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封信

还记得你写的最后一封信是什么时候吗?

我的最后一封信大概是停留在了高中时代。那时候刚刚到新的地方,进入新的学校,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新的,这时候总是很怀念那些初中的“老同学”。不过多数同学还没有手机,对于网络也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最直接和得心应手的方式就是——写信。

那时候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周五等着班长去教导处领取信件,回来之后,站在讲台上,一个一个地念着名字,念到自己名字的时候真是一个箭步就冲过去了。有时候还会有惊喜,比如——有自己的两封信。拿到信以后,不是先急着打开,而是先仔细研究一下信封上的内容,看完之后基本上就能猜到这是谁给自己写的信了。那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在信封上写上一句“邮差叔叔辛苦了”,可能觉得写上这么一句话,自己的信就能快点被送到吧!

最后一封信

信的开头往往是一句类似于“展信佳”的话,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里载着满满的祝福。信的内容也多是自己学习、生活,以及一些学校的情况,可能还会有关于其他同学的消息,如同话家常一般。有时候他们也会说一说自己的郁闷或者迷惑,这种情况下往往在回信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扮演一次“知心大姐姐”。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你一些出门在外的处事方式,比如哪里哪里的人不太好接触,你要注意之类的话。那时候虽然天真,内心却是满满的真诚。话完家常后,在信的最后还不忘写一些互相勉励的话,比如我们要共同努力,一起上XX大学。那时候,我们都是充满梦想和朝气的年轻人,对大学、对整个世界充满了热情和憧憬。

那个时候写一封信除了挑选信封和邮票外,信纸也是要精心挑选的,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还有喜欢的文字,这些东西准备好以后,就是安安静静写信了。写完了通读一遍,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装信封了,有一些手巧的同学还会把信纸折成各种形状。当信被投进信箱的那一刻,我们的思念、祝福也随之被带走了。

最后一封信

高一那一年的信应该是最多的,然后随着对新环境、新同学的熟悉,加之学习紧张,信也慢慢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周末到学校小卖部里打电话。电话接通了,还要等着其他同学去把要找的人叫过来,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接通。谈谈学习,聊聊心情,然后不舍地挂断。

再后来好像就没人写信了,电话也渐渐少了,然后可能就是高中毕业。

或者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同学们之间的大转折也从这里开始了。很多同学有了自己的QQ号,上网成了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绝大多数人的联系方式从一开始的写信、打电话正式步入了网聊。

现在更不必说了,QQ都退居二线了,人们每天抱着手机,刷着朋友圈,刷着微博。不过好奇怪,在这个沟通变得如此便利的时代,很多人之间似乎并没有多的联系,偶尔聊个天,没几句便开启了尬聊模式,甚至有的尬聊都聊不下去,变成了以一个“哦”或者“嗯”来结束。

最后一封信

每次回家都要打开抽屉翻一翻里边那些字迹模糊了的留言册、那些有点旧的照片,还有那些一直被保存着的已经泛黄的信件。那些写留言的人、写信的人、照片上的人我都还记得,只是绝大多数已经没了联系,有一些也只是存着一个不曾用过的联系方式而已。

......

一直以为我们以前用的那些东西都没有了,直到前段时间我去文体店买绘画本,看到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有贴画、有信纸、有各式各样的留言册......我才恍然大悟,虽然时代在发展,但那些学生时代的东西一直都在,不在的只是那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和那颗简单热情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