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呼籲:設立無作業日,老生常談的學生減負目標真能實現?

日前,政協委員呼籲全國中小學實行每週設一天“無作業日”,以此來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政協委員呼籲:設立無作業日,老生常談的學生減負目標真能實現?

作為名一線教師,我的最大體會就是,學生的課業負擔確實很重,每天需要完成的作業量大的驚人。有的個別學生作業做到凌晨,姑且排除孩學生的智力因素不談,但就作業做到凌晨還是讓人感到可怕。

​那麼,學生為什麼要做作業呢?

首先,作業能夠起到查漏補缺的功效,強化學生記憶,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
政協委員呼籲:設立無作業日,老生常談的學生減負目標真能實現?​其次,一些有深度的作業也可以鍛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會學習,愛思考的能力。筆者的體會,當你用心做出一道題時,你的心情是不同的,會有一種成就感在裡面。

最後,作業也能幫助家長適當管理孩子,只有完成作業,才能去做其他的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政協委員呼籲:設立無作業日,老生常談的學生減負目標真能實現?​那麼,說了這麼多作業的好處,作業就沒有不好的地方?

當然有,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作業也不例外:首先,作業的量過大,佔據了學生身心發展,體育鍛煉的時間,對於學生的心裡健康,價值觀養成都有影響。

其次,作業量太大,作業種類過多,老師的工作量也會加大,不利於集中問題的統一講解,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


政協委員呼籲:設立無作業日,老生常談的學生減負目標真能實現?​最後,作業已經成為學生和家長的一種負擔。低年級,需要家長簽字,檢查。家長心裡就會想這些都讓我們家長做了,還要老師幹啥?話糙理不糙,其實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幫助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