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不管从新闻还是电视电影里,国外的妈妈带娃,都是这样的情景: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而看看国内的家长带娃,几乎都是这样: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外国人一个人带一个团队的孩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前段时间丁香妈妈的老朋友汤维老师带着俩娃在美国「游学」,我们赶紧来连线下汤维老师来对比看看,为啥都是带娃,却这样大不同。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在国内都是我一个人带两个娃已经觉得很自豪了,但是在全美前五的城市住了仨月,才发现自己是大巫见小巫。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看到一拖三的爸爸还觉得挺惊讶,现在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串孩子路过已经习以为常。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为什么美国一人能带多个娃,比国内多人带一个娃还轻松?根据我这段时间的有心对比和暗中观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

公共资源利用度不同

在美国带娃出门,真是相当的方便,各种公共场所都有尿布台,母婴室更是随处可见,这些公共设施极大地方便了父母带小朋友出行,甚至我们经常看到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宝宝,被拎在安全提篮里跟着父母去逛街、看书、游玩。

除此之外,公立学校对 5 岁以上的孩子都免费,而 5 岁以前,图书馆在社区养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以我常去的 Mesa 图书馆为例,馆里有大量的儿童书籍,从手指书到立体书、从绘本到桥梁书应有尽有。

儿童活动区域,有包括乐高在内的 4 种拼搭材料、儿童厨房、绘画区域,甚至有各种早教程序和可触摸的电脑屏幕供孩子们学习和娱乐。

图书馆儿童活动区域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主馆和分馆还会每天举办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故事课、音乐课、舞蹈课等,同时长期和当地早教机构合作开展免费的学习课程。

老师正在分发用于舞蹈课的沙袋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而国内,适合带娃去的公共场所太少,要么就是人多拥挤的游乐场,要么就是收费昂贵的亲子活动,哺乳室啥的就别说,遇到就是运气。

儿童行业服务理念不同

国内的儿童设施基本都是专为儿童准备的:3 岁以下孩子玩耍时基本需要成人全程陪同,3 岁以上孩子可以自己玩,成人又很无聊地坐在一边刷手机。

美国的商业理念显然不同,这种理念将孩子和成人的需求至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例如,美国的 YMCA 连锁健身房,就设置了成人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成人在健身时可以透过房间的玻璃窗随时检查孩子的玩耍情况;儿童游乐区有专门的托管阿姨照顾小朋友们,不管是户外还是室内活动都不需要成人操心。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这样的健身房,一大一小同时办理会员,一个月花费不到 200 元人民币。相较于国内昂贵的托管和保姆费用,简直低得令人发指。

生活习惯不同

中国人带娃出门,都是随身携带各种大包小包,我们习惯喝烧开后的温水、热水,美国人大多直接喝瓶装以及自来水,直接带空瓶在喷泉处接满就行。

我们习惯亲自给孩子做辅食,而美国人习惯「速食辅食」,整箱罐头食品买回家,打开就是已经处理好的块状食物,微波炉叮 5 分钟就能直接食用。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还有纸尿裤,就在国内大家纠结啥时候戒除纸尿裤的时候,美国人根本不 care ,常常在超市遇到买 5~6 岁适用的拉拉裤的家长,养娃的原则是怎么省心怎么来。

养育教育观念不同

美国人都是「谁生的谁带,生几个带几个」,交给老人带孩子的极少。

自己带娃因此很少出现隔代宠溺或者大家庭内耗,不是一味迁就、而是同时考虑孩子和成人的需求。

这种一对多的情况好处就是,不会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比较好管教,而多胎环境中,孩子自理能力也会相对更好。

总的来说,除开经济因素,娃的「吃喝拉撒」上美国人都是便利第一,「玩」和「出行」更加便利和人性化,自己带娃没人插手,孩子的教育也更轻松。

为什么中国一家人带一个娃,老外却能一个人带好几个娃?

- 广告 -

福利来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参与护肤小调查,就有机会获赠:雅萌射频美容仪 Bloom及 Only Minerals 旅行三件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