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怪物”为何最终被放弃了?

和风漫谈


因为“里海怪物”这种装备在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这导致其在研发阶段进展缓慢,所以最后被放弃。

“里海怪物”

“里海怪物”,是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在上世纪60年代,利用地面效应设计的地效飞行器。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苏联就开始研究地面效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地面效应,但都没有坚持下来。当时,苏联有两家设计局研制地效飞行器,这两家分别是别里也夫飞机设计局和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

上世纪60年代,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设计出一款地效飞行器,这款地效飞行器于1963年开工建造,yu1966年制造完成。它的翼展为37.6米,全长为92米,最大起飞重量为494吨,这让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虽然它在结构上属于飞机,但是苏联还是将它分配给苏联海军,而之后的试飞工作,则是由苏联空军的飞行员进行。

1966年6月22日,“里海怪物”沿着伏尔加河,从位于高尔基的工厂,秘密的运送到位于卡斯皮斯克镇附近的里海测试场。1966年10月16日,“里海怪物”首次飞行。这次飞行有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就是驾驶“里海怪物”的,是设计它的两名设计师(不是苏联空军飞行员)。1967年,美国的卫星发现了苏联人的地效飞行器,由于其外形非常奇怪,且只在里海航行,所以将美国中央情报局先称其为“卡斯皮斯克怪物”,后称之为“里海怪物”。


“里海怪物”

后来,苏联不断的对“里海怪物”进行了长达15年的测试。在这15年中,“里海怪物”出现过两次事故。第一次是在1969年,因海面大雾,飞行员无法分辨地平线导致大浪拍打机身出事故。另外一次是在1980年,因飞行员操作失误,“里海怪物”摔在海上,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里海怪物”损坏了。后来,苏联人没有对其进行打捞,也没有建造第二个。

“里海怪物”项目最后被取消,主要是因为这种飞行器有以下两个缺点:

1.做为一种永远低飞的水上飞机,它非常惧怕大风浪。在飞行过程中,随时有被海浪拍入海中坠毁的风险,这就意味着要想在大洋上使用它,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苏联人当时想将“里海怪物”用来执行军事任务,例如运送兵员,但是一旦出现事故,将造成重大伤亡)。

2.长期在海上飞行,海水的盐分会腐蚀飞机蒙皮。这样维修保养成本将大大增加(当时的材料还无法克服这一难题)。

后来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研制的MD-160地效飞行器

虽然“里海怪物”最后被取消,但是它为后续的一系列地效飞行器研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研制的MD-160地效飞行器。这款地效飞行器,在研制时,就使用了不少“里海怪物”数据和经验。


鼎盛军事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里海怪物”其实是前苏联CKБ设计局设计研制的一种“地效翼”船;

而“地效翼船”的原理就是地效的特殊现象:当飞机飞的特别贴近地面的时候,它的升力会突然变得比正常情况下大很多,而一般来讲,如果想要有效利用“地效效应”来带来额外的升力,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不能超过机翼长度的一半!

而前苏联的“里海怪物”就是用这种原理来开发的“变种”水上飞机,首条实验艇“CM-1”在1960年下水,正式的大型实验船“KM”在1966年下水,并在前苏联海军里海基地进行测试。

而“MK”之所以得名“里海怪物”,就是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末,“MK”在里海进行测试的时候,被美国侦查卫星所发现,而美国人又一时解释不了这种长106.1米,翼展40米,起飞重量495吨,可以以8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水面高速航行的“飞行器”,所以暂时给它起了个绰号叫“里海怪物”。

而“里海怪物”为什么被放弃,其实名字就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

“里海怪物”本质上就是一个“地效翼飞行器”,而这种原理的飞行器与正统的飞机、直升机相比等于是放弃了高空飞行能力,因为它必须用相对自身吨位和尺寸更短,面积更小的机翼以换取在更低动力情况下所获得更大的航程与载重能力。

而尽管原理不同,但地效翼飞行器的结构与正统的飞行器\\飞机还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也就是大量采用轻质结构来换取合适的升力载荷,但这样一来地效翼飞行器就必须在相对平台的地方/海面飞行,如果在高速行驶时碰见大风大大浪很容易就解体了。

而为什么前苏联的“里海怪物”选择在里海进行测试,也就是这个原因;


里海说是海,其实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表平面低于海平面27米,常年风平浪静,如果换成是正常的大海\\大洋,以“里海怪物”这种典型的A类地效飞行器(始终在常见地效区高度1米-6米)飞行,一个大点的风浪就给拍碎了,所以里海怪物的发展前景并不大,只能在内陆湖泊或者海况极好的地方运行。

而且1969年和1989年“里海怪物”又出了两次事故,其中一次(1969年)就是因为大浪拍击船体失事的,所以最后“里海怪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