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北方人對普通話那麼執著?

熱狗熱巴


提問者的背景我不知道,但走遍北方各省,覺得提問者實在是太不瞭解北方了,所以才會有這麼奇怪的誤解。

一一列舉長江以北各地平日講話,就可以清楚這一點。

人口差不多一億河南和山東,加在一起,就將近兩億人,對於自己的方言那叫一個執著,無論到哪裡,幾乎都是滿滿的鄉土氣息,連中小城市也是如此。就算是濟南、鄭州、洛陽、青島這些大城市,也還是方言為主。大概只有學校、機關、醫院這樣的地方,才會有比較多的普通話。

河北、天津、東北這些地方,才是講普通話比較多的地方,但唐山話外地人能聽懂的恐怕不多,河北南部,方言接近河南話,天津和東北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調和用詞,也是方言,只是跟普通話更接近而已。

山西、山西、甘肅、內蒙幾個地方,也到處都是方言區,有時候隔幾個山樑,就聽不懂的,也不是沒有。反正我去山西,聽山西話就沒聽懂過幾句。普通話也就是在大城市多一些。

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就不用說了,沒什麼可執著的,倒是在青海、新疆的城市地區,原本漢人比較少,現在變成移民為主,倒是主要講普通話。

這麼看看,你還能說北方人執著於普通話嗎?但到外地去謀生,見到不同方言區的人,有時候講普通話都聽不懂,更何況方言?所以,出外的人,最容易溝通的還是普通話,南方人不也是這樣麼?

所以,根本談不上執著不執著普通話。倒是方言,反而是真正被大多數人所執著的,無論北方南方。


考貳拉


現在的北方漢人其實就是“五胡亂華”時遺留的被漢化的胡人後裔,你可能從外貌上區分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可是你能從外貌區分北方漢人及滿族嗎?這就是鐵的證據!以前上英語課時老師解釋“普通話”英語為什麼是mandarin時說來源於葡萄牙語“滿人的語言”,清代稱“官話”,民國稱“國語”,解放後稱“普通話”,其實都是mandarin。


遊客154130789


我覺得北方人,有時候聽不懂南方人說的普通話,那才才叫執著。是對標準普通話的執著。

以前上大學隔壁班有個女同學,北方來的,她是真的聽不懂南方人講的普通話。剛開始的時候,翹舌音,後鼻音,稍微說不準一點,她就表示不懂你在說什麼。

而且南方人在一些表達上可能也不太標準吧,這會讓北方人一開始覺得陌生。比如,南方的鉛筆不見了,可能會說“鉛筆掉了”,北方人聽到會跟你說:“掉了就撿起來啊……”其實她是不知道人家想表達的是鉛筆被弄丟了,而不是掉地上了。

在一些有點陌生的語境,再加上一些不太標準的發音,一開始剛來的北方人聽南方人說話會有點吃力。後來就慢慢習慣了。


娛圖師師


拿普通話做文章,和拿南北方做文章,再有把兩者結合起來做文章,其原形都不過是地域歧視,很無聊的。做這種文章的其實是在自貶智商。

“說普通話,做文明人”和“普通話是胡人學漢語沒學像”都是強不知以為知的信口胡說。

南方漢人和北方漢人在基因上確實有所不同,但這是漢民族向南移民的歷史痕跡。現在說起北方話有通古斯痕跡、南方話有侗臺痕跡,就會招來勃然大怒。其實,北方民族一次次南下和歷史上不止一次的“南渡”,都既會驅趕原住民又免不了發生民族融合,特別是語言融合。所以在北方話裡找得到通古斯遺存、在南方話裡有侗臺語遺存,都是“沒有才怪”的事。只有不懂這一點的人,才會說出“胡語”、“南蠻語”這樣的昏話。


手機用戶62830801642


一個原因是方便交流,主要原因還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老家是哪的,因為有很多小地方出來的人去大城市工作難免有怕被人瞧不起的想法,所以普通話是最好的隱蔽方式。

大城市的人普遍比較排外,外地人一口濃重的鄉音也許會讓大城市的人瞧不起你,也會讓他們的優越感更加強烈。

舉個例子,有的人去北京待了幾年後回老家跟同學朋友說話都是一股京腔,在外地待時間長了他們自己打心眼兒裡都以為自己的北京人了,所以並不是不會說本地方言,而是打心眼兒裡不想說,因為自己的老家實在太窮,不願意回來了,有的在外地混的還不錯的,打心眼兒裡就更不想讓人知道自己老家是哪的了。

可能有點兒偏激,見諒!


沒事多運動


不是執著,而是與生俱來的生活方式😊


天鵝之城


沒什麼執著不執著的,怎麼溝通方便怎麼來。像我們新疆大多都是祖國五湖四海來的人,少數民族多,方言可以說全國四面八方的都有,為了便於溝通肯定是普通話最好,所以新疆的學校都是普通話授課,人人都能講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然而在家裡或私下裡還是講各種方言或新疆本地漢語夾雜有些少數民族詞語,形成獨特的一種語言。


四月薔薇6643


不是說有多執著,而是感覺現在人口流動性強,在一個城市中彙集了全國各地的人,如果都用家鄉話就很難交流,普通話是一種簡單快捷的互相交流語言。推廣普通話也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發展需要,更是中華民族的進步,方言可以保留和傳承,但普通話更應該普及,因為有了普通話在生產和生活上能讓我們更好的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