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1:浇水未浇透,只浇“半截水”。

有很多花友浇水的时候都不敢多浇,怕浇多了水会烂根,宁可少浇一点,多浇几次也不敢浇透。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小心,积水烂根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的透气性不好,而不是浇不浇透的问题。只浇“半截水”(即只打湿盆土表面),这样会使花卉的根系供水不足,不能往花盆深处生长,而造成脱叶甚至枯死。浇水应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即盆土未干时不要浇水,如果浇水,则要一次浇透。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2:不讲究浇水时间,四季如一。

浇水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夏季中午温度比较高,此时切忌浇水,如果浇水,会使得土壤温度突然下降,水分吸收减慢,导致水分供应不足,造成花卉的上部叶子焦枯。一般来说,浇水的时间,冬季宜在下午4时左右,其它季节以上午10时以前为宜。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3:晚上叶片上留有水滴。

有些人经常在晚上给花卉浇水,或是用湿布拭擦叶片,殊不知晚上叶片上留有水滴,容易造成花卉叶片腐烂,诱发病虫害。因此,要注意浇水时间,以及擦叶片时也要把握好时间,千万要保证晚上叶片上无水,以利于花卉正常生长。


误区4:浇喝剩的茶水来补充营养。

向花盆里浇喝剩的茶水会提高土壤酸碱度,容易引起黄化病,甚至可能导致花卉死亡。另外,剩茶叶末在腐解过程中还会孳生杂菌,影响环境卫生,消耗土壤氧气,不利于花卉生长。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5:病弱植株需多施肥。

病弱植株枝条细弱,光合作用差,新陈代谢迟缓,如果随便施肥,容易造成肥害。很就象人一样,如果都已经生病了,还拼命的补,不但增加身体负担,还可能加重病情。植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病弱植株千万不要一味的追肥,以免适得其反。


误区6:肥越浓越好。

盆花施肥浓度如果过大或用量太多,容易造成肥害,轻者导致花卉长势不好,重着可能导致花卉死亡,就是大家常说的“肥死”.施肥应按照 “薄肥勤施”的原则,以“三分肥七分水”为最好。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7:电视机旁边养花。

有些人为了减少辐射,喜欢在电视机旁边摆放花卉。而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电视机在工作时发出的放射线对植物细胞的繁殖有破坏作用,时间稍久还会导致花卉枯死。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8:室内花卉少通风。

空气不流通是花卉健康的首要杀手,不但影响花卉正常呼吸,还会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应常开门窗,创造良好通风条件,以保证花卉正常呼吸。


误区9:室内植物一直放在室内养。

养花者常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以为室内植物只要放在室内养就可以了,很少或者根本不搬动。但实际上,盆花在室内摆设时间过长,往往由于阳光不足,造成生长不良,应适时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把盆花搬出室外调养。当然,调养要避开夏天的高温期和冬季的低温期。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10:室内摆放大量花卉。

有些花友觉得花卉能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在卧室客厅中摆放大量的花卉,把自己家弄成一个小花园,觉得会很好。其实不然,花卉只有白天见到阳光的时候才会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花花也会有呼吸的,会与人争夺氧气,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养花不要贪多,要根据自己居室的大小、功能以及需要对花卉进行选择。一般15平方米左右的居室,只适合放2盆中型、大型植物,而小型植物可以放3~4盆就已经非常好了,不可贪多哦!想要空气好,平时多开开窗就好了。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11:养的花品种越全越好。

有些花友就喜欢多样化,看到喜欢的就全弄家里来养着,其实并不好,有些花不适台放在室内,有些花要远离人群。比如杜娟花、紫荆花等含有毒素,一旦误食可使人中毒;水仙花、滴水观音等叶汁和花汁清到皮肤上,可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痛等过敏症状。有些花卉一旦生长在一起,就会相互制约,影响生长。如玫瑰和木犀草在一起,木犀草就会凋谢,但木犀草在凋谢前后会放出一种物质,使玫瑰中毒死亡。虞美人、兰花、石竹花、紫罗兰、百合花等草花和别的花卉难以共处,造成植株伤亡。种花之前先了解习性,把有毒的花卉尽量远离人群,相互制约的花卉分开种植,不要全堆在一起。


养花6大误区,你踩中几个?


误区12:花卉随意摆放看心情。

很多花友种了很多花,就觉得很开心,香味很喜欢,就直接从阳台搬到了卧室,觉得晚上睡觉都好像在花园里面,很舒服。其实有些花卉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有很多花卉就不可以的哦。比如丁香、夜来香在夜间能散播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不利影响;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洋绣球散发的微粒会使人皮肤过敏发生瘙痒;郁金香的花朵有毒碱,过多接触易使毛发脱落;松柏类花木散发出的油香,会影响食欲等。很多花卉不宜放置在室内,不要随意放置,不能怎么喜欢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