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和一本二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leejq1985


记得看到最后,才能看到数字凸显的差距

一本是省市和全国重点大学;二本是省市内的普通高校;三本是普通高校和企业创办的独立学院。

总体上来说,一本大学大都是部委直属大学或者“211工程”大学;而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三本则是民办独立院校,大多数打着某重点大学的幌子,却是私人机构办的学校。

三者在师资、硬件、学费、奖助学金、就业机会和校友资源等方面还是相当差距的。

师资

一本,尤其是211院校的师资要求很高,现在不但要博士,还得是海龟博士,而且是名校海归博士,师资总体实力很强;

二本,也就是省属大学,一般也要求博士,不过多半是要求国内985或211院校博士,师资力量居中;

三本,陆续开始有三本院校要求博士了,不过还是有不少要求硕士的,因为各方面待遇综合下来不如二本、一本,所以应聘者较少,因此,要求没那么高。

当然,不是说博士就一定很厉害,但从中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差距。

硬件

硬件的体现有很多,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实验室)、图书馆藏书量、甚至是全校园覆盖的WiFi、寝室住宿条件、食堂等等。

一般来说,肯定也是985》211》二本》三本。

师资和硬件对于一些工科专业或研究型专业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些专业的学习和提升很难靠自我摸索,同时很多需要相应的设备设施。

学费和奖助学金

在学费方面,二本和一本大多相差不多,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公立院校,有国家相应的补贴;但是三本的学费就贵了不少,我上学那会,我本科学费是4600一年,而三本的不少是14000元/年,差不多相差了一万块一年,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其实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奖助学金方面的话,则是一本》二本》三本。

一本,尤其是211重点大学,有很多奖助学金支持,远高于二本和三本,而三本则是最少的,除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外,其他很多奖项都没有,因为是私人机构啊,说白了就是培训学校,盈利为目的。

下图是高校拨款的收入:

校友资源

这个差距也是相当明显啊。

为何很多富人还想自己的孩子上名校呢?
就是因为校友资源啊!

从校友捐赠就可以看出来:

校友捐则排行靠前的,清一色的是一本学校,尤其是211重点大学啊。

就业机会和平台

大多数人最后都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就业的嘛。

现在的大公司基本都只在211大学里头进行校园招聘,看图:

上图是成都的,企业多半是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少数几所211院校里头招聘。


所以,一本,二本,三本差距还是蛮大的,作为考生或考生的家长,肯定尽可能往上面走。


以上,如果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别忘了点赞!

有啥其他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冯起升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我是二本毕业,前提在此,喷子勿喷!

从学费上讲,一本二本学费每年5000左右,加住宿1200左右,生活费自理。三本学费12000-18000不等,个别上20000,住宿费各个学校不一样,生活费自理。

从学历上讲,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大学本科,但是一本二本毕业证上校长签名是该大学校长,三本就是某学院院长盖章,说白了,就是民办出钱挂在某大学上,毕业其实某大学不认可。

从就业上讲,我这里说的是普遍现象,不排除有个别例外,喷子勿喷。一本大学就业公司条件,名气,待遇都是最好的,二本次之,三本还要差一点。拿我来说,当时华为公司只在一本名校开展校招,绝对不会到二本三本学校招聘,差一点的公司一本学生看不起,就到二本学校开展校招,二本招完了再去三本招。本人当时找工作去过一本大学,本人大学,三本大学参加过校招,12年,一本大学待遇普遍4000-6000,二本就只有3000-4500了,到了三本就只有2000-3000了,有的甚至更低,我见过一个1200的。

再说考公务员方面,这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本科,都可以考。只是一本不愿意考,三本不屑于考,二本使劲考。这方面二本还是挺悲催的。

