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爲何頗能得志,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人類社會是由各色人等組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的開篇揭示了人的本質都是善的,人性都是相近的。

小人為何頗能得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人可分為多少種,我沒有去研究過,僅就奸佞小人和正人君子來說,奸佞小人是人們所深惡痛絕的,但歷朝歷代都有,從沒有哪一個朝代絕跡過。不論是戰亂四起的動盪社會,還是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朝堂上都少不了這種人,而且還頗為得志。當然,正人君子還是佔多數的,但正人君子往往鬥不過奸佞小人,這確實令人費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小人得志,小人確實有本事

小人多是能人,有本事的人,而且多是有特殊本事的人,也確實會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一些事。正因為有點本事,才能獲得一些人的賞識,為其行小人之道提供條件。

小人得志,小人確實有勢力

小人成事不是一人,往往有一群人,有一批人,有一個利益集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誰也離不開誰,而且他們抱的很緊。

小人得志,得有“大人”支持

小人得志,依靠的是“大人”,拉的是虎皮,依靠的“大人”的重用和信任,而且是名正言順的去幹小人勾當,還能講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大人”的支持,小人是得不了志的。“大人”之所以支持小人,原因就在於小人有本事把“大人”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認為小人對他最忠誠,捨棄小人無人可信。


小人得志,肯定得有正派遭殃

冰炭不能同爐,水火不能相容,有小人在,正人君子的日子就無法過,因為不是一路人,誰看誰都不順眼。正人君子講禮儀道德,不會用下三濫的手段,而小人不同,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小人得志,就會有更多的小人

一些原來正派的人也會變成小人,或者成為沒有原則的兩面派,左右逢源,四下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