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英国纪录片《56UP》用56年记录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得出的了“富人愈富,穷者愈穷”的结论,但教育改变命运仍然适用,那么在社会分层正在形成的中国呢?导演郑琼的纪录片《出·路》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在这部纪录片中,郑琼导演通过记录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人生十年,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农村女孩——马百娟

马百娟是一个农村小孩,在“上学要打工,不上学还打工,上学白上”思想的主导下,她到10岁的时候,父亲才让她上了村里的小学——野鹊沟小学,这所学校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代课的老师是上学不多的一个农民,得闲的时候来教书,讲课的口音参杂着浓厚的西北方言。

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虽然是在校上学,但学习从来都不是她的主业,因为有年迈的父亲、智障的妈妈,所以在不用去学校的时候,她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背柴、挑水、做饭样样离不开她。但她想凭自己的努力,长大之后去北京上学,工作挣钱之后给家里买米买面挖水窖。可惜,小学毕业她就得去谋生活了。

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2014年,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她在陶瓷厂工作的表哥,在她父亲的思想观念里:“女娃娃,终究是别人家的人,除了嫁人,没有别的出路。”还是个孩子的她却将要成为母亲,像个大婶一样,讨论着孩子、尿布和丈夫。


小镇青年——徐佳

徐佳是湖北一个小镇的普通青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努力考大学,然后努力工作。但他比我们可能更坎坷一些,两次高考两次落榜,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去世,遗愿是徐佳可以上个大学,这也是她目前的心愿,于是他选择了第三次复读。在她母亲看来:“即使将来打工,识字和不识字也不一样。”

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这次好运眷顾了徐佳,他终于把湖北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了父亲的坟前,在老家人看来,这是他们徐家人祖坟上冒了烟,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大学四年很快,毕业后徐佳在网上到处投简历,但反馈很少,直到一个叫“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他面试并且录用了他,他才结束了到处求职的生活,他在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现在,并且在武汉买了房,有了车,挤进了武汉的中产队伍。

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城市少女——袁晗寒

袁晗寒是一个北京少女,家中条件优越,母亲觉得她有艺术天分,钢琴、舞蹈、美术轮流学习一圈之后,她最终选择了美术,央美附中上了几年学之后,她休学回家。17岁的她在南锣鼓巷转悠几圈后,看中了一件门面,租金两万。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在这里开了一间酒吧。对于她母亲来说,孩子的爱好大于一切,两万就当交个学费。

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酒吧开了没多久就倒闭了。2012年,袁晗寒就读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艺术方向硕士,全世界顶级的艺术家都回来这里开讲座,但在她看来,这些资源也就那么回事。

三个阶层的孩子,三种不同的人生

2015年,袁晗寒回国,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了一段时间,同年,她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自己担任CEO,这次和开酒吧一样,父母依旧支持,觉得只要她喜欢就好,成不成功并不重要。


END

在这部纪录片《出·路》中,其实我们更多的看到的还是希望,教育改变命运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奏效,除了运气和背景之外,靠努力依然可以过不错的生活,就像徐佳说的那样:“我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可以努力给改变。”罗胖也在他的演讲中说过:“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你我在今天还有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