最后,强调一下,我这里只说现实,没有羡慕一本,自卑二本,歧视三本。三本也有很优秀的同学,一本也有自暴自弃的学生,二本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各位学子,人生是自己的,不要被那些所谓的读书无用论骗了,那些提出读书无用论的人说不定子女出国留学了,成绩好得不得了。这个社会是有不读书当大老板的,我就想让你看看成功率有多大,别给我说马云,中国有几个马云?看看坐在公司的白领,你去问问他们的待遇,再问问他们的学历,你能找出几个高中生?我就问,各位愿意走高就业,优就业的大学,还是愿意走低成功率的不读书,况且,难道每一个成功的老板都没有读书吗?醒醒吧,为了自己的前途,好好学习,好好高考,考得好才能上好大学,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好条件,有了好条件才有女人跟你,才有男人欣赏你,才能有美好生活!


汗毛森


三本和一本、二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普通高等院校,都是四年制,毕业时都是标明本科,都会获得国际、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它们的普通区别在于:

1、学费不同

一本、二本的学费都是五千左右,根据专业有所不同。但是三本的学费一般都在一万五左右,是一本和二本学费的三倍。

2、教育资源的不同

一本的教育资源是最多、最优秀的,国家给的扶持也大一些;二本其次;三本最后。好的学校一般每年都有知名教授去学校开讲座,学校的教授级别的老师也比较多。

3、办立范畴不同

一本的学校一般都是公办院校,二本大多数学校都是公办的,少数的是民办,三本的学校一般都是公办民助的范畴。

4、录取时间不同

一般录取的顺序是"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

其实,现在高考时很多省份已经没有三本了,比如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安徽、新疆等23个省市已经取消第三批次。

可能一本大学的优秀学生会比较多,但是仍然也有不好好学习的;三本中的学生可能优秀学生比较少,但是真的有很多三本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努力学习,去做兼职,去创业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

在我看来,一本、二本和三本的学生也没什么区别,可能只是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被HR看见简历吧。但是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学历不那么重要了。

综上所述,三本和一本、二本在学费、教育资源、办立范畴、录取时间等上有些区别,但是最终决定你们之间区别的是你在大学四年中努力的程度。所以,不管你是在哪所大学,一定不要放弃学习和进步。


——END——

你觉得三本和一本、二本有什么区别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三本和一本、二本有什么区别?举个通俗易懂的栗子吧,如果重本是兰博基尼、法拉利的话,一本就是宝马、奔驰,二本就是本田、大众,三本则是吉利、众泰了。虽然都是汽车,但无论是做工还是性能,车与车之间都是没有可比性的。虽然看起来都能开,都能遮风挡雨,但是行驶的稳定性或者是出现碰撞,区别就明显了,所以一本,二本,三本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的。那么,三本和一本、二本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一,录取批次不同。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从2017年开始,部分省市已经取消了三本,与二本合并为同一批次,统称为二本(其实不过是糊弄啥都不懂的学生和家长罢了,呵呵,从学费上可以区别出来的)。

二,学费不同:一本、二本学费普遍在3500—5000年/学年,根据专业不同略有差别,特殊专业可能高一些。三本院校学费相对较高,普遍在10000—15000/学年,部分院校和专业会更高一些。

三,办学性质不同。一本和二本属于公办院校,有极少数二本有民办范畴,其教育经费都是由国家或当地省市划拨,教师也有正式的编制。三本大都是民办或公办民助范畴,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属于企业化运营。国家基本不给教育经费,其教师也没有正式编制。

四,毕业证不同。虽然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科,但从毕业证上还是可以区分的。一本二本毕业证上加盖“某某大学”公章,从公章上看不出院系专业,大学校长签名。三本如是公办民助性质,如独立学院,毕业证盖的一般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章,学院院长签名。

五,社会承认度有差距。现在,社会上学历歧视现象比较严重,用人单位都觉得一本比二本好,二本比三本好,在就业和考研的时候尤其明显,甚至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对三本说“不”。

