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社会帮人帮到底,那该不该帮人借钱?

都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事情大家都不太好讲开,讲开了关系就可能破了,但有时候不讲开,关系最后还是破了;比如帮着亲朋好友贷款,出现了很多悲剧。

我来贷,别人还。

事情一般都是这么发展的:

A是一个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普通上班族,工资算中等水平,A的一个亲戚朋友B做生意,需要一笔钱,但是由于B的资质一般,贷款放不下来,于是请求A来帮忙申请这笔贷款,这笔钱到时候还是由B来还,A碍于情面或者相信B的话,把事答应下来了,但是B的生意并没有起色,最后贷款还不上,机构找到贷款人A讨债,A问B讨债,这时B就翻脸了说这笔钱是A借的,和B自己没有关系,于是A哑巴吃黄连,有苦吐不出。

如果B的生意好转了,那这件事其实也就这么过去了,A顺便还卖了个人情给B;然而,一但出一点状况,矛盾纠纷就接踵而至,关系不错的A和B也因此反目成仇的并不少见。

人情社会帮人帮到底,那该不该帮人借钱?

关键的关键

此时最关键的就在于A把事情答应下来了,但是作为发放贷款的机构一般是不清楚这件事的,如果知道这件事贷款机构也很可能拒绝此次申请,因为贷款机构会考虑后期的催收成本,一旦逾期或者坏账发生,A会强调这笔贷款主要使用人是B,所以应该由B来还款,而B会一口咬定这钱是A签的合同,应该由A来还款。

A和B两个人皮球踢来踢去,对于贷款发放机构来说催收时间成本,人员成本耗费太大,宁可拒绝,也不会给自己挖坑。

如果贷款机构不知道,那就当一笔普通的贷款处理,出现逾期时就找A,得知真相的贷款机构已经入坑,但能做的就是找A要钱,因为贷款合同,资金都是打到A的账户里的,不问A要问谁要?

所以最终的结果无非两个:

1.A还清钱之后问B要;

2.A觉得这笔钱自己没有用,拒不还钱,最后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两个结果都不是好结果,A在这件事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最关键的是还影响了自己的信用。

人情社会帮人帮到底,那该不该帮人借钱?

贷款合同是有法律效应的,谁签了,谁就要承担相关的责任;如果贷款机构知道这件事,还是发放了贷款,其实结果还是一样,承担还款责任的还是A,因为B在这件事中根本没有签过一个字,决定不发放贷款只是觉得收益和风险对等罢了。

所以别随便帮别人贷款,这不仅仅是个忙,还是给自己挖的一个坑,除非你已经做好帮其还款的打算了。

更多贷款故事,可以关注卡牛贷款头条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