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有效談判,推進救命「抗癌藥」進一步降價

引起廣泛關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反映的是人們面對癌症高治療費用時的現實困境。長期以來,國內多數有效治療癌症的藥物來自進口,價格大多過高,而一些有效的新藥受限於漫長的審批流程,國內患者難以購買。

國家癌症中心今年2月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目前國內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但歐美髮達國家達到了70%~80%,這種差距的原因在於:首先歐美醫藥研發技術更先進;二是長期投入;三是低藥價保障。

電影《我不是藥神》 治療慢粒白細胞的格列衛,在國內售價23500元/盒,每月吃一盒,一年買藥需要28.2萬元,而在澳大利亞有醫保的患者,拿著醫生開具的處方購買格列衛的價格是人民幣190元/盒。據英國《金融時代》報道,31種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抗癌藥物價格平均是英國的兩倍。

界面新聞記者從北京各大醫院門診部瞭解到,80%以上的癌症患者及家屬由於擔心國產藥耽誤病情,會選擇進口抗癌藥進行治療。

其實,早在電影公映前,中國已經為解決購買抗癌藥難題進行積極努力。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抗癌藥降價的相關政策在一年前已經啟動。

今年4月28日以來,國務院、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連續出臺“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專利的審查週期壓縮1/3”多項抗癌藥新政,這給癌變患者帶來了希望。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7月13日透露,國家醫保局醫療組負責人已和10家外資企業和8家內資企業相關代表參加了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會議。

加强有效谈判,推进救命“抗癌药”进一步降价

醫保助多數抗癌藥開始大幅降價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摧毀他們意志的除了疾病的侵襲,還有昂貴的藥物給家庭帶來的重壓。

"當時我父親在北京腫瘤醫院確診淋巴癌,主治大夫給出了兩個治療方案,一是參與國產新藥臨床試驗進行免費治療,但效果未知;另一個是採用療效確卻的進口抗癌藥美羅華治療,但治療費用是40.5萬元。對於我們農村家庭來說,怎麼拿得出那麼多錢,真是太難了。"山東臨沂的王琳談起四年前父親患病時的艱難選擇時說,"父親說我知道那個免費治療,就是當小白鼠嘛,我聽後心裡一陣絞痛,咬牙說選成熟方案來治。"

而成熟方案裡用於化療的靶向藥是美羅華,一支2萬多,每個月都需要化療一次。當時美羅華沒有進入醫保目錄,高昂的價格迫使王琳只能借錢為父親買藥。

王琳表示,當時在病房區,癌症患者及家屬呈現了不同選擇。家裡有錢、有商業醫療可以報銷的,心態較放鬆的就選擇了進口藥;有采用免費國產新藥治療的,他們說聽天有命;沒有錢沒有商保的就去找親戚熟人借錢。半年後在醫院看到用進口藥的療效都很好,而使用國產新藥有幾個患者家屬不得不找主治大夫商量更換治療方案。

“親身經歷過一次家人患癌治療,你才會體會到醫保是多麼重要。”王琳說,父親治療痊癒後的第二年,美羅華才被列入山東省醫保目錄。

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2017年納入醫保目錄後的美羅華100mg/瓶的注射劑是2418元,較之前價格下降了45.1%,儘管現在仍然不便宜,但對普通家庭來說減輕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不只美羅華,2017年7月人社部共發佈了15個抗癌藥納入醫保(見下圖),價格下降幅度明顯,化療藥、靶向藥的降價為重度癌症患者帶來了很大實惠。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特羅凱、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赫賽汀,價格大幅度下降了70%。

目前,全球27種常見癌症的141個靶向藥中已有46種進入了中國。國家醫保局日前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工作進度,加強制藥企業溝通,儘快使群眾用到質量更優、價格更低的救命藥。