六,师资有差距。大学层次不同,师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重本,基本都有几个两院院士,多的如清北多达七八十个。一本就很少了,二本很鲜见,三本基本没有,一些民办高校很多教师都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兼职人员。

七,平台有差距。在重本、一本这个平台,你的人脉、知识和眼界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二本次之,三本就差一些了。这一点从每年大学校招可见一斑。一本二本毕业季都有校园招聘,特别是一本,用人单位以高校、机关、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居多。而三本毕业生普遍需要到社会上赶人才大集的。

八, 社会资源不同。对一个大学来说,校友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一本因为生源好、就业层次高、职场升迁快,所以社会资源比较丰富。二本相对来说差一点,三本因就业层次制约,其毕业生社会资源与一本、二本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一二三本没有本质的区别,国家都是以本科来发证的,要说实在的区别就是专业了,在一个学校里,会同时出现一本二本三本专科职高的专业招生,在录取时,一本的专业先录取,就是第一批录取,然后再录取第二批专业,也就是俗称的二本,然后再招第三批,第一批一般在7月14号到7月20号招收,第二批专业在7月20号到8月2号招收,依次类推,这就是一本二本三本的真实不同处,只有专业和招生先后的不同,没有学校的不同,如南昌大学,全国重点,他的护理学专业就是二本,其它的就成一本了,如果你报护理专业,就会比其它专业晚点收到录取通知书,但最后的文凭上也会打上南昌大学本科的。

因为专业的不同,所以进了学校并没有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了,因为大学都是各自的专业,并不相通,如工商管理是一本,但你不可能懂得护理呀,大家完全就在两个专业世界里生活着,所以并无区别了。

当然,现在民办,合资办学等非公有制学校里,国家最多只给了二本的指标,也就是只能第二批招生,一本大多在公办学校里,也不是说一本就一定强过非公办,但国家就是这校给的指标,没办法。在现实中,许多非公办学校比一些区办,地市级的办学质量要好得多,地理条件,教师质量,就业路径都要多些。如处在广东的,厦门的,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城市的非公办就比许多省里面的市一级高校好很多,但公办高校有个好处就是永远不会消失,而非公有制的有可能学没上完就撤掉了的危险,老师也是请来的,有可能合同没到就跳走了或开除了,企业嘛,万一亏本破产那什么都做不了的嘛,公办好就好在稳定,老师只要自己不走就是终身制,就算要走也会停薪留职的,教师的队伍永远是会保证的。

当然,现在国家主要的教学好的学校还是在公办的,那就是那些能达到一本招生的学校了,一个学校好在哪,那不是老师教的有多好,而是学校能给学生担供多少以后求学的保障的,现在国家把90%以上的教育资金都投到了那些公有学校,里面建了很多的研究生专业,有的学校几十上百,还有博士点,而非公有制要么一个研究生点没有,就算有也就那么一两个,大家都知道,学生要想读研,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本校读,本校的老师也愿意招收本校的本科生来读,一是为了学校的面子,也算是个潜规则了吧,就象清华,每年两千多人考研,其中只有一百多选北大,其它都是读清华的研究生的。国家投资的多的学校的实验室也好很多,专家也多很多,可以想象,读书人要是能攀上条真正在国家有话语权的专家,那前途是光明多了,去了这种学校不一定能攀上,你连去都去不了那肯定没希望攀上了嘛,当然,这与一本二本也没关系,因为这个学校本身就有一二本招生的。


流星141849591


三本和一本、二本有和区别:1、录取批次上的不同 一本、二本、三本是相对于统招录取而言的,就是录取批次。一本就是本科一批,也就是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二本就是本科二批,也就是本科第二批次录取;三本就是本科三批,也就是本科第三批次录取。 2、对应的院校一般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一本录取院校属于重点本科,二本录取院校属于普通本科,三本录取院校属于私立院校或独立院校。 特别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截至2017年3月29日,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山东、福建、四川、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16个省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取消批次对减轻基础教育焦虑和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网友二:

