘,然後按揉兩側期門2分鐘,三陰交則需要至少按壓2分鐘,然後平躺手指按壓關元1分祌,最後手掌放在關元穴,集中意念做20次腹式呼吸。

補充脾氣的穴位

許多女性在經期會出現臉部水腫,月經量多,顏色淡的症狀,這就是脾虛的表現。脾運化水溼,脾氣虛就不能正常引導身體的排洩,牽連到體表就會出現水腫。

月經期間,女性身體裡的氣血都去充盈任脈、衝脈,脾氣就會更加虛脫,脾主統血,這時就會使經血加多。

補充脾氣用脾俞穴最有效,在肩胛骨最下面靠近第7脊椎,向下數到第11椎,從正中線向外1.5寸就是脾俞穴。

“肝鬱,脾虛” 引發婦科病   常按以下穴位可疏肝健脾

可以採用艾灸或者拔罐的手法來調節脾氣,艾灸3分鐘或拔罐5分鐘,效果最佳。

飲食多食溫補陽氣的食物

肝氣不舒,人的周身氣血運行便會紊亂,出現高血壓、消化系統紊亂等疾病,婦女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首先,要注重飲食調養,多吃些韭菜等溫補陽氣的食物。常食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

此外,蔥、蒜也是益肝養陽的佳品。大棗性平味甘,養肝健脾,還可適當吃些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萵苣、茄子、黃瓜、蘑菇等,這些食物寒涼 味甘,可潤肝明目。

適時服用銀耳之類的滋補品,能潤肺生津,益陰養肝。同時,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髒,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脾虛的飲食禁忌

1. 飲食要清淡,肥膩油炸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不能多吃

2. 味道過威 或過辣的也要少吃或不吃

3. 應多吃稀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熬小米粥喝

4. 多吃付溫 之品,如山藥.大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