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字典》1998年

当年的“张华”和“李萍”们,放在20年后的今天,命运可能已经天差地别。“阶层固化”的壁垒难以击破,普通人到底何去何从?在下面这个记录故事里,有来自农村的孩子、小镇的青年、帝都的少女,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也许能看到答案,“读书”真的能影响命运吗?


三个层次,三种人生

2009年。

甘肃会宁县野鹊沟小学里,女孩马百娟正在听着语文课,讲台上老师正好讲到《我们家乡真好》,虽然课本里描述的家乡和马百娟生活中的家乡不一样,但是马百娟还是认真的读着,眼睛里有着亮晶晶的光。由于是在农村,教学水平不是很高,整个学校也只开设了一二年级,老师也是农民出身,抽空就会来给孩子上课,虽然条件不好,但老师和学生都很认真。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不去学校的日子里,马百娟已经是家庭劳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打水、砍柴、做饭,样样都亲力亲为,干起活来熟练的样子已经全然不似小孩。据说本来马百娟的父亲是不让她读书的,按照她爸爸的看法就是“反正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那为什么要上学?”直到校长出面游说,10岁的她才有机会背上了书包。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这天放学后,马百娟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写到:“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尽管1000块钱并不多,但足够支撑一个10岁农村孩子对未来的无限畅想了。

马百娟做梦才能去的北京高校,被17岁少女袁晗寒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出生在帝都的袁晗寒,父亲从事的是房地产行业。17岁的她已经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了,但期末考试的时候依然还是有几门不及格,于是她决定休学。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当然袁晗寒并不是游手好闲,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没事干才是最让人恐慌的。于是辍学的她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转悠悠,很快,在南锣鼓巷里她一眼就相中一间铺面,毫不犹豫她租下了这个租金2万的铺子。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就当交学费了。”对于为什么要给袁晗寒2万去开店,她的父母是这样说的。因为在袁晗寒父母的教育观念中孩子的爱好大过一切,而这个家庭也完全拥有为孩子爱好兜底的条件。

来自小镇的徐佳,正好夹在袁晗寒和马百娟之间,像是中国大多数家庭中的普通一个,父母都是在广东的打工族。因为念大学是徐佳父亲的遗愿,这年,徐佳选择第三次复读高三,只是希望能把大学通知书拿到父亲坟前。对于孩子复读的这件事,徐佳妈妈的看法是:“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2012年。

靠着存下来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攒的钱,马百娟一家人终于在宁夏中卫买下了一处房子,有电,有水,能吃饱饭。虽然过上了“好日子”,马百娟却不能上学了。水车小学的老师在给马百娟的家人做最后的思想工作,说马百娟按时交作业,学习也在努力,却被哥哥一句“纯粹不想念了”轻轻挡回去。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结束了校园生活,马百娟尝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四处碰壁,年纪太小和没有学历,已经变成了马百娟难以跨越的鸿沟。

南锣鼓巷的小酒吧没开多久就倒闭了,2012年的袁晗寒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就读艺术方向的硕士。全世界顶级学者艺术家来这里讲学、开讲座,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资源,袁晗寒并不当一回事。在学校,袁晗寒偶尔闲逛,偶尔去魏玛找朋友玩,偶尔跟父母视频聊聊天。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2012年,徐佳正在湖北工业大学读大三,很多大学生大三暑假就开始实习了,早早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徐佳也不例外。暑假期间他进入保险公司实习,成了一名电话接线员。几经面试,中电技术向徐佳伸来“橄榄枝”,现在工作难找徐佳和他的同学们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就去了。

2018年。

这年,马百娟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嫁的是她表哥,对于她的人生,她父亲早就盖章定论“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曾经对于大学的向往,如今更像是儿时不谙世事的呓语,从来不曾真实过。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袁晗寒的故事就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她成了公司CEO。在德国留学的期间,袁晗寒觉得德国就像一个养老的存在一样,她还想乘自己年轻的时候多折腾折腾,于是在北京她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像当初那个酒吧一样,家里人并没有要求她做一番怎样的事业,她自己喜欢就好。

真实跟踪记录10年,农村、小镇、城市三个阶级的孩子长大后……

虽然徐佳依然在电力公司上班,但他已经是新晋的中产阶级了。大学、工作、结婚,这个农民工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走得更稳。现如今,他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尽管他奋斗的终点,虽然还远未到达袁晗寒的起点,但他扎扎实实是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确实被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只有教育改变命运

徐佳复读两次才考上普通大学,天资并不算好,找工作多次碰壁,也没有爹可拼。但看完故事还是觉得既然不能生为袁晗寒,做徐佳也可以。记得徐佳说在被问到阶层的差距时,他说道:“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生而为人,生而此在,公平当然需要奋斗才有可能有待实现。

意识决定出路!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过程。徐佳比马百娟幸运的地方在于,家里很支持他读书,有砸锅卖铁的决心,而他自己也愿意去努力。而马百娟的父亲却说,女娃总是要嫁人,千百年都是这么过的,家里不支持,自己也没有坚决地要上学,马百娟最终失去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

想要了解自考、成考、网教等学历提升问题可以留言和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