最实质的区别就是毕业证学位证不同,我读大本的时候,学校当时连毕业证的封皮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正红色,三本是绿色。而且师资,教学环境,学校实力方面三本,至少现在的三本是肯定比不上大部分一本二本的。原来的很多人鼓吹的什么老师还是一本的老师之类的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就算有也是很少一部分年轻老师,即使还是零几年那会,校区、老师没分开,我们系里出名的教授博导们也是不给三本上课的。

再然后,不管你什么分数考上三本的(不排除有的学生不会报志愿,当时上了二本线不少,被三本吹鼓动去上了某某名校的挂名三本),在就业和考研面试的时候,老师都会觉得你就是学习能力很一般,小时候不努力,二本考不上的人。甚至我研究生毕业那年,就看见有的央企简历筛选的时候,第一学历是三本的不收的,所以对这块也有影响。

网友三:

1、985、211大学都是一本,毕业证书后面有后缀学院的是三本。

2、许多非211、985的一本大学,由于种种原因,会招大比例的二本专业,比如江苏的南京审计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二本专业和一本专业的毕业证书是没有任何区别。

3、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白纸一张,考究大学毕业生能力的最大标准就是学历,可能许多经验丰富的大公司的HR对一二本大学了解很清楚,但没有谁能清清白白的了解所有普通一本大学的一二本专业设置,所以这些大公司就不去考究你是什么学校了,直接将录取圈划成211、985,或录取专业的王牌学校了,比如除了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专业,其他专业都不认,这让许多优秀的学子也失去了求职机会。

4、建议能上二本的同学多侧重甄选普通一本大学二本专业,毕竟毕业求职时普通公司的HR还是不可能分得清那么多专业的,会有一本的优势!

网友四:

不管是几本,区别在于大学里的师资和资源不一样,另外收费不一样,这是区别!其他的管理都比较严!放在人的一生当中来看,其实有可以说没有区别,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初中只有50%的人能上高中,另50%上中专,高中考大学时只有50%上本科,另50%上大专,所以能考上本科的智商考不差,只是考上本三的学生也许发挥失常也许谈恋爱也许贪玩了!综规整个社会,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企业精英,英雄不问出生,他们不唯学历不唯运气,全部共同点就是终生学习毕生努力,走上了人生的顶峰!所以不要纠结于人生的一小步,只有时时刻刻奋力拼搏努力进取的人,终将获得人生的成功!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人生是弹指一挥间的事!

网友五:

我是农民工,只读了五年书,老婆大字不认识,现在在市里开个装修的小店,95年生了一双胞胎儿女,14年两个小孩高考,两个三本,两个家伙感觉对不起我们,我就说宝贝你们已经很能干了,比你们爸爸妈妈强了好多倍,他们都说要去读专科,怕读三本要得钱多,我坚决说不行一定要读本科,管他几本。现在每年两个人学费3万加上伙食费差不多6万一年,明年毕业了!我读书太少了,好多字写不出,反正不管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儿女比我强就行。

网友六:

第一他们都是本科,你未来可以直接考研这是唯一的共同点。不同点首先是你需要交高昂的学费,其次学校环境不利于学习,没有太高考研学习气氛,证书社会认可度不高,但是比专科好。三本和二本没啥区别。就是学费比二本贵。和一本相比差距很大,毕竟一本社会认可度高,二考研几率比三本高很多,一般一本学校综合度很高,有很多其他专业可供选择,但三本的相对较少,很多都是独立学院就是一个三本学校。


英语老司机


高考前,总是听说这样一句话:考上了大学都一样,上大学主要得靠自己。天真的我们真的以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会很大,然而进入大学一两年后,自己发现已经和当年考入好学校的同学相距甚远。不得不感叹当年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考一个好的学校,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究竟是什么拉大了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的差距?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之间存在的各种差距。

