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種植總是死苗是什麼原因

長期以來,白芨組培苗種植存活率低下,一直是家種生產的最大“陷阱”,往往造成農戶或投資者“血本無歸”。

白芨的種苗通常要經過引進種源、組培、煉苗和根鬚發達後,再進行移栽。但由於白芨根莖的生長需要共生菌的環境,且移栽和管理非常精細,死苗率通常可達50%甚至更高。白芨喜陰、喜潮、不耐澇、不耐旱、喜有機質高的偏酸性土壤。

種植白芨選好土壤很重要,要選擇肥沃而且排水較好的土壤,比如沙質土,黃沙土是白芨最適合的土壤,土壤中要含有豐富的腐殖質,這樣透氣性良好且保水性能強。可以使用益富源植物營養液發酵腐殖質,培制營養土,育苗過程定期用500倍催芽生根劑噴灑土壤補充益生菌,保持土壤通透溼潤,且生態環境豐富穩定。

白芨不適合過高海拔,一般控制在2600米以下為宜;如山地栽種時,宜選陰坡生荒地栽植。白芨喜陰溼的環境,需要經常澆水保溼,但是也怕澇,如果雨季排水不暢,會導致塊莖腐爛。白芨多生長在長江以南地區,氣候溫度適宜,但是南方多雨水,遇到雨季,很容易發生爛根現象。要在春夏雨水較多的季節,注意做好排水防澇工作。可以事先挖排水溝,保證排水通暢。

種植白芨的溫度不能太低,同時要注意避免暴曬強光,保持一定的溼度。第一年移栽需搭建遮陰棚,否則死苗率高。白芨雖然喜歡溫暖陰溼環境,但是不耐寒,注意冬冷季節防寒,冬天倒苗後應蓋草防寒。

白芨種植總是死苗是什麼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