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他师承梁思成、童寯、陈植等大家,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

华山风景区兵马俑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西安火车站等多个重大项目都是经他的手才得以面世。他叫刘鸿典,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校最初的任职教授之一,我国著名建筑家,同时,他的书法和水彩也蜚声业界内外。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刘鸿典(1904-1995),师承梁思成、童寯、陈植等大家,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辽宁宽甸人, 193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曾在浙江大学建筑系任教授、代系主任,并自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后任东北工学院教授、系主任,1956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授、建筑系主任。辽宁省第一届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第五届常务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圆明园学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生前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和研究,有较丰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曾主持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参加兵马俑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规划设计论证,广州市游乐园设计,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议。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蜚声学界内外的书法和水彩

雁塔校区教学东楼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早期的建筑之一,与教学主楼、教学实验西楼构成一个建筑群落的有机体。教学东楼最早是建筑系的教学与办公楼,现在叫做建筑学院。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立时,刘鸿典作为学校仅有的五位二级教授之一,是建筑系首任系主任,任职长达10年

教学东楼自落成至今,始终是建筑学院师生的大本营。当年刻写着“建筑系”的石匾,因东楼门口整修改装而拆除,如今仍立靠在楼边的角落,石匾上“建筑系”三个字是刘鸿典教授的亲笔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刘鸿典的书法作品蜚声学界内外。当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校牌、校徽,均采用他的墨宝,华山的“萨洛坪餐厅”和一些店名招牌也有他的题签。他的水彩画曾得童寯的真传,又受教于著名水彩画家张充仁。20世纪50年代,他曾当场为学生画一幅幼儿园设计方案的建筑渲染图,20分钟一气呵成,色彩绚丽引人入胜,当即成为方案讨论会上的亮点。

如今,刘鸿典教授的石像坐落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东楼门口,老人家手执画笔,日日月月年年,与出入教学东楼的建筑学子颔首招呼,催促着大家努力奋进。在教学东楼,或者说是在建筑学院,再延伸到整个校园,刘鸿典教授永远是所有师生的偶像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

刘鸿典出生在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村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由于当地的封闭与落后,12岁才得父亲微许开始读小学。先是在五里外的邻村读村立国民小学,15岁时又“不惮辛苦,跋山涉水数百里”前往安东县立元宝山小学,高小毕业时差不多17岁了。1929年9月,刘鸿典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时,已经25岁,而他的老师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时,也才27岁。

刘鸿典是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二届学生,跟随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蔡方荫等建筑大师学习,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也是新中国早期绝少的几位没有留洋经历的著名建筑师之一。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刘鸿典从事建筑设计,可谓成果累累,他设计的建筑作品从北到南,至今留存不少,且颇多经典。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在上海搞设计,上海市的中心游泳池、中心图书馆、虹口中国医院、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的独立别墅、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等等,不少作品至今仍是当地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担纲完成了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图、东北工学院冶金学馆、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教学楼、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东北大学(南湖)学生宿舍和教师住宅等设计,还于1950年参加了沈阳工学院新校区的设计规划工作。其中,由他主笔的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图,主题鲜明、气势雄伟,功能分区合理、道路贯通,疏密得兼、景观环境幽美,前临南湖公园、后滨浑河,堪称最完美的“花园式校园”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为人民祖国而设计

这样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建筑大师,却经历了许多坎坷的人生磨难。“九一八”事变打断了刘鸿典的求学生活。他随着东北大学一起流亡,经历种种波折,最终在上海续课、修完学业。

1933年,刘鸿典毕业离校,却不能回到家乡报答父老乡亲,无奈中只得在上海谋生。他在上海生活了17年,为上海设计了许多经典建筑,但是作为东北人的刘鸿典,“在上海举目无亲,一天没有职业,生活便马上感受到威胁”,所以刘鸿典又说他在上海的设计,都是“为生计而设计”。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刘鸿典刚到上海时,有一次到他老师的事务所帮助画图。刚进大楼的电梯,就被电梯服务生赶了出来,因为他穿的是粗布棉袍。活得要有尊严,由此成为他的人生目标

当新中国的成立给了每一位中国人以莫大的尊严时,他毅然“不受谣言蛊惑,心甘情愿留在新中国投身教育事业”,欣然接受东北工学院的聘请,返乡任教,以极大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与建校工作,由此开始实现自己“为人民祖国而设计”的建筑理想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满腔热忱、不遗余力

1956年,刘鸿典担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他秉承东北大学梁思成、童寯等先师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首任硕士生导师。刘鸿典对学生要求极严,凡不结合实际的题目,空泛的理论性论文,是决不会被通过的。

刘鸿典在近四十年的教授生涯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从东工到西安建大,他教过的学生,大都成为相关学科的开拓者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成为院士者有之,获“建筑大师”称号者有之,担任各建筑设计院院长者有之,在大学里担任教授、博导者,更是不乏其人。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刘鸿典也坚持以病弱之躯无尽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他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工作;主持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参加兵马俑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规划设计论证,广州市游乐园设计;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议;担任研究生指导组组长,参与评审职称论文,他始终满腔热忱、不遗余力。

我国“建筑四杰”直系传人!他师承梁思成,连兵马俑坑都是他的“作品”

刘鸿典教授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首任系主任,其正直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以及为学校建筑学教育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迄今仍留在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心中。从1956年并校至今,有无数西安建大学子秉承母校的优秀传统走向社会,以刘鸿典教授为榜样,以满腹的才情、青春的激情与忘我的工作,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建设事业与人民的幸福生活不遗余力地奉献智慧,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官网和官微,文中水彩配图均为刘鸿典教授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