加强有效谈判,推进救命“抗癌药”进一步降价

抗癌藥的低價需要政府、藥企及醫院的有效談判

進口抗癌藥納入醫保後,對於患者來說也有可能面對醫院嚴重缺藥的情況。

2017年7月19日,之前售價的22000元的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被納入醫保,降價至7200元/瓶後,全國範圍內對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需求量大增,2018年5月國內各大醫院、藥店都開始缺藥。今年5月24日,當乳腺癌患者及家屬打聽到浙江省腫瘤醫院還有赫賽汀時,找不到藥的患者一窩蜂全湧到了浙江省腫瘤醫院,當天中午“赫賽汀”全部斷貨,目前有的醫院赫賽汀還是缺貨狀態。

“讓更多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地方上有比較大的壓力,每個市的醫保額度目前都是根據歷史情況提前預測,讓高價格的抗癌藥進入醫保範圍,可能會擠佔別的藥品使用;另外,進口抗癌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各個市進行招標,每個市的醫保目錄都不同,然後進入各三甲醫院也需要醫院專家團隊和醫藥企業代表進行談判,每個環節的談判時間長短對癌症患者們的治療都至關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像杭州、廣州、深圳當地居民支付情況很好,當地醫保中心也願意提高醫保額度,藥企也會接受五折價格給這些城市;而有些地方經濟狀況不好,降價後的進口藥當地居民還是會支付不起,醫保資金緊張,藥企也就不願降價或者提出嚴格要求等。”

界面新聞記者從人社部等相關部門瞭解到,現階段進入醫保目錄專項談判的企業及藥品可能有:輝瑞製藥的阿西替尼(英立達)、克唑替尼(賽可瑞),諾華製藥的磷酸蘆克替尼(捷恪衛)、尼洛替尼(達希納)、培唑帕尼(維全特),新基製藥的阿扎胞苷(維達莎),阿斯利康製藥的甲磺酸奧西替尼(泰瑞沙),羅氏製藥的維莫非尼(佐博伏),拜耳製藥的瑞戈非尼(拜萬戈),重慶萊美藥業的福美坦,南京正大天晴的雷替曲塞等。

“和專利期的進口藥談判時,國家醫保局會設定一個藥品價格上限,要求這些藥企按現在價格五折六折納入醫保目錄,然後讓各個地方和藥企代表談判,國家醫保局會給各個醫院一個價格空間。”​有多年醫療改革和醫保問題研究經驗的朱恆鵬說,“現在由國家醫保局和藥企談判其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國家局的談判結果會成為全國價格上限,價格可能會被公開,藥企可能不願意大讓步。”

抗癌藥的進一步降價,在業內看來,還需要國家醫保局的推進,需要國內生物製藥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需要醫院更多的臨床試驗。地方政府、醫院、醫藥企業、代理商們減少談判時間,多方綜合完善,才能提高對重特大疾病患者的保障水平。

加快仿製藥上市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醫藥行業中,針對仿製藥,國內目前藥企研發的意願並不強,各職能部門的支持力度也不足。在腫瘤治療行業工作十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20年的專利藥保護期過後,國內藥企可以加快仿製和研發,多增加臨床試驗,國內藥企研發出質量合格的仿製藥後,國家醫保局才有更多條件去和歐美藥企談判。”

北京朝陽醫院總藥劑師劉麗宏表示, “國家正在加快高質量仿製藥研發和上市,目前國內化療藥質量療效和安全性已漸接近國際水平,但大部分靶向抗癌藥依賴進口,還需要繼續提高研發水平。”

對此,朱恆鵬表示:“國產仿製藥的研發需要時間,更重要的需要國家的激勵機制。”

7月16日,在完善仿製藥採購和使用支持政策方面,遼寧省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及時納入採購目錄;二是推進仿製藥與原研藥可替代;三是國家基本藥物和公立醫院在普通門診中使用的屬於醫保目錄中按照高值藥品規定進行管理的藥品(主要是腫瘤靶向治療藥物),不納入公立醫院藥佔比計算範疇。

可以預見,這是遼寧省在醫保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對癌症患者是重大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