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隋朝的強悍皇后,與隋文帝並稱「二聖」的獨孤伽羅

隋朝獨孤皇后(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關隴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嫡女。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之嫡長子楊堅。同年父親政鬥失敗被殺,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以期為夫消禍;周隋交替之際,親自勸勉楊堅定下立隋大計;之後拜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開國乃為皇后。

在中國古代,說起強勢的政治女性,大家首先會想到武則天。此人駕馭丈夫、控制兒子、治理國家,顛覆了我們關於傳統女性三從四德的形象認定。不過,武則天雖然特立獨行,但也絕非橫空出世。在她之前,獨孤皇后在這些方面已經成績斐然,堪稱武則天的精神前輩。獨孤皇后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后為“二聖”。晚年主導罷黜宰相、廢易太子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愛,“誓無異生之子”,共誕育有十個兒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隋王朝的興衰譭譽,都與這位皇后密切相關。

家族顯赫,性格強勢。

獨孤皇后出身於鮮卑化的匈奴貴族,獨孤伽羅的父親,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獨孤信。獨孤信生有七個女兒,老大嫁給北周明帝,封明敬皇后;老四嫁給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丙,追封元貞皇后;老七就是獨孤伽羅,嫁給隋文帝,封文獻皇后。一門出三朝皇后,政治地位可見一斑。

匈奴、鮮卑等民族有母系遺風,舊俗“婦持門戶”,《顏氏家訓·治家篇》說,“鄴下風俗,專由婦人主持門戶,訴訟爭曲直,請託工逢迎,坐著車子滿街走,帶著禮物送官府,代兒子求官,替丈夫叫屈,這是鮮卑的遺風吧!”由於禮法束縛較弱,北朝婦人發揮才能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獨孤伽羅就是從這種風氣裡產生出來的傑出人物。

獨孤家族地位如此高貴,自然強化了獨孤伽羅的自信和驕傲。正是有了這種強勢的背景,獨孤伽羅才敢在新婚之際提出“無異生之子”的要求,而楊堅也並無反對意見。

看見歷史:隋朝的強悍皇后,與隋文帝並稱“二聖”的獨孤伽羅

夫妻恩愛的典範,帝后尊稱“二聖”。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作為最至尊的皇帝和皇后,帝后像平常夫婦一樣常年相顧欣然、同起同居、形影不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史書記載:“高祖甚寵憚之。上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獨孤皇后與皇帝的感情一直都維持得非常好。隋文帝每次上朝,她總是跟他坐同一輛車過去。她待在後閣裡,派宦官一旁監督皇帝為政得失,可謂關懷備至了。退朝後,兩人再一起返回寢宮。於是,宮中稱他們為“二聖”。

公正廉明,一代賢后。

獨孤皇后不僅聰明能幹,而且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史載,大都督崔長仁是獨孤皇后的表親,犯了法本來應該被處死。隋文帝念他是皇后親戚,想免去他的死罪。皇后聽後正色道:“國家大事,按律處之,怎麼能枉國法而顧私情呢?”於是崔長仁被依法處死。這種大義滅親的舉動,一時被傳為佳話。還有一次,幽州總管將一匣價值800萬的明珠獻給獨孤皇后,她嚴詞拒絕,並要把明珠賞賜給前線將士。獨孤皇后這種大公無私、愛恨分明、通情達理的行為,使滿朝文武為之折服。

當時,有關部門曾趁機上奏討好皇后:“根據《周禮》,百官之妻的命婦頭銜都應該由皇后授予,請求恢復古制。”這其實是給皇后找一個大出風頭的機會。但獨孤皇后一口拒絕,她認為:如果讓皇后冊封命婦,恐怕會開了婦人參與國務活動的口子,甚至發展到幹權亂政的程度,所以此舉不妥。

看見歷史:隋朝的強悍皇后,與隋文帝並稱“二聖”的獨孤伽羅

善妒忌,主導廢立太子,隋朝二世而亡。

獨孤皇后千般好,卻有一個天下女人都有的特點“善妒”。而且她不光要求自己的丈夫要專一(一夫一妻),對兒子們也是如此。史書記載:“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後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後意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熲,竟廢太子,立晉王廣,皆後之謀也”。晉王楊廣的出色表演征服了自己的獨孤皇后,而太子楊勇的放浪形骸讓獨孤皇后極其厭惡,因此,獨孤皇后對隋文帝一通吹枕邊風,最終楊勇被廢,立了楊廣為太子。而當楊廣即位後,由於過於窮兵黷武,濫用民力,致使烽煙四起,大隋二世而亡,被李唐王朝所取代。正如史書所書:“高祖聽哲婦之言,溺寵廢嫡,託付失所”。

獨孤皇后之所以能夠與隋文帝並稱“二聖”,從很大程度來說是靠她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贏來的。另一方面,在獨孤伽羅的影響下,隋文帝罷免了賢臣高熲,對隋朝有負面影響。 在廢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的事上,獨孤伽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對隋朝造成了極端惡劣的影響,後來正是楊廣過度殘暴征斂與統治,導致隋朝統治崩潰、迅速滅亡。

獨孤皇后對隋文帝楊堅和大隋王朝興衰影響如此之大,不得不讓人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