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武|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英武|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偶尔之间,老家石门村的好多老人突然组建了一个群,还起名字叫做“石门...锦绣家园”。

刚进去的时候,是被当铺的邻居给来进去的,到现在我都没有搞清楚到底应该叫“姐姐”还是其他称呼,她就是“李润巧”,记忆中在当铺见过,只是年代久远,实在记不起来长的样子了。

英武|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石门村——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测鱼这。

在群内这几天,听到太多关于老家的记忆,以至于大家语音聊天我都来不及细听,只是浓浓的乡音已经足够陶醉了!

在群内,到现在英武都搞不问清楚“谁是谁”?实在是因为二十多年里面,即使有机会回老家,也是十多年前了,很多人真的记不起来了,实在抱歉。

这里面可能最让英武感到尴尬的是自己的侄女——李秀琳了。自己在老家辈分大,其实年龄应该要比秀琳小很多。

当时英武很直接的说:我真的记不起来了!过了会儿,感觉不妥当,毕竟是自己老家的人,实在有点儿伤人,但已经无法撤回信息了。为了能够让自己记清楚群内很多人,我都做了标记。

所以,群内的亲们,如果可以一定要标注好,否则除了和平、映军几个同龄人,其他真的不好对号入座的。

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当铺巷子,应该是石门村的记忆源泉

英武|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看到很多人在聊天,都在谈论乡愁,英武也十分想利用这次机会,收集些素材,然后为老家——全国古村落石门村留下些文字记忆。

英武|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李隆泰

李隆泰(曾用名:李龙太,现用名:李志行),是不是很有范儿?

图片由其女@李小平提供。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英武出生的当铺属于李氏祖居同祖,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56年)。李氏祖居院落坐北朝南,上房均为北七位,东西耳房。门窗相连,露明柱门窗结构,各有名称:苏州堤、单八将、出水芙蓉、八仙斗寿、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福禄寿等等(其后代李龙太之子现居于太原市)。

刚好在群内知道,网名@李小平、@小妞 太原 @可可 三人都是李隆泰的后代,于是赶紧通过微信要了张相片。

既然要说石门村,自然要从当铺记忆开始。先上张图片看看,这就是英武出生的地方。

看到这个房子,就想起了当年因为四哥喊着要去打工,爸爸拎着凳子,就从门口砸向我四哥的情景。当时,家里确实困难(英武是长大后才体会到的,小时候四个哥哥有好吃的,肯定都会让着我),所以不读书了,要去挣钱。结果,因为妈妈在照顾大嫂坐月子(?实在记不清了,反正不在老家),四哥就在很冷的天气里,还在张浩湾水库干活,受冻挨饿...老爸一是生气,二是想让四哥受受苦,然后能够返回学校读书。

对于李隆泰的记忆,英武最深刻的就是爸妈常讲的:李隆泰是好地主,人心好。

当然,老爸讲起来更加动听,有画面感:人家是有家业的,下到测鱼包括县城,上到平定(注:之前石门村其实隶属于平定县管理,后来被划分到河北省了)县,光地就有上千亩...

“上千亩土地”!英武想想就感觉是“土豪”,尤其是在北京买个房子,一年工资只够买几平米,甚至在核心区连一平米都买不到!

所以说,得有多土豪啊!

直到最近,进入现在的“石门锦绣家园”,才看到了著名画家李夜冰(又称:李雁冰)在@山西日报发表的文章《回望故乡忆母亲》,才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李夜冰发表的文章《遥望故乡忆母亲》

英武|石门记忆从哪里开始?

回忆文章

...

到了1937年,逐步开始了土地改革。当时我们的家产虽然早已败落,但还有四处院落,本村和外村还有约一、二百亩田地,大多田地都在外出租,在这山沟里也算是有名的殷实人家了。这一时期,父亲不在家,也不管事,家中一切由我母亲主管。她非常赞同共产党贫富一致的土地改革政策,在土改前,我母亲把地和房子全部分给了穷苦人家,把房契、地契全部烧掉。土改时,我们家只剩下五间房子和自种的几亩地了,从此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当时,抗日政府的工作人员对我母亲的这种开明举动非常赞同。

这段文字,也解开了英武另一个问题:他们是怎么得到消息,然后开始分田地的?怎么就突然变卖家产到太原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实在是因为“思维定势”所禁锢自己的想法罢了。

因为之前,一直被长辈谈论:当铺的地主,是邻村上下最善良的地主。看了李夜冰的回忆文章,才明白了,其母亲本身就是有文化的人。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男人有文化的很少,何况女人。但我母亲上过女子学校,有点文化,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她是知书达理的善良人,凡遇贫穷的老年人到家里,她总是让人家坐在炕上,两手端饭递给人家。她给孩子们说:人家贫穷,在人格上不能小看,比你年长的你就应该尊敬。我小时候母亲常给我们讲诗词和古训名句,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她很懂理,也很开明,很同情村里的贫苦人。她十分赞同孙中山提倡的“耕者有其田”。

在英武记忆中,我父亲算是上过半日制的小学,好像也就一两年,后来就没上了。但依然被称为“文化人”。所以,不难想象,对于当时的形势能够认清、看透的,除了当铺的李氏,断不可想出:在村里,还有谁能够明辨是非、参悟形势!

当然,后来石门村的当铺,在战火中,还有部分房屋遭受了损坏。记忆中,李和平家里的房子,就有被日本炮弹击落形成的废墟。只是,后来就在原址修改了新的房子。

写到这里,一个经常萦绕在我脑海中的场景又出现了:记得当时在当铺,我用手做了个手枪的动作,“瞄准”我六爷,开始“突突”,结果遭到了六爷的追求,看着样子很是生气...

小时候不解,为什么要生气。后来长大了,才了解到:当时六爷是地下党,包括当时发生的“七亘大捷”时,战时的尸体,都是我六爷带着人给掩埋的。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李夜冰的目前,当时知道我六爷的身份,而将房子分给他们的兄弟们呢?

看来,下一步要好好问问了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现在回到主题:

既然我们要记住乡愁,我们应该如何将石门记忆记下来呢?

让后人能够明白石门的前世今生,必然要有一条主线:

英武认为就是当铺李氏地主家的发展变迁的革命史!

当然,仅仅是围绕这条线有点儿单调,那就将当铺后来的主人——各个家庭的奋斗历程也写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清除(英武没有考证,但小时候印象深刻):

整个石门村是由两个兄弟过来,而后发展下来的,也就是我们应该从“根上”聊起,从兄弟开聊。

这方面,还好有@李润巧的老公能够提供一些县志,但还得需要一个人能够提供平定县县志,共同将这方面的相关社会动态、当时的时事有一个依据!

很期待,大家能够多聊聊乡愁,多谈谈“石门记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石门记忆”的记录者、传承者!

加油!

至于石门村如何借着连续三年进行投资,创建生态旅游古村落的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虽然不会对村委有何影响,但起码能够对于那些准备依靠投资、大干一场的人,能够提个醒!不至于落差太大!

[孩子闹腾,实在睡的太晚,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