一、好的学校通常拥有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

这类差距一直存在,但是会逐渐缩小。例如宿舍条件,教室设备的条件等等,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了新校区,那么新校区的硬件设施比起一些老校区的设施肯定会好很多。

二、学校能提供给你的平台较好,获得的资源不一样。

这是学校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之一。比如从讲座方面来说,好的学校经常会有知名教授学者等去讲座,而一般的学校一年可能只会有那么几个有分量的人物来开一场讲座。在学生活动方面,好学校参加全国性的甚至国际的活动、比赛的机会较多,而在一般的学校,通常是校内的活动一大堆,却引不起关注。

三、能够接触到的人和事各有各的厉害。

在一般的学校通常都会经常感叹某个学长学姐有多厉害,某个老师有多牛。而在好的学校,自己身在那个圈子,不会感叹那么多,身边的人各有各的厉害,并且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大家都在向更高处走。

而上面这些差距带给大家的: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标准的不同。

在名校,很少有去感叹老师有多牛,同学有多厉害,反而大家都在一个积极努力的氛围之中。学习也不仅仅是快期末时候的事,自习室每天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

而如果是在一所一般的学校,可能很多同学会感受到:自己积极向上点、努力一点就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和嘲笑,逃课睡觉是常事,学习氛围很差,最努力的时候就是期末复习的时候。

而个别一些稍微努力点的同学,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会觉得自己相当不错了,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错,然后就害怕被排斥而放弃去努力。

在书《精进》中,把我们所说的这种差距描述得非常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其实在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里,最可怕的地方不仅仅是资源的匮乏,更可怕的是在最需要开阔眼界的时候被限制了眼界,在最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降低了要求的标准,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当你在感叹过了六级好厉害的时候,可能在另一所学校的同学的六级已经上了580;当你说课程好难我肯定会挂的时候,别人都是奔着尽可能高的绩点去考的;当你认为过会计从业好厉害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关注cpa、cfa了…

潜移默化之中,你的标准越来越低,再加上自己的失望和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那些实际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因为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缘故,也会被树立为你的榜样。

很多事情还没了解和尝试就已经否定自己,因为你扒拉扒拉周围的人,好像做到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准做不到,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

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普通985高校和正经二本能差多少分?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好学校的人,若是高考手多抖两下真可能和你考得一样。

可是后来这四年的耳濡目染,让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数了。于是久而久之,你们的差别已经变成了质的差别。

我们再来看一下找工作时的差距

对于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首先考虑名校学生的面试机会,而且很多公司或者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上明确指出只招收211/985院校。但这也仅限于毕业前后,这样做也并非没有理由。

刚毕业时找工作,学校只是给了一块敲门砖。因为你没有其他的资料证明自己,公司面对无数的候选人,也是无处下手的,这时候,文凭就充当了一种筛选的机制。不同的文凭至少代表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学习态度、一定的学校风气。一个公司如果愿意花大成本去大海捞针,可能对公司来说不是坏处。

其实看学历这个问题,看的不仅仅是学历本身,而是学历背后折射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自律能力等等。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时,势必会考虑这些背后的因素。一般学校学生要得到更好的待遇、职位和公司,在前三五年的学习、累积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

三年之后,学历只是很辅助的功能,学习力、能力、责任心、为人处事这些点成为工作能否快速上升的关键。工作两三年后一般来说只要你有了过硬的能力谁还会管你是不是名校出身?老板要的是人才,谁会管你是什么出身。

所以,不是说211、985的大学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好的环境和资源,自己不把握好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假的。

刘宇是一个211学校的学生。自己能考上一个211,他说可能是高考那两天运气太好。进入大学,他就真正开始放飞自我。每天沉迷网游,挂科,重修每个学期都有他一个。靠着自己的英语天赋勉强飘过了六级,他自己也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因为他看到很多人努力去复习去准备也没过。

