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港剧与香港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以下两大特点。这两点也决定了,港剧的衰落的原因与港片有很大不同。

1.港剧主要影响地区为香港本土与大陆,远不能覆盖整个华语文化圈。

香港本土自不用说,而大陆改革开放后,最先引进的就是文化同源同种的港剧:射雕英雄传、大侠霍元甲、上海滩等,部部都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对几代人影响深远。

其他地区,比如:台湾、新家坡等,其电视剧制作上肯定受到过港剧影响,比如:古装武侠剧、时装警匪剧等。但是这些地区是否大量引进过港剧,不得而知。毕竟这些地区自产电视剧的能力也超强,也对外输出剧集,内地就曾大量引进过台湾剧、新加坡剧。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2.电视剧是B2B模式,电影是B2C模式

不同于电影是观众自己购票、自主选片的B2C模式。剧集由电视台负责采购(自制)与播放,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没有选择权。

在香港市场:

港剧主要是电视台自制:TVB(无线)与ATV(亚视)自己组织拍摄,用的艺人或是来自其下艺员训练班,或是其组织的选美中的佳丽。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赵雅芝、钟楚红、邱淑贞、周海媚、张曼玉等著名女星,皆出自TVB举办的香港小姐选美比赛)

因演员、编剧、导演、摄制等都在电视台控制之下,所以自制剧最能控制成本,收益值也最高,当然电视台最爱播放。也正因为此,港剧在香港本土一直都保持着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在大陆市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自产电视剧数量有限、平均质量也不高,于是电视台就引进了大量港剧,几乎占播放剧集数量的半壁江山。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香港武侠剧、警匪剧、律政剧、商战剧、医疗剧、民国剧等直接霸屏,给刚“对外开放”的大陆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很多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站。

特别是都市时装剧,将现代社会的很多概念,潜移默化的印入每个观众的心理。比如,CID抓人时的那句:“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呈堂证供。”以及辩护律师、纳税人等名词概念。

然而内地电视台都是国营的,采购什么类型剧集,播放什么片,都会受到政策影响。而政策则与当时的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改革开发初期,积极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政策十分宽松。此时除了引进港台、新加坡这种传统的华语地区的电视剧外,大量日剧、美剧,甚至部分西欧国家的电视剧,通过译制片的形式被引进来,各电视台轮番播放。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但是,随着政策逐步收紧,电视机上不仅日剧、美剧不见踪迹,港台剧亦越来越少。反而电视台大量引进韩剧,在新世纪初形成了一波"韩流"浪潮。

因电视台对电视剧的采购、播放的绝对控制权,普通观众只能坐在电视机前默默接受其安排。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观众不在被动的等待电视台的播放,而是自己去网络上寻找资源。

初期,大量的盗版资源,让网民有了自主选剧的可能性。随着商业发展与版权监管的增强,视频网站巨头们开始购买版权,提供在线播放,网民们则可以合法、便捷的追剧了。当然,政策对视频网站也是有着巨大影响。

而如今网络视频平台中各国各地区的电视剧齐聚一堂,相互争夺受众之时,昔日的半壁江山——港剧,却踪影难觅。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新千年伊始,港剧几乎在大陆绝迹。只有“TVB粉丝”小圈子的人,才四处搜刮网络资源追剧。大部分人已经接触不到港剧了。

港剧的制作本身也是岌岌可危:千年老二ATV先是取消自制剧,大量引进内地剧,最后直接清盘。港剧霸主TVB也是不复从前,自制剧数量、种类大幅减少,且也开始引进内地剧,最终也落得更换东家。这一切都说明香港电视剧也随着电影一起衰落。目前也仅仅满足其本土市场而已,对大陆的文化辐射几近消失。

分析港剧在大陆全线溃败的原因:

1.大陆电视剧的崛起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随着改革开放,大陆电视剧数量与质量大幅度上升。大陆剧明显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比如格局大、投入大、题材广(九十年代时期,如今则是越来越窄)、实景拍摄等等。大量的高质量剧集踊跃而出。比如:

历史正剧:此类型一般是大历史观,非港台所擅长,且所耗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很多时候堪比大制作电影,必须要足够大的市场才能保持良性发展,这都是港剧所不具备的。

家庭生活剧:这种类型极其接地气,就是大陆人的家长里短的生活,只不过将矛盾集中放大激化,贴近生活,在大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过近些年狗血剧情越来越多,作品良莠不齐。

年代剧: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故事,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青春回忆,有着稳定的收视人群,是独有剧种。

此外刑侦剧、谍战剧、宫斗剧、情景喜剧、战争年代剧等等,本土化的故事具有极大的竞争力,牢牢把握住内地市场份额。

某段时间内某些剧种还在港台大行其道,比如:还珠格格——甚至还在韩国火爆一时。

2.外来剧种类繁多加剧竞争

早年大陆比较封闭,本土剧产量少,质量也低。引进的外来剧不多,只有一定数量的日剧、美剧。

转载:影评《有种电视剧叫TVB》谈香港电视剧是如何衰弱的

但主流群体其文化背景决定了更偏爱本土文化,所以港剧,台湾剧,以及新加坡剧,这种华人文化圈内的剧中大行其道。

新世纪以来,电视台播放的引进剧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且以韩剧为主。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蓬勃发展却让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等大行其道,收拢了大量网络观剧人群。这些剧集质量较高,从编剧能力、制作水平、拍摄成品来说都不是今日之TVB剧可以比拟的。

美剧、英剧等制作精良,日剧和韩剧制作细腻。相比起来港剧则比较粗糙,比如:TVB武侠剧常年以来大量的影棚内景——拍摄方式一直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且题材与剧情上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剧,随着群众眼界的开阔,也很容易分辨出来,优劣自分。

在大陆市场:

无法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所以丢失了中老年观众。网络上又竞争不过外来剧,没有了年轻观众。港剧之境地堪忧。

香港本土市场:

新世纪以来港剧在其本土也受到外来剧的更猛烈冲击,也不负当年之勇。

3.市场狭小,制作固步自封,演艺人员枯竭

港剧越来越固步自封——这都是TVB的特点,目前港剧也只剩下TVB这杆大旗了

一是只力捧自己旗下艺人。二是为了节省经费,制作粗糙。

三是内容题材等方面主要面向本土观众。

这都是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因为市场狭小,只能把将本土观众是主要群体,也应为越来越本土化,更是加大了非本土观众的观看门槛。同时市场小,也必然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成品必然粗糙。为了压缩成本只能选用自己旗下艺人,致使翻来覆去就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作品数量大幅度下降,也必然制约新人出头。如果循环往复。

4.演员、技术人员外流

跟电影一样,电视剧人员大量外流,主要是北上。伴随着港剧的衰落,大陆电视剧的崛起,首先大量技术人员北上,将拍摄制作方式方法带入大陆。其次,很多港剧演员跑到大陆拍戏。

港剧演员与电视台签订合约都比较苛刻,被捧红后也不甚自由。一旦跳出合同,或走向大荧幕,又或北上拍剧赚取钱。人才流出港剧圈。

近些年港台演员到大陆拍戏明显少了。因电影行业不景气,很多电影演员又走回小荧屏。技术人员很多也水土不服,在大陆也不像从前那样好混,不少已经退回港土。

综上所述,如今在大陆,看港剧已经成为小众人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