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国宝级文物,河北省金缕玉衣赫赫有名,不禁慨叹古人技艺精湛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图片为河北省博物院藏的“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西汉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牛虎铜案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