而他的室友,专业成绩年级第一。每天早出晚归,没课的时候也基本是在图书馆里。大四的时候,室友顺利保研了,而他还在为未来何去何从焦愁着,为过去后悔着。

就是这样。相同的条件,当你在沉迷欢乐和安逸的时候,有的人正在奋斗不止。当你沉迷于网游时,有的人正在自我完善。你以为你“沦落”到一个“理应堕落”的地方,有的人却正在看看抓住一分一秒,不断提升。

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去努力了,就算是在多不好的院校,那目标你也很可能会达到。

这是一个胖鱼的故事。本科某地方工科院校,4月份已经确定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大一的时候成绩也不怎么样,甚至挂过科,但从大一开始,他的想法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进入大学就把重心放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方面,也就是希望能通过打竞赛提升自己。

大学四年,拿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奖项,在一次大赛上拿奖之后,他说:一起参加比赛的有清华北大的,复旦同济交大等等,但是我们的表现不比他们差,敲代码完全不输于他们,原来,所谓的985,211,也没那么可怕。

大二暑假的时候,他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二的成绩参加了某985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接触到很多在互联网、计算机方面能力很强的人,也在这里看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在这样一个氛围之中,他开始暗自下决心考研,并且目标是北京大学。

开学进入大三,考研的事情已经定下。但眼前不但还有比赛要参加,而且自己的四六级都没有过。之前考了两次四级都没过,也就是说,他需要在准备考研期间一口气把四六级过了。

大三上学期,除了上课、准备比赛之外,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学习英语,在考前40天的时候加入了我们的四六级全程通关班,顺利通过了之前考了两次都没过的四级,下半年六级也顺利通过了。

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暑假也没回家,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虽然挺累,但是内心充实。初试高分过线,复试的时候着重讲到了自己的各种竞赛历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考上。

一路走过来,胖鱼说,他也有一些经验想告诉我们。

一、要确定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并且要做出行动。

自己一开始就想着通过打竞赛来提升自己,所以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比赛,在应试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有很大的提高。

二、要注意结交人脉。

参加了那么多的比赛,平时肯定少不了队友的支持。也因为这些活动才认识了很多同学,他们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在后来的学习和准备当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资源。

三、将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大学四年参加的无数竞赛就是因为自己的喜欢,所以做到了极致,才有了现在的我。当你做到极致的时候,它就成为你的特长,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在学习上的投资永远不要吝啬

我在大三之前考了两次四级都没过,大三面对比赛项目、考研、课程,对于四六级都没过这件事其实压力是很大的。这时候加入了有道考神,在四六级的备考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不得不说老师们的经验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五、多尝试。

大学,四年时间。说长不长,因为你会发现过得很快。说短不短,四年,足够改变一个人。多尝试才会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会知道自己合适什么不适合什么。这四年,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应该跳出校外,进入更加宽阔包容的天地,发现更多未知可能。

还是这句话

不管读的什么学校

关键靠自己

逆袭的故事有很多

牛逼的故事也很多

你可能会说

那都是别人

那又不是我

不尝试

你怎么知道


悦食客家


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分为一本,二本和三本。而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你在对外宣传上是看不到的,而上大学的人却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所以小编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本大学,在中国有重点一本(211,985工程)和普通一本。他们大都分布在中国的大城市和各省省会,有着最多的国家科研经费的关照,最好的教师资源,最好的教学设备,最好的专业实验室,最好的学习氛围。而最让二本,三本学生羡慕的就是中国的顶尖企业往往会在一本进行校招,因此一本毕业的同学在毕业找工作时有很大的优势。而著名企业招聘时的一句:非211,985工程不招,让很多人感叹社会的不公,只恨自己在高中没能成为学霸。对,学霸,一本的录取率之低在考生大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因此每个人都在为了成为学霸努力,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有可能挤入一本阵营。一本基本上都是公办高校,学费不高,普通家庭供得起,也很自豪自己的孩子考上一本。

