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近日教授看到消息稱銀翔汽車發佈一份《關於公司停工待產的通知》:由於行業環境持續惡化、企業經營困難,公司決定停工待產40天,後續復產時間提前一週通知。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然後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的評論也是五花八門的,比如說:

@ABCDEFG:公章都沒有,可信度在哪

@陳小亮:技術才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石

@阿生:其實吧也沒啥毛病,就是偶爾剎車失靈一下、變速箱異響一下、電路出點故障、發動機漏點油而已

@誰明浪子心:重慶在放高溫假,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胡兒:自主品牌不容易,請堅持下去

......

好吧,暫先不論這是不是在搞事情,縱觀目前的整個汽車行業,你會發現行業洗牌正在悄然展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經成為不二法則。而翔銀汽車的停產消息也並非空穴來風,事實證明,它們確實是在越賣越差。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2010年,北汽與重慶銀翔簽署了合作協議組建了北汽銀翔,主要生產北汽幻速品牌汽車——在2014年隨著幻速S2/S3兩款車型正式上市而進入大家視線中,或許是嚐到了甜頭,隨後在2015年4月重慶銀翔開始獨立門戶再創了比速汽車品牌,看這節奏,我不由得想問:路真的走穩了麼?真以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錢就這麼好掙?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在教授的記憶中,幻速在前兩年還是市場中的銷量黑馬,它憑藉低廉的售價實現“夢幻般”的銷量增長速度,在5-10萬元SUV及MPV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好景不長,從2017年開始幻速的銷量呈現下滑趨勢。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比速的銷量則更為慘淡,照這樣的下滑速度,於它而言幾乎是致命的。它的銷量主力軍——比速T5在今年的月均銷量僅為2000臺,而比速T3則基本每月賣出300-500臺,比速M3在近幾個月更是沒有銷量進賬,這怕是真的要out了吧。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為什麼會這樣?明明賣得很便宜了啊~請先注意一個問題,低價並不代表真正的高性價比!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目前大多數消費者面對低價與高質的天秤時,更樂意把砝碼放於後者身上,企業若是僅僅靠低價來博得銷量,並非長久之計。其次,諸多自主品牌優秀車型的價格在不斷下探,幻速與比速在其所主打的5-10萬元的價格區間內已經不佔據明顯優勢了。

更為關鍵的,就它們本身的產品質量而言,教授發現也是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比如說通過查詢車質網,我們可以看出關於北汽幻速的投訴案例不在少數: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投訴問題最突出的有剎車失靈、發動機異響、發動機漏油、變速箱過熱等,教授甚至還在近日的投訴中看到了車門與發動機艙生鏽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為了達到低價傾銷的目的,將造車成本壓到最低,導致研發技術與品質得不到保障。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實際上,不光是幻速與比速汽車處於如此尷尬境地,其他不少品牌,甚至是合資品牌也位於水深火熱之中。

鈴木一直奉行的平民小車戰略在中國已經不吃香了,而且中國開始執行的“雙積分”政策讓在新能源領域遲遲沒有動作的鈴木很是難受;菲亞特也如是,沒有新產品更新,退出算是明智之舉。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品牌之所以玩不下去,無非是敗給了不向中國市場妥協的執拗。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汽車市場確實是充滿競爭與殘酷的,回到自主品牌身上,它們最大的對手實則是自己,如何突破自身問題,找尋更加原創的設計以及更高的質量,抓住消費者的痛點,才是擁有市場的關鍵。

14年開賣,曾年銷26萬輛,這個滿街跑的國產品牌要停產?

誠然,從銷量來看一個品牌或者一款產品的好壞或許有點簡單粗暴了,但一定是最直觀的辦法,越賣越慘淡甚至面臨淘汰危機的車,可真的是要涼了一些老車主的心。

反觀,自主品牌也有很多大賣的低價車,比如五菱宏光、比如寶駿家族,它們都獲取了銷量與口碑的雙收。最後教授只想說,在這個理性化消費時代,經不起時間長久檢驗的品牌終將難逃被淘汰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