二本大学,基本上都是地方性高校。比较好的二本一般分布在各省的省会和比较发达的地级市,一般的二本基本上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级市都有一所,基本都是XX(市)师范学院,发展好一点的地级市会有一所XX(市)理工学院。二本大多以XX学院为名,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才有机会改名成XX大学。二本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比较一般,科研经费国家没有什么重点关照,拨的很少,基本上都是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种。二本的大学学习氛围一般,全要靠自己。二本大学大多都是公办高校,学费也不贵,一般的家庭都供得起。上二本的同学觉得自己学校不好的大都通过考研去考一本的研究生。

三本大学,大多是民办大学,独立学院之类的,往往有着远超一二本大学的学费,这是最让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三本的民办大学更像是一个企业,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和你交的费用是对等的。三本的教学质量和民间的资本投入有关,若有不差钱的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也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三本的经费来源是完全要靠自给自足的,为了增加收益,三本的学费往往居高不下。一般的家庭是供不起孩子上三本的,三本会苦于招不到学生而努力宣传,所以每次高考前后我们会发现打广告宣传的最厉害的是三本。

一本,二本,和三本,像极了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还在上高中的你还是努力去考取一本,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未来吧。


考生之前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高考报志愿时有更多的底气和把握。而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有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还不太了解本专科学校的区别,下面再详细解说一下。,同学家长们不容错过!

 1、大本包括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两种形式:

  大本采用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985、211重点本科高校(简称重点本科)和普通123本高校(简称普通本科),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同等学历和文凭的本科高校,只是“985、211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高校”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理论实践应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后者重应用

  “985和211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院校”同属大本。(大本学制:大学本科4-5年,可申请学士学位)二、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

  大学本科(简称大本、本科、大学)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专科)。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

  学制:大学本科4-5年,大学专科2-3年。

  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一般一本大学即经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可在该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此次考生的高校。目前我国可在全国招收本科一批的大学主要有教育部直属或其他主要部属以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一般多为985工程或211工程院校)。有些一本院校主要以本省为主体,全国部分省份一本为次。

  总体上来说,一本大学大都是部委直属大学或者“211工程”大学,而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二者在师资、硬件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学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对来说,考上一本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学读的是二本大学。

  2、三本院校与一、二本院校的区别:

  (一)、高考中本科按录取批次划分为三个批次,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

  (二)、三本和一、二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本科层次的高校):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列,学制都为四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相同的,是不标明几本的,只表明是本科,都以自己高校的名称具印,都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证书,所以一、二、三本的毕业生都将获得国家、国际、社会上都承认的学历证书。

  所谓的区别:

  是入取批次不同:一本为第一批次、二本为第二批次、三本为第三批次。

  是收取的学费不同:一本、二本相对稍少一些,但一些转设二本学费也相对稍高一些,三本院校学费相对也稍高一些。

  一本是“公办范畴”的;二本大多数是“公办范畴”的,但有极少数也属于“民办范畴”的;三本: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本科院校”等,是“公办民助范畴”的。


3、大专包括高专和高职两种形式。

  大专教育主要也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后者重技术。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4、本科高校只有一个层次和等级本科教育层次。

  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和等级:

  专科教育层次

  本科教育层次

  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

  总之,本科高校只有一个层次和等级,就是(本科教育层次)。1、2、3本高校是同一个层次和等级的“本科高校”只是侧重不同。“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高校”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理论实践应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后者重应用。

  本科高考入取批次的不同,本科123本叫法称呼的不同,本科办学等级(部属、省属、市属)的不同、本科办学体制以及性质(公办、民办)的不同,由办学体制决定的本科学费高低的不同,本科(123本)各大学毕业证书“本簿和颜色”的不同,与本科高校的层次和“学历、文凭”水平的高低无关,所以123本高校是具有相同本科学历和文凭的高校,只是侧重不同,重点本科高校(985、211高校)重理论研究,普通本科高校(普通123本高校)重理论应用即重点本科重研究,普通本科重应用。



苹果的綶呀


区别很简单啊,

一本强于二本,二本强于三本,

很多优秀的公司招聘的时候,都会有硬标准,

比如只招一本二本,不招三本,

或者只招一本,不招二本三本,

更严格一点的,一本也只招985和211,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区别对待?

为什么看不起三本的?

为什么凭学历判断一个人?

废话!就是要用学历判断人啊!

学历是什么?

学历就是你过去十几年学习成果的总结,是一个金标准,

我跟你又不认识,

你照片上看又不是长得吴亦凡或者古力娜扎,

简历上也没写什么特殊的才华,

我怎么判断你牛不牛逼?

只有看学历呀!


招聘本来就是有成本的,

时间人力物力要投入很多,

好的企业、单位,想去的人就多,

那么多简历,难道一个个看吗?看得过来吗?

所以要设置一个基本的标准来作为筛选,

虽然三本里肯定也有精英,一本里也有庸才,

但以大概率来说,

从一本里挑,肯定比从三本里挑,获取人才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企业只能这样做。


话说回来,不管你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

都一样要努力,

总有比你强的,也总有比你弱的,

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

学历已经定格了,

但不代表人生的轨迹也会定格,

努力改变能改变的,

努力接受不能改变的,

只要一直努力,人生还是会大概率越来越好的,


最后说一下,

概率这门知识,是个好东西,

我个人认为它是人生的终极智慧之一,

理解了概率,很多问题也就释然了,

为什么吴亦凡比我帅,为什么王思聪比我有钱?

为什么我追一个学妹,她说她大学不想谈恋爱,

而我一个学弟追她,他们马上就在一起了。

这个宇宙为什么开始,地球为什么诞生,

为什么会有赤道两极,为什么有冬天夏天,

包括此时此刻为什么你在看着我这篇文章,

归根结底来说,都是因为概率。


概率这块知识,

最早出现在高中数学课本当中,

所以说,

还是要好好读书啊!


口语老师余悦


我自己的求学经历挺波折的,初中毕业上了师范,只是中专学历,毕业以后参加社会自考,先考大专,再考本科,然后参加全国统考,

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读了三年研究生。大家看,其实我可能不一定有资格谈三本和二本一本的区别。

在我看来,三本就是民办学校,就是不正规的学校(还请大家别喷我啊),就是花钱就能上的学校,一本二本就是国家的学校,正规的学校,考分数考上的学校。也许有些失之偏颇,但是我自己的经历,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我的母校是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211,我查了一下近几年的招生分数线和批次,应该算是一本的大学。在全国师范类大学的排名中也是比较靠前的(一直是第五好像)。

读研的时候,我是在本部随园校区,离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本部都很近(本部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本科生不在市区)。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南京大学旁听一些课,我印象深刻的是,听过好几门课,我觉得都比我们学校的老师讲得好。表现在哪里呢?一,都有教案;二,板书认真,字都不错;三,深入浅出;四,有系统性。

一比之下,就觉得学校之间的差距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大。

后来谈恋爱,我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哈)是东南大学的,我经常去那里玩、听讲座、混进图书馆借书(有的文学类的书,工科院校反而好借),也感觉不一样。

我有一个亲戚读的是二本。给我的印象是:高考数学基本都不会,靠艺术考上的大学,大学里英语四级都没过,不但没过,而且听说学校就没把四级和毕业有什么挂钩。后来毕业以后,也没有干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就是随便在公司里干着。

我有一个朋友是读的三本。给我的印象是:学费很贵,条件很好,假期超长,别人没放假他就放了,别人开学了他还在假期中。毕业后随便找了一个工作做了一段时间。

再看那些一本二本的学生呢?我没听说过谁是这么凑合着的,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

所以一句话,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211和985都有这么大的差距,更别提三本和一本二本之间了。如果你没有能力,那没办法,如果有能力,当然是考多好的